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97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21.
Solar radiation is a major sustainable and clean energy resource, and use of solar radiation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olar energy varies with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the direct and diffuse components that compose total solar radiation and with the slope and aspect of the irradiated surfa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simple method for estimating diffuse and direct solar radiation at sites with observation of only total solar radiation. An existing model for estimating diffuse radiation, i.e.,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use fraction (the ratio of diffuse radiation to total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clearness index (the ratio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to extraterrestrial radiation), is applied to 7 sites across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with observations of diffuse and total radiation. The linear model shows good monthly performance. The model parameters (slope and interception) show a strong seasonal pattern that exhibits small variation across the 7 sites; therefore,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two monthly parameters may be used for estimating diffuse radiation for other locations with observations of total radiation.  相似文献   
822.
In the project of the solar systems, the values of the solar radiation of a region must be known. The global solar radiation measurements are performed by the Turkish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Turkey, while the diffuse solar radiation measurements are unavailable. In this study, some new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monthly average daily diffuse solar radiation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for Erzincan, Turkey are developed using satellite data. The evaluation of the models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of mean bias error (MB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The results are proved that the correlation equations obtained in here can be used to forecast diffuse solar radiation reasonably well.  相似文献   
823.
目的深入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电磁辐射环境。方法采用窄带测试的方法分别对500 k V变电站和500 k V交流输电线路的超高频电磁环境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变电站周围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场上限频率可达1 GHz,线路周围产生的超高频辐射场上限频率可达700 MHz,分裂导线将会影响线路的高频辐射场分布。在传播过程中,辐射场电场以垂直极化分量为主,辐射信号峰值随距离的衰减曲线呈非线性关系,远距离处辐射信号以低频分量为主。结论测试得到的规律对研究高压输电的高频电磁环境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24.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考航线上黑碳和臭氧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年7月1日至9月20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大气成分在线观测资料,对考察航线上黑碳气溶胶(BC)、臭氧(O3)和B波段紫外辐射(UVB)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要素总体上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其最大值出现在我国东部海域,最低值出现在北冰洋.进入白令海后,BC浓度变化相对平稳,白令海和北冰洋的BC平均浓度分别为15.6ng·m-3和10.5ng·m-3.白令海的平均O3体积分数比北冰洋高,分别为18.9×10-9和15.7×10-9.但在75°N以北海区O3体积分数有所升高,在80°N以北达到17.0×10-9,这一现象可能与海冰密集度和冰上光化学过程有关.UVB辐照度在中低纬地区有显著的日变化,由于在北冰洋航行期间处于极昼期,其变化幅度较小.UVB受天气影响明显,尤其是遇上气旋的阴雨天气,UVB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825.
于2010年夏季,采用松弛涡度积累(Relaxed Eddy Accumulation)技术在长白山温带森林铁塔上测量了挥发性有机物(VOC)冠层尺度的排放通量,同步测量了气象参数、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初步获得长白山阔叶林单萜烯的排放通量.同时,利用PAR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冠层尺度上单萜烯排放的经验模式.结果发现,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比较一致,平均而言,模拟值高出测量值约20%~40%.采用不同方法对经验模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比较各个采样时段平均值的方法可行,而且经验模式对于2010年夏季不同采样时段的平均值也给出了较好的模拟结果,其模拟值高出测量值约20%~24%.  相似文献   
826.
辐射技术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利用辐射技术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包括辐照处理方式、电离辐射种类、辐照剂量和辐照剂量率、废水辐照时水流动方式、臭氧的影响等,以及国内外废水辐照处理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27.
电子装备面临的强电磁脉冲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战场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大量使用微电子器件和电发火装置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愈发脆弱。论述了强电磁脉冲特征及对电子设备的损伤机理,以静电放电电磁脉冲(ESDEMP)、雷电磁脉冲(LEMP)、核电磁脉冲(NEMP)、高功率微波及超宽带(HPM&UWB)等典型强电磁脉冲为例,介绍了其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解释了强电磁脉冲的产生及变化规律,是实施电磁防护工程的前提和基础。认为只有把握好强电磁脉冲的数学规律,才能做到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828.
介绍了热释光测量法,分析了2010、2011年云南省应用热释光测量法测量辐射环境空气质量的数据结果,认为该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9.
通过对煤矿瓦斯泄漏主要风险后果的预测和影响分析,对进一步研究瓦斯泄漏风险后果中火灾热辐射、云团爆炸和云团扩散爆炸有更深刻的了解,为煤矿风险评价和制定应急预案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830.
高思红 《环境技术》2013,(6):45-46,51
本文综述了若干影响光纤特性的环境因素,如潮气,各种类型的机械力,腐蚀,氢气,雷电,核电磁脉冲及电离辐射,这些因素会使光纤极化面偏转,衰减增加,误码率加大。文中还扼要介绍了为减少这些环境危害影响所采取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