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700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509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SUMMARY

Sustainable indicators have become popular tools by which policymakers can assess progress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Varying approaches to defining sustainability lead to disagreement about the value of indicators and yet some form of measurement is required so that society can judge the effects of policy.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span national boundaries. 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their effects and the pressures that drive those activities is therefore required. However, a guiding principle of the UN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at global problems require local action. Thus, indicators must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policymakers as well as guidance for farmers and other practitioners. Many indicator programmes currently proposed do not provide this level of guidance as no evaluation as to what level of activity is sustainable has been agreed. A model is presented, to show how scientific and political or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may be combined to meet the multiple objectives of involving people, maintaining scientific integrity and providing 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alike.  相似文献   
72.
废催化剂浸出规律的静态实验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静态浸出实验方法对废催化剂中重金属在不同固水比和浸出次数条件下的浸出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发现浸出次数大于3次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浸出速率趋于稳定,同时固水比的增加也没有明显改变废催化剂中重金属的浸出。认为在浸取次数大于3次以后,随着表面溶质的溶解,浸出过程主要为内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过滤技术(表面过滤技术)在袋式除尘器中的应用及其特点,该技术的采用可减少除尘器的压力损失,提高滤袋的使用寿命和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74.
主要介绍了采煤机高压引射降尘系统、液压支架自动喷雾、粉尘浓度在线检测超限自动喷雾等综合防尘技术在开元公司矿井中的应用。通过对降尘系统效果监测和分析,降尘效率达到84.1%,降尘效果明显,改善了作业场所的劳动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75.
The explosion accident caused by residual pressur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kinds of accidents in quick actuating pressure vessel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some reliable methods, which can give 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e explosion.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s of the explosion are preformed by using two quick actuating pressure vessels with residual pressure, and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palart-Allmaras turbulence fluid model and Newton’s second Law for the solid motion. And the model is solved with local remeshing method. By performing the simulation with the same parameters of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confirm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And the results shows the crucial factor of vessel structure, which the maximum ejected speed of the lid highly depends on. Based on that,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is presented, which can provide better security.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200目(<75μm)以下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估,基于静电火花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粉尘爆炸的影响,对玉米淀粉的静电火花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质量浓度、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玉米淀粉爆炸危险性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喷粉压力为0.80 MPa,粉尘质量浓度在250~750 g/m3范围内,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着粉尘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其最小点火能量在40~80 mJ之间;在点火能量为10 kJ时,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在50~60 g/m3之间;在粉尘质量浓度为750 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为0.66 MPa;在粉尘质量浓度为50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为17.21 MPa.m/s,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Ⅰ级。  相似文献   
77.
为预防和控制工业爆炸事故,并为脉冲爆轰发动机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分析火焰加速导致的燃烧转爆轰过程的影响因素。采用爆轰管探讨障碍物的阻塞比、混合物的组成、初始压力和点火能等4个因素对爆炸性气体火焰速度和爆轰压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障碍物的存在能大大提高火焰速度和爆轰压力;爆轰压力随管内障碍物阻塞比的增大先变大后减小,并在阻塞比为0.498,燃料种类为天然气,化学当量比为1时达到最大;爆轰压力还随混合气体初始压力的增大和点火能的提高而增大。选择适宜的条件可大大提高火焰加速速率,促进燃烧向爆轰过程转变。  相似文献   
78.
矿井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避难硐室的防护功能,确定防护系统由防火防爆、密闭、供氧、制冷除湿、监测监控、动力、通讯、定位、照明、医疗、食品、水、卫生几大系统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抗爆压力影响因素为反射压力、入射压力、静压载荷、门体材料及安全系数;通过计算,可得100人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总供风量不得低于36m3/min,其他供氧方式的最小供氧量不得低于60L/min。为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可靠数据,为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南京市地铁车站氡浓度水平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电收集氡子体法对南京市地铁车站环境中氡浓度进行了调查,初步掌握了南京市地铁站重点区域的氡浓度放射性水平,按照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推荐的评价方法估算氡浓度对地铁内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照射剂量。对地铁站新建和扩建项目的机械通风设计,为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内照射剂量水平估算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王登峰  陆晓军  李俊明  梁杰 《环境工程》2000,18(2):37-39,10
为了从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学的角度研究次声对人的影响 ,本研究基于亥姆霍兹谐振器的基本原理研制了一个次声试验系统。该系统由亥姆霍兹谐振器、电声驱动部分和测控分析部分组成 ,通过对该系统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确定了系统所能发出的次声频率和次声级范围 ,讨论了系统发出次声时所产生的高次谐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系统的频响特性 ,检验了谐振腔内部次声场空间分布的均匀性 ,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声学性能是令人满意的 ,能够满足研究次声及其对人影响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