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4828篇 |
免费 | 429篇 |
国内免费 | 871篇 |
安全科学 | 662篇 |
废物处理 | 47篇 |
环保管理 | 684篇 |
综合类 | 2714篇 |
基础理论 | 649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80篇 |
评价与监测 | 329篇 |
社会与环境 | 509篇 |
灾害及防治 | 252篇 |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83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275篇 |
2015年 | 254篇 |
2014年 | 241篇 |
2013年 | 373篇 |
2012年 | 473篇 |
2011年 | 458篇 |
2010年 | 330篇 |
2009年 | 304篇 |
2008年 | 244篇 |
2007年 | 318篇 |
2006年 | 300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156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2篇 |
1969年 | 1篇 |
以宁夏境内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为例,分析重点断面水质、水环境容量及各控制单元污染负荷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策略。结果表明:2015—2018年清水河三营国控断面水质无法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泉眼山断面化学需氧量(COD)存在超Ⅳ类水质标准风险。流域水环境容量COD为592.83~1 238.25 t/a,氨氮为51.99~193.60 t/a,总磷(TP)为5.02~12.85 t/a;流域平水期污染负荷入河量COD为15 661.1 t/a,氨氮为1 670.2 t/a,TP为784.5 t/a,分别是平水期水环境容量(COD为940.57 t/a,氨氮为114.64 t/a,TP为8.81 t/a)的16、14和89倍。固原控制单元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入河量最高(COD为3.04 t/a,氨氮为0.22 t/a,TP为0.06 t/a),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污染问题突出,中卫控制单元总污染负荷入河量最高(COD为 6 738.45 t/a,氨氮为868.88 t/a,TP为218.12 t/a),城镇生活源污染较严重,而吴忠控制单元禽畜养殖污染较严重。基于水质目标和各单元的污染特征,建议固原控制单元加强工业企业污水回收利用、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中卫控制单元重点关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吴忠控制单元在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禽畜粪污集中处理与回用。
相似文献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是河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且被广泛应用的指标,然而,基于水体中分解者微生物群落构建IBI评价标准的研究较少。针对北京市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开展评价,探索微生物生物完整性指数(M-IBI)评价流程与标准构建方法。基于沉积物中微生物Illumina高通量测序信息,筛选出关键环境因子(水质指标TN、TP、NH3-N、NO3-N和NO2-N)确定候选生物指标,根据判别能力分析结果,确定Shannon指数、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蓝藻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CODCr耐受属相对丰度和NH3-N清洁属相对丰度6个指标,提出了指标标准化公式和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以自然水体为补水的永定河各采样点评价结果均为健康状态,其他3条以城镇再生水厂出水为补水的河道中,清河4个采样点为健康至亚健康状态,凉水河5个采样点为健康至一般状态,大龙河4个采样点为亚健康至一般状态。M-IBI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程度的受损点位,较合理地评价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目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众多,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地下水的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朝阳区2020年枯水期采集的地下水水样检测结果为基础,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对比3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结果表明:1)3种方法的水质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水质评价结果最优,单因子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最差,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的一致性最高;2)在进行水质评价时可优先选择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适用于水质要求较高或超标污染物少的水体,改进的层次分析法适用于有多种污染物超标的水体;3)为进一步确定3种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将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可靠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与可靠性分析的水质评价结果相同的占比分别为90.48%、42.86%、47.62%。因此,在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时,可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