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大城市区域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霾现象或者是灰霾天气日趋严重,霾与雾的区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在平面时已达到饱和的水汽压,对相当于球面的云雾滴来讲就是未饱和的,那样云雾滴就会蒸发;在水汽条件不变时,云雾滴由于蒸发而变小,导致它的平衡水汽压升高,则更易蒸发掉。在不饱和大气中小于数微米的云雾滴必然蒸发,而且伴随着蒸发云雾滴尺度会进一步变小,导致曲率越来越大,蒸发速率越来越快。过去错误认为凝结核可以在低相对湿度情况下产生凝结生成雾滴的观点,是忽视了粒子曲率作用的结果,将实验室大颗粒(常常达毫米量级)的吸湿性特征,延用至次微米粒子造成的。降温是达到饱和形成雾滴的即重要又主要的物理过程,云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可见标志。在云雾中必然存在凝结或凝华过程,因而必然伴随着潜热释放,这就使云雾内的温度高于环境,在云雾内必然盛行微弱的上升气流,不可能是下沉气流,这些宏观过程在霾层内是不存在的,因而成为识别霾与雾的重要的宏观动力条件。在对历史资料进行统计时,在排除降水、吹雪、雪暴、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等等视程障碍现象的情况下,通过调试相对湿度,使得雾与轻雾反映自然的年际与年代际气候波动,而霾反映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趋势性变化,其限值大体在90%左右,与美国和英国讨论霾影响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中使用的相对湿度限值相同,他们都去除了相对湿度>90%的资料,只研究了相对湿度<90%时的能见度变化趋势。进行相对湿度订正才能确保资料的高质量。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1980年代以来大幅增加的霾日,绝大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气溶胶细粒子污染造成的。依据本文和以前的研究,给出了霾与雾区分的概念模型,霾与雾观测的标准,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2.
利用离子色谱法测量了广州白云山春季降水及广西苗儿山云雾水中的甲酸和乙酸,并同时测定了降水中阴离子(F~-,Cl~-,SO_4~(2-),NO_3~-)和阳离子(Na~+,NH_4~+,K~+,Ca~(2+),Mg~(2+)。用多元逐步回归、多对多双重筛选回归及R聚类分析的多元统计的数学方法分析了降水中有机弱酸间及与阴阳离子间的关系。讨论了有机酸的来源及其对酸雨中酸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3.
雾和霾对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年10月8日—12月7日,在北京城区对ρ(BC)(BC为黑碳)、ρ(PM2.5)、大气能见度和气象要素进行连续观测,利用该资料分析雾和霾对大气能见度下降的影响. 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气能见度为0.6~26.7 km,其中40%以上的时间大气能见度不足5 km,ρ(PM2.5)和ρ(BC)小时平均值最高分别达416.0和17.87 μg/m3. 大气能见度小于5 km且持续时间超过24 h的过程出现5次,过程1~5持续的时间分别为84、79、70、35和66 h. 过程1和2主要由霾导致,大气RH(相对湿度)小,持续时间长;过程3和5则均由雾引起,大气能见度平均值分别仅为1.70和1.99 km. 尽管过程4持续时间最短,但是由于存在低层逆温的大气层结,并且地面风速<1 m/s,导致颗粒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均受到抑制,加之大气平均RH达到90.8%,形成雾霾复合影响,造成颗粒物污染程度超过其余4个过程,ρ(PM2.5)和ρ(BC)平均值分别达到192.1和10.15 μg/m3.   相似文献   
164.
海洋大气环境电子设备腐蚀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介绍了海洋大气环境主要特征、盐雾腐蚀机理和盐雾腐蚀与温湿度的关系。从总体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工作运行等方面,分析了电子设备的技术特点、腐蚀特点与腐蚀防护难点。从材料与结构、部件与线路、结构材料表面防腐、防腐介质等方面,介绍了电子设备一般腐蚀防护技术,重点介绍论述了电子设备温湿度环境控制、盐雾分离和盐雾过滤腐蚀环境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65.
对济钢混料系统废气的来源及特性进行论述。采用水雾除尘器加以治理。该除尘器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运行可靠,除尘效果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6.
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环状电极水雾荷电的特点和规律,为水雾荷电应用于湿式除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7.
为研究神东集团乌兰木伦煤矿1-2煤辅运上山内雾气成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风温度、湿度、风流量等对巷道气候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巷道内空气温度均趋近于围岩温度;冬季工况沿巷道走向相对湿度先增加后减小,随进风温度的升高巷道内相对湿度变化幅度减小;夏季工况巷道内相对湿度增加后趋于稳定,随进风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升高;巷道内相对湿度随进风速度的增加略有减小。1-2辅运上山起雾是由于风流从进风井至巷道距离过长,造成风流大量吸湿,当风流在1-2辅运上山上行时风流温度降低,风流中携带的水蒸气析出,出现雾气;通过在风路分支设置风窗,风流方向由上行改为下行,可有效解决巷道起雾现象。  相似文献   
168.
沈阳地区霾与雾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沈阳大气成分站能见度和大气细粒子的小时观测数据,结合沈阳自动气象站相对湿度的小时观测数据以及天气现象资料,根据<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和雾的定义,从沈阳1年的资料中判识出霾与雾的出现时次,对沈阳霾与雾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沈阳全年霾和雾的出现时次分别占总观测时次...  相似文献   
169.
Liu XH  Wai KM  Wang Y  Zhou J  Li PH  Guo J  Xu PJ  Wang WX 《Chemosphere》2012,88(5):531-541
Totally 117 cloud/fog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summit of Mt. Tai (1534 m a.s.l.)—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Northern China Plain. The result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back trajectory model, regional air quality and dust storm models,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with stringent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Higher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at Mt. Tai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ed by other overseas studies. The larger proportions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toxic elements such as Pb and As in cloud/fog water compared with those in rainwater at Mt. Tai suggests higher potential hazards of cloud/fog water as a source of contamination in polluted areas to the ecosystem. Peak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during the onset of cloud/fog events when liquid water contents of cloud/fog water were usually low and large amount of pollutants were accumulated in the ambient air.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and liquid water contents were only found in the samples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and liquid water contents lower than 0.3 g m−3. Affected mainly by the emissions of steel industries and mining activities, air masses transported from south/southwest of Mt. Tai we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 The element Mn is attribu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idity of cloud/fog water. The composition of cloud/fog water influenced by an Asian dust storm event was reported, which was seldom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70.
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中雾的出现一般会加重空气污染,但相关研究表明: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也有清除的作用.利用2002-2005年乌鲁木齐地区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统计了乌鲁木齐地区雾日的出现频率和特点,分析了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雾对地面大气污染的作用.选择典型性雾日对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变化进行讨论.结果表明:①相对湿度>90%的雾出现频率最低,对各种大气污染物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②相对湿度<80%的雾出现频率高,对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都有明显的加重作用;③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的雾出现频率较高,它对于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清除或污染加重作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