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6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2400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214篇
环保管理   417篇
综合类   3789篇
基础理论   66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016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37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微波再生载苯酚活性炭过程中再生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载氮气和无载气2种条件下,微波再生载苯酚活性炭过程中再生产物的成分和苯酚随再生过程的去向分布。结果表明,无载气时,微波功率越高,再生反应器内温度越高,吸附质的高温裂解反应越彻底,再生产物以挥发性气体为主,有机质种类很少;而当微波功率较低或载氮气再生时,反应器内温度相对较低,苯酚难以被彻底分解,再生产物中含多种复杂的链状或环状有机物。此外,载氮气时,经气提、挥发而去除的苯酚量约占总吸附量的一半,再生炭上无苯酚残留,活性炭吸附性能可完全恢复乃至优化;无载气时,经挥发而去除的苯酚量只有19.9%,其余大量苯酚则在微波作用下裂解或缩合为其他物质随尾气而去除,且再生炭上仍有少量苯酚未被解吸出来。因此,前者活性炭再生的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2.
5种植物材料的水解释碳性能及反硝化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源在硝酸盐去除过程中起电子供体的作用,是生物反硝化反应的关键物质之一。为解决污水处理脱氮时碳源不足抑制反硝化反应造成脱氮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选取风车草、甘蔗渣、芦竹、美人蕉和稻草秆5种植物材料作为反硝化碳源,探讨不同植物材料的水解释碳能力和释放规律;并进一步以其水解液作为外加碳源,探讨其对反硝化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材料水解释碳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规律,不同植物材料的释碳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以甘蔗渣在固液比1∶80时COD释放当量最大,为45.45 mg/L;添加植物水解液可显著提高反硝化脱氮效率,以芦竹水解液脱氮效果最好,达到71.9%。此外,碳氮比是影响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碳氮比为9时反硝化脱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3.
A full-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system was evaluated for its ability to remove carbon and nitrogen from swine wastewater. The SBR was operated on four, six-hour cycles each day, with each cycle consisting of 4.5 hours of “React,” 0.75 hours of “Settling”, 0.75 hours for “Draw” and “Fill.” Within each cycle, an amount of wastewater equivalent to about 5% of the reactor volume (5,500 litres) was removed and added. The SBR system was able to remove 82%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and more than 75% of nitrogen. Even though the SBR effluent, with an average effluent BOD5 of about 588 mg L? 1, did not meet the discharge criteria, it enabled a reduction of the land base required for land application of swine wastewater by about 75%.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BR system was a viabl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wine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64.
将影响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因素分为四大类,包括4个拉力因素、1个支撑因素、2个压力因素和4个推动力因素。设计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模型,在分析各个动力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拉力机制模型、支撑机制模型、压力机制模型和推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65.
森林碳汇资源是开展森林碳汇贸易的基础。森林碳汇潜力的定量评价,将为森林碳汇贸易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对森林碳汇资源开发潜力的定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为案例进行潜力评价,明确了黑龙江省具有巨大的森林碳汇增量潜力,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森林碳汇贸易及构建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环丁砜-哌嗪溶液吸收烟道气中二氧化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搅拌实验装置,研究环丁砜溶液及不同配比的环丁砜-PZ复合溶液对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解吸性能,揭示了吸收容量与酸碱度、时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CO2初始逸出温度、试液再生温度、试液再生率、再生pH下降率进行了细致记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环丁砜-PZ复合溶液配比为0.4∶0.6时:吸收效果最佳,吸收量约为0.126 mol;再生温度最高,为105℃;再生率最高,为90.34%。同时与相同配比的MEA、DEA相比具有较大再生优势。实验结果还表明,环丁砜-PZ复合体系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7.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地区是能源集约消耗的薄弱区域,其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一直受到制约。沼气工程作为一种清洁用能方式,在优化用能结构、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本文选择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一沼气工程建设全国示范县为案例,针对户用8m3沼气池,对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和消费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足迹、减排效益、经济收益和生态价值方面进行核算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沼气池的建设与正常使用年限内,该县农户通过替代燃煤、柴薪和秸秆等共可减排CO2约1.24×106t。从户用沼气池建设及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价值的来看,仅通过节约炊事燃料和沼液沼渣的回收利用就能为每户节约19 877元,为全县带来1.26亿余元的总收益。因此,沼气工程在该地区的建设普及是发展农村低碳经济、走富农之路的有效措施,可为广大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9.
The potential for storing additional C in U.S. Corn Belt soils - to offset rising atmospheric [CO2] - is large. Long-term cultivation has depleted substantial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stocks that once existed in the region's native ecosystems. In central Illinois, free-air CO2 enrichment technolog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O2] on SOM pools in a conservation tilled corn-soybean rotation. After 5 and 6 y of CO2 enrich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C and N among soil fractions with varying ability to protect SOM from rapid decomposition. None of the isolated C or N pools, or bulk-soil C or N, was affected by CO2 treatment. However, the site has lost soil C and N, largely from unprotected pools, regardless of CO2 treatment since the experiment bega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have affected soil C and N stocks and dynamics more than the increased inputs from CO2-stimulated photosynthesis.  相似文献   
70.
通过活性炭负载CuO和CeO2来制备吸附剂,采用固定床吸附方式,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筛选出去除效率最好的吸附剂,并通过BET和XRD对吸附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uO和CeO2的加入大大改变了原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改善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CuO-CeO2/AC中CuO和CeO2质量比不同,对汞的去除效率也不同,在1∶2时去除效率最好;CuO-CeO2/AC中所负载的CuO和CeO的总量为5%时,能大大促进汞的吸附效率,增长有效吸附时间;CuO-CeO2/AC对汞的吸附性能随反应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8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