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58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688篇
基础理论   313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重庆城口地区广泛发育有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测定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多金属富集层、黑色岩系岩石及其风化土壤、硅质岩样品中Cr、Co、Ni、Cu、Zn、As、Cd、Sb、Pb含量。结果表明多金属富集层中重金属相对比较富集,其中Cd、Zn、As的富集程度较高,富集系数平均分别为119.67,10.73,7.30。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其中Cd、As的生态危害较大,黑色岩系尤其以多金属富集最为明显,在未来的研究中关注多金属富集层中Cd、As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32.
通过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氯化铁(FeCl3)及聚合硫酸铁(PFS)对含镉废水的处理研究表明,三种混凝剂对含镉水体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同等条件下,三种混凝剂对含镉水体去除率分别为98.22%、92.19%和93.63%。研究了PAFC对含镉水体的混凝沉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碱性条件有利于镉离子的沉淀,当pH为9~11时,去除率可达98.00%左右;对于初始浓度为4.000 0 mg.L-1的含镉废水,经处理后,水体浓度可降至0.184 0 mg.L-1,对于初始浓度为0.400 0 mg.L-1的含镉废水,经处理后水体浓度降至0.007 2 mg.L-1;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石灰乳对PAFC除镉起一定的作用,投加量达30.00 mg.L-1时,其去除率达99.91%;通过对PAFC除镉动力学拟合,符合一级线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3.
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镉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济  王世杰  欧阳自远 《环境科学》2007,28(6):1344-1348
以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为主线,以贵州省贵阳市8 046 km2为研究区域,将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镉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环境地球化学机理研究相结合,建立区域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选用合适的判别指标判识自然作用过程与人类活动过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对487个样品的镉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表层土壤中镉的基线值为0.068 mg/kg,镉元素含量大于1.010 mg/kg的样品可能遭受人为污染的影响.地质累积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贵阳市40%的表层土壤未受镉污染,19%的表层土壤在无污染与中度污染之间,14%受中度污染,19%的表层土壤介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之间,7%受强污染,1%的表层土壤介于强污染到极强污染之间.污染程度指数分析则显示,贵阳市57.9%的表层土壤未受到镉污染,镉的污染程度最大为12.1,96%的表层土壤污染程度小于4,总污染程度大于0,即总体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34.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2+)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在肝胰腺、鳃、肌肉和心脏中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及低分子量壳聚糖(low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简称LMWC)的联合作...  相似文献   
35.
The responses of sulfur (S) uptake assimilation-related genes' expression in roots of two rice cultivars to cadmium (Cd), bensulfuron-methyl (BSM) and their co-contamination (Cd+BSM) were investigated by gene-chip microarray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technology. Treatments of Cd and Cd+BSM induced expression of sulfate transporter and permease genes, and promoted sulfate uptake in rice roots. Cd+BSM could alleviate Cd toxicity to cv. Fengmeizhan seedlings, probably due to Cd+BSM promoting greater S absorption by seedlings. Cd and Cd+BSM induced expression of sulfate assimilation-related genes, and thus activated the sulfur assimilation pathway. Cd and Cd+BSM induced expression of phytochelatin synthase and metallothionein genes, and induced express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 glutathione synthase (GS) and S- containing antioxidation enzyme genes, which detoxified Cd2+. It is suggested that (to cope with the toxicity of Cd, BSM and their co-contamination) the S uptake and assimilation pathway was activated in rice roots b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related genes, thus enhancing the supply of organic S for synthesis of Cd or BSM resistance-related substances.  相似文献   
36.
我国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在所有的重金属污染中,Cd以其移动性大、毒性高成为最受关注的重金属污染之一。修复Cd污染的土壤,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传统环境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治理成本低廉,土壤破坏力小,安全性高,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治理技术。介绍了Cd污染现状、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和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7.
