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2篇 |
免费 | 317篇 |
国内免费 | 75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92篇 |
废物处理 | 42篇 |
环保管理 | 296篇 |
综合类 | 1513篇 |
基础理论 | 537篇 |
污染及防治 | 297篇 |
评价与监测 | 104篇 |
社会与环境 | 159篇 |
灾害及防治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154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76篇 |
2012年 | 196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近海海洋环境多氯联苯(PCBs)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水体、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多氯联苯(PCBs)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得出如下结果:①我国近海海域水体中,PCBs的含量水平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以东部沿海工农业发达地区为最高,我国大部分近海海域水体中PCBs都超过美国EPA制定的30 ng·L-1的标准,污染比较严重;②我国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CBs只有小部分超过ISQG(interim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和ERL(effects range-low)值,引起生物负效应的几率比较小,污染程度较轻;③生物体内富集的PCBs以4、5和6等高氯代联苯为主,其含量都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2 000ng·g-1,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④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中PCBs主要来源于周围大型工厂排放的废水以及电子垃圾拆解造成的PCBs泄漏,影响PCBs含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有距离陆地的远近程度、水流交换情况、水量大小、季节的变化、沉积物颗粒大小、有机碳含量等等. 相似文献
992.
粉煤灰的粉体特性及其对减水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粉煤灰颗粒形貌、平均粒径、粒度分布等粉体特性参量的测定和计算分析 ,发现粉煤灰的减水效应主要来自圆球形玻璃微珠的滚珠轴承润滑作用或对水泥絮凝结构的分散作用。过细的粉煤灰大掺量取代水泥后有可能会降低其减水效应 相似文献
993.
994.
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插值法模拟中国PM2.5在10kmx10km空间网格尺度上的暴露水平,利用BenMap工具估计2017年中国PM2.5污染的健康损失,在城市尺度上对PM2.5污染的健康经济损失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意义层面上,2017年PM2.5污染共计造成我国321435例早逝、746078例住院、14877551例患病,健康经济损失约为12625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1.53%.从城市尺度来看,健康效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聚集效应,京津冀地区城市较为严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以“高-高”型和“低-低”型分布为主,即健康经济损失高值城市相互聚集、健康经济损失低值城市也相互聚集,并且存在高值城市之间相互影响并逐渐向四周扩散,进而影响周围低值城市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5.
黄土区典型小流域矿物化学风化及碳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中蕴含了巨大的碳库,黄土中碳的转移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择山西省临县一典型黄土小流域青凉寺沟流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黄土水的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分析黄土矿物的溶蚀过程及碳汇效应,并利用正演模型和水化学方法估算不同矿物的离子贡献比例及流域碳汇通量。结果发现,研究区黄土化学成分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SiO_2、Al_2O_3、CaO、Fe_2O_3、MgO、K_2O、Na_2O,表现出贫SiO_2、Fe_2O_3,富CaO、MgO的特点;黄土水的pH呈中性偏碱,阴离子主要以HCO_3~-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型(HCO_3~--Na~+),水化学组成与黄土的化学组成相对应;流域内不同端元离子来源贡献计算结果表明,大气沉降、人类输入、蒸发盐矿物、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化学风化贡献的溶解物质分别占总溶解物质的1. 66%、6. 32%、10. 38%、62. 23%、19. 31%;黄土区长时间的水-矿物作用是硅酸盐矿物溶解贡献占主导的主要原因,阳离子置换反应、土壤-盐分浸出与蒸发以及人类输入对硅酸盐矿物溶解也有一定的贡献;受黄土区相对低温少雨的影响,黄土矿物的平均化学风化速率较低,为9. 31 t/(km~2·a),低于全球岩石的化学风化速率平均值36 t/(km~2·a),但是其消耗大气CO_2的速率较高,约为6. 34 t CO_2/(km2·a),明显高于同纬度三川河岩溶流域的碳汇速率(5. 28 t CO_2/(km~2·a));利用水化学径流法计算的青凉寺沟黄土小流域的矿物化学风化的大气CO_2消耗量为0. 18×10~4t/a,为中国黄土区大气CO_2消耗量的估算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6.
针对传统湖泊污染治理在工程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在分析传统方法与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方法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方法的关键特征,即:对象视角、因果为基、集点成面、时空优化.以蓝藻控制为对象,基于垂向水动力扰动机和抽水除藻回灌技术,对蓝藻控制和水质改善的效果进行了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分析.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传统的工程设计范式无法科学指导切实有效的湖泊污染工程设计与决策;在案例中,智能设计方法基于对象视角和定量因果分析,确定扰动机技术对于实现低到中等的水质改善目标(如在本试验水体中设置Chla浓度峰值控制目标为70μg·L-1)具有比抽水技术高得多的效率,但如果水质目标高于一定值(如在本试验水体中设置Chla浓度峰值控制目标>100μg·L-1)时,扰动机不能实现,抽水技术可以实现,但单独使用抽水技术成本太高;结合两种技术比单独使用其中一项都更有效率,且两种技术的定量规模控制对实际工程效益和成本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显示了应用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方法的重要性与潜力,为促进湖泊污染的有效治理、有效改善湖泊水质以及相关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学和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纳米二氧化钛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科技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纳米毒性也日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纳米毒性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碳纳米管等早先发现的纳米材料上,却对纳米TiO2这一取得方便、制备容易、应用广泛、产量最大的纳米材料关注不足。本文从细胞水平和在体水平综述了纳米TiO2毒性研究进展,阐述了纳米TiO2对人体及其它生物潜在的生物效应,并提出对纳米TiO2进行安全性评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的环境强化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实时监测获得的典型环境不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中,温湿度环境因素变化数据,找出典型环境中不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内部的温湿度环境因素变化规律,计算得到典型环境中不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方法对温湿度环境因素的强化效果。结果得到了典型环境中不同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的特征温湿度变化规律曲线图。结论玻璃框、黑箱、强制通风玻璃框等3种自然环境加速试验装置对自然环境的光照热效应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其内部温度变化梯度大小与环境中太阳辐射量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宝安区域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基本是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需进行深度处理才能再生回用.以固戍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了实施固戍污水处理厂再生回用水工程的必要性,论证了再生回用水水质、规模和工艺方案,介绍了工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论证的结果表明,采用二级处理加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来改造宝安区域内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成为再生回用水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城市流域降雨径流水质特性及其初期冲刷现象,以重庆市盘溪河流域和虎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对6场降雨径流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各场次降雨中,城市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均呈抛物线型分布;在所监测的6场降雨中,盘溪河流域ρ(TSS)(TSS为总悬浮物)、ρ(CODCr)、ρ(TN)、ρ(TP)平均值分别为2 000、420、13.0、5.7 mg/L,虎溪流域ρ(TSS)、ρ(CODCr)、ρ(TN)、ρ(NH3-N)、ρ(NO3--N)、ρ(TP)、ρ(Fe)、ρ(Zn)、ρ(Pb)、ρ(Cd)的平均值分别为33、38、2.6、0.7、1.1、0.1、2.1、0.2、0.6、0.06 mg/L. 在盘溪河流域和虎溪流域降雨径流中,磷均以颗粒态为主(分别占56%和87%),氮均以无机氮为主(分别占72%和82%). 盘溪河流域未发现明显的初期冲刷现象,虎溪流域初期40%的径流携带了50%~80%的污染负荷. 降雨径流流量分析表明,单峰降雨事件的峰值流量取决于且滞后于峰值雨强,多峰降雨事则件往往导致多峰流量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