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传统的湿度表计算方法费时费力,而且误差较大。本文采用VB6开发了湿度表计算软件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计算、绘图、打印一次完成,彻底解决了防护时间试验中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防尘面罩容尘量低、在高浓度粉尘环境有效使用时间短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轻质微球的多级过滤防尘面罩.该防尘面罩第1级采用轻质微球,不仅能够提高面罩的孔隙率、增加容尘量,而且能够实现及时清灰和水洗的功能;第2级采用高精度纤维滤膜,保障吸入空气的质量.采用3D打印对多级防尘面罩进行结构设计,并在煤矿井下进行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新标准GB19083-2010的修订背景、新旧标准的差异对比,重点介绍影响口罩防护效果的重要指标—过滤效率和口罩密合性项目,并对生产厂家在应用标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针对火箭煤油推进剂呼吸防护需要,研制了火箭煤油过滤式防毒面具。通过实验筛选和重点改性,研制了基于椰壳活性炭的滤毒罐,设计了双罐口鼻式防毒面罩。结果表明,研制的防毒面具对2000 mg/m3、30 L/min火箭煤油蒸气的有效防护时间不少于5 h。研制的防毒面具可用于火箭煤油生产、使用场所的作业人员呼吸防护。  相似文献   
15.
调查重点行业企业在用呼吸防护用品质量状况,发现主要问题并研究对策,促进对呼吸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对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样37家企业对在用69种呼吸防护用品进行检测。所有企业均配发了呼吸防护用品,样品合格率为40.58%,LA认证率33.33%。防尘口罩过滤效率和泄漏率的合格率较低(40.38%和48.08%),且国内外品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毒口罩防护时间合格率35.29%,防护时间、过滤元件通气阻力(30 L/Min和95 L/Min)的国内外品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坑道施工中个体防护之急需,研制了一种具有呼吸追随功能的电动送风过滤式防护面具,在确保防护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然舒适的呼吸,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尘肺病等职业病的发生,并展望了该产品在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硫酸-硫酸铵混合溶液作为吸收及消解液,开发了直接吸收、消解、显色分析纳米TiO2生产现场空气中的纳米TiO2粉尘的方法。并研究了各类口罩对于纳米TiO2的拦截效率。结果表明,在流速为400L/h,采集时间为2.5 h的情况下,采用两级吸收瓶形式,总采集效率可以达到94%以上。对纳米TiO2生产现场粉尘的控制研究表明,佩戴无纺布型口罩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单只口罩2.5 h平均截留效率大于86%,两只口罩2.5 h平均截留效率大于90%。根据口罩的拦截效果,参照NIOSH的推荐标准,建议将纳米TiO2生产现场的粉尘质量浓度定为小于1.0mg/m3。  相似文献   
18.
医用防护口罩测试装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医用防护口罩实际使用工况,设计了两种针对环境气溶胶过滤性能的测试方法与装置.采集部分常用的防护口罩,分别采用TSI CERTITEST Models 8130型自动过滤测试仪及本文研发的测试装置DHU-Ⅰ平板型口罩性能测试台和DHU-Ⅱ实况型口罩性能测试台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DHU-Ⅰ平板型口罩性能测试台和8130型自动过滤测试仪测定结果比较接近,能够反映出防护口罩在环境大气中使用的情况;而DHU-Ⅱ实况型口罩性能测试台相对前两者而言,在吸气阻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测得过滤效率降低近40%,结果更接近实际工况.  相似文献   
19.
在森林火灾死亡的人员中,80%以上致死原因是窒息死亡或烟熏昏迷倒地后被林火烧死的;在重伤人员中,绝大多数为呼吸道和肺部受伤者.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研制了防烟口罩.该装备是用于个人呼吸安全防护,保障森林消防人员的扑火安全,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blems and an adaptive solution for process control in rubber industry. We show that the human and economical benefits of an adaptive solution for the approxim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are very attractive.

The modeling of the industrial problem is done by the mean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the example of the extrusion of a rubber profile in tire production our method shows good resuits even using only a few training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