石灰干化污泥稳定后土壤中Pb、Cd和Zn浸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翔  宋云  刘永兵 《环境科学》2014,35(5):1946-1954
以人工制备Zn、Pb、Cd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污水处理石灰干化污泥作为稳定剂,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采用TCLP、SPLP、去离子水浸提和优化的BCR连续提取法对稳定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石灰干化污泥,TCLP浸出浓度随着干化污泥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干化污泥的质量分数为40%时,稳定化率最大为Zn-99.54%、Pb-99.60%、Cd-99.85%.SPLP和去离子水浸出评价稳定效果时,Pb和Zn在加入质量分数10%和20%的干化污泥时浸出明显降低,但在加入30%和40%时由于在强碱条件Pb和Zn会再溶出,导致稳定效果变差.为了恢复植物生长功能,经过FeSO4和H3PO4调节pH后,石灰干化污泥稳定过的土壤pH有效降低,同时FeSO4和H3PO4有利于促进Pb和Zn的稳定效果.经稳定化后,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交换态降低,限制了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该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干化污泥可以再利用,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中,并能改善稳定后土壤适宜植物生长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38.
分别以黏土矿物坡缕石和海泡石作为钝化材料,对重金属镉污染的酸性水稻土壤进行原位钝化修复田间示范试验,考察了两种黏土矿物在不同添加剂量下对稻谷产量、糙米镉含量及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用以表征修复效果.同时,深入研究了两种黏土矿物对土壤pH、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表征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各项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间示范条件下两种黏土均提高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明显降低了糙米中镉含量.其中,经2.00 kg·m-2坡缕石和2.25 kg·m-2海泡石处理后,糙米镉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54.6%和73.5%,分别降低至0.32和0.18 mg·kg-1.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蔗糖酶的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经钝化修复后土壤中相关代谢反应得到恢复;两种黏土矿物对土壤中水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但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综合总体表现,两种黏土矿物可被推荐作为镉污染酸性稻田土壤的原位钝化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硒(Se)对菠菜中的镉(Cd)胁迫造成毒害的缓解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0、0.5、2.0、4.0 mg·L-1)对不同浓度Cd(0.5和2.0 mg·kg-1)胁迫下菠菜生理特性、元素含量及Cd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e可使丙二醛(MDA)积累量显著降低,最佳作用下分别为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下的53.93%和41.79%;不同浓度的Se可以缓解Cd胁迫对菠菜地上部和根部的抑制作用,最佳缓解条件下,菠菜地上部和根部的鲜重分别为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时的1.13倍、1.29倍和1.31倍、1.37倍,干重分别为1.78倍、2.09倍和3.03倍、4.36倍;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在最佳缓解浓度下分别是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时的1.51倍和1.35倍;与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相比,最佳缓解浓度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了36.0%和42.8%;外源Se可以使地上部和根部的K、Na、Ca和Mg等元素的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施Se可以有效的抑制菠菜根部对Cd的吸收、富集和向地上部的转运,使菠菜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两种浓度Cd单一胁迫下的65.77%、75.92%和46.11%、70.01%,表明外源Se能有效的减轻Cd胁迫对菠菜的毒害作用.对本研究所用的两种浓度Cd来说,最佳的缓解浓度为2.0 mg·L-1和4.0 mg·L-1.  相似文献   
40.
利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作硅烷偶联剂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改性,制备巯基硅烷改性多壁碳纳米管(SHMWCNTs),并进行了SH-MWCNTs对Cd~(2+)的批量吸附实验.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子能量仪(EDS)、红外光谱(FT-IR)对SHMWCNTs进行表征,探究了溶液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Cd~(2+)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吸附等温线特征,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SEM、EDS与FT-IR图谱显示,MPTMS已成功接枝到MWCNTs表面,表明SH-MWCNTs制备成功.吸附时间为90 min,pH为4时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随SH-MWCNTs投加量、Cd~(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SHMWCNTs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线性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Langmuir 2种模型,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也存在层间扩散的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