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131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45篇
综合类   699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921.
油气长输管道是典型的线性工程,其环境风险形式和风险特征随着管道沿程的变化而不同。因此,评估指标选取的准确、全面和代表性是界定管道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可信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依据。油气长输管道环境风险评估指标需在掌握管道的基础数据和环境背景资料基础上,结合沿程实地勘察进行筛选和判定,通过对指标体系的细化和分析,可系统地评估管道沿线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的类型、可能性、易发地点、后果程度以及控制能力,识别管道各区段环境风险水平,从而实现分级管理,消除隐患,最大程度减少环境事件的发生和影响,为管道环境风险管控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2.
曹涛 《安全》2017,38(3)
针对管道企业HSE风险防控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基于风险预控和"PDCA"闭环管理理念,构建了以HSE责任制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以应急响应为补充的"四位一体"HSE风险防控体系。结合实践,指出了防控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从岗位风险入手,明确岗位HSE职责;明确危害辨识单元划分原则,按作业步骤和设备设施开展全员危害辨识;构建岗位员工工作指引检查表,细化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系统排查设备隐患、操作隐患和管理问题;开展"简明化、卡片化、专业化"优化简化工作,提高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企业的实践做法和经验为其他企业有效开展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3.
为了控制海底管道泄漏连锁风险,基于复杂网络,提出针对管道系统泄漏演化的半定量风险演化评价方法,将复杂的事故风险发展过程转化为简洁的网络分析计算。首先,构建包含30个风险节点与54条连接边的海底管道泄漏演化复杂网络模型;其次,采用无权有向网络中的节点出入度和聚类系数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影响管道泄漏的关键节点,提出断链控制方案;最后,将演化模型转化为带权的有向网络,采用Dijkstra算法计算各初始事件导致泄漏事故的最短路径。结果表明:海底管道系统泄漏网络的聚类系数为0.13,网络聚集程度偏低而演化性较强;各初始事件的最短路径均不超过10,表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征,初始事件的风险经少数几步传递即可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海底管道泄漏风险演化规律的研究可为抑制初始事件、控制传递事件和减轻后果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对预防海底管道泄漏事故发生、保障管道持续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4.
在实验室模拟培养条件下,研究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在厌氧体系中对V(V)的耐性试验,探讨在不同的V(V)浓度、接菌量、pH值和不同蒽醌-2,6-二磺酸(AQDS)浓度下对V(V)还原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V)浓度低于10mg/L时对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的生长影响较小,V(V)浓度超过20mg/L则会抑制其生长和V(V)的还原;随着接菌量的增加,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能力逐渐增强;2种微生物最适生长pH值均为7.0左右,弱碱性环境下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率高于弱酸性环境;添加1mmol/L AQDS会加快2种微生物对V(V)的还原.菌株培养3d后通过SEM分析,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进行V(V)还原的同时也伴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利用XPS能谱分析表明S.oneidensis MR-1和S.putrefaciens将V(V)还原为V(IV).  相似文献   
925.
针对冷库输氨管道老化腐蚀从而发生泄漏问题,建立开放空间氨气泄漏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分析了泄漏时间、泄漏速度和环境风速对氨气在开放空间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时间对氨气浓度分布影响很大,随着时间增长,空间各点氨气浓度总体逐渐增大后稳定不变,不同点浓度增大的路径不同,浓度达到稳定的时间也不同;泄漏速度越大,氨气在同一时间内扩散范围越大,对大气环境危害更严重;风速越大,扩散区域有所偏移,但区域内氨气浓度变化不大。研究结论可为冷库氨泄漏事故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6.
在实验室纯培养条件下,探讨厌氧体系中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对Cr(VI)的还原能力,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oneidensis MR-1介导下不同浓度Cr(VI)的生物转化与微生物对铬的耐受特性密切相关,低浓度Cr(VI)对其生长影响不大,高浓度时细菌生长则受到抑制,进而抑制Cr(VI)的还原率;菌株对Cr(VI)的还原作用随着接种菌悬液量的增加而增强;菌株最适生长pH值为中性,弱碱性环境比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菌株对Cr(VI)的还原;增加Fe(Ⅲ)的量会加快Cr(VI)完全还原的速率.通过SEM-EDS和XPS分析,在对Cr(VI)进行处理5d后,菌体表面有Cr(VI)和Cr(Ⅲ)两种形态存在,证实S.oneidensis MR-1在对Cr(VI)进行还原的同时也伴有少量的吸附作用.微生物还原为环境中Cr(VI)的去除以及解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7.
从泄漏扩散控制系统结构原理、预警方法、关断触发、泄漏量计算、泄漏后的处置、泄漏点定位等介绍了CPP管道泄漏控制新技术,并通过虚拟空间均匀扩散模型,计算了失误情况下扩散范围,推荐了管道环空封隔长度、触发压力阈值和搬迁距离。通过建设实验管道证实了CPP管道泄漏安全连锁控制比普通管道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28.
目的合理地进行井筒选材和更好地开展防腐工作。方法通过高压釜模拟哈法亚油田注水井腐蚀介质环境,研究温度、压力和pH对注水井油管L80钢腐蚀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L80钢表面腐蚀产物越来越疏松,腐蚀速率增大;随着注水压力的升高,腐蚀速率增大,局部腐蚀逐渐增强;随着pH的升高,L80的腐蚀速率有所降低,主要发生全面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和CaCO_3。结论该研究为井筒选材和防腐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9.
纳米TiO2催化染料活性艳红X—3B光降解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纳米级二氧化钛对活性艳红X-3B的多相光催化降解行为。对影响活性艳红X-3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的各种条件(如溶液的pH值、光强、催化剂用量以及溶液的初始浓度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X-3B溶液在强酸性和强碱性介质中降解速度更快,降解率随着紫外光强度的增强而加快,随着X-3B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慢;催化剂的最佳用量在1.5g/L左右,H2O2的使用量也有一个最佳浓度,约在20mmol左右,高于该值X-3B的去除率反而降低,而不是以前文献所报道的使用量赵多效果越好,以上各种条件下X-3B的光催化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30.
管道分质供水消毒副产物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毒副产物是饮用水中应主要控制的毒害物。然而,管道分质供水中消毒副产物特征及污染水平很少研究。以某一管道分质供水工程为例,对其中消毒副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分质供水消毒副产物在量与质上与其源水自来水存在很大差别。在管道分质供水中消毒副产物量少,一般不到自来水的1/10,且主要是一些毒性较低、与供水管材有关的溶出物。据此计算出管道分质供水由消毒副产物引起的致癌风险性一般不到其源水的1/10,其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