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借鉴发达国家对污染物场地的管理方法,探索了我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的程序:从疑似污染场地的申报建档、疑似污染场地的初步调查、场地的危害分级、污染场地的详细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到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以及贯穿场地管理始终的环境监测.在上述管理程序中还缺失危害分级的方法,其他步骤已有相关技术文件支持.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其中场地危害分级的方法:即根据污染源是否存在,污染物的性质、赋存状态、迁移性、含量水平,周围是否有敏感目标及其类型,分成不同的危害级别和管理级别,并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江苏省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为例,经初步调查和危害分级,将8个场地分为3类:B类场地(有1个场地)环境介质中无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上的有害废弃物需要处置;C类场地(包括3个场地)局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不具备详细调查采样和修复的条件,需要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处置,以降低人体健康风险;还有D类场地(包括4个场地)需要详细采样以确定污染范围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最后一类4个场地进一步调查评估的结果,并考虑到场地实施修复的经费、技术可行性及场地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决定优先对其中1个场地实施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32.
深入理解道路网络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开展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与道路网络规划。引入多中心性评价模型,对临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直线中心性3个指标,运用UNA对湖北省道路网络中心性进行测度;选取景观百分比,香农多样性指数,平均斑块大小,平均形状指数4个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并通过斯皮尔曼相关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湖北省道路网络中心性格局和空间特征各异,整体上东高西低,临近中心性呈现条带状分布,中介中心性呈孔隙状分布,直线中心性呈片状分布;(2)景观层面上,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和多样化对直线中心性最为敏感,而临近中心性与中介中心性与景观格局指数关系相对复杂;(3)在类型层面上,道路网络中心性与各类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相关性各异,其中高中心性区域对林地表现为鲜明的排斥和破碎化效应,而对建设用地表现为强烈的吸引和空间集聚现象。该研究以道路网络中心性视角探讨道路网络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为区域空间形态和构成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灰色关联度计算的原理,并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未遂事件的诱发原因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4.
基于区间数排序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地表水水质随季节性变化较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某地区全年地表水环境质量,尝试将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中的区间数排序法用于水质评价。方法: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与不同时期的水质监测数据分别定义为区间数,利用区间数比较的可能度公式,得出两者可能度关系并进行排序。排序结果显示,浑河东陵大桥处2006年水质劣于地表水V类标准值的可能度为0.531,即2006年浑河东陵大桥处水质为劣V类。结论:基于区间数排序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考虑了全年不同时期的水质变化情况,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可比较准确地评价某地区全年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35.
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筛选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环境,以7大类168种人类化学品为靶向分析目标物,研究其在升金湖水体中的赋存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O)、综合化合物持久性(P)和生物积累性(B)等毒害性评价指标以及生态风险(E)和人体健康风险(H)等毒性参数,采用综合评分法筛选识别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构建升金湖水体优控清单,评价升金湖优先污染物水环境生态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升金湖水体7大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邻-苯二甲酸酯(PAEs)、抗生素(ANTs)以及金属元素(HMs)]污染普遍,其中上湖污染负荷高于中湖和下湖,呈现坝前蓄积现象.以污染物类别计,综合评分法优先污染物筛选结果显示升金湖水体检出化学品优先级顺序为:PAEs > OCPs > HMs > PCBs > PAHs > VOCs > ANTs.高优先级污染物清单中综合得分最高的10种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M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PCB138、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七氯(HC)、p,p''-滴滴涕(DDT)、钡(Ba)、环氧七氯(HCE)和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生态风险商(RQ)为4.3~15.9,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且上湖区风险高于中、下湖区.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表明,HMs的非致癌风险最大(风险指数HI>1),其次为PAEs和OCPs,优先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致癌风险(人体终生致癌风险ILCR<10-6)可以忽略.本研究优化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建立的优先污染物综合评分法,全面考虑了化学品毒害特性、生态及人体健康暴露风险(OPBEH),为开展广泛的湖泊流域水环境优先污染物筛选提供统一的方法学指导,并为建立相应湖泊流域优控清单,制定优先污染物排放和管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江苏沿海化工区环境风险分级及优先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沿海40家化工园区为例,综合考虑化工园区评价单元与环境风险区域性、系统性和行业性特征,构建了包括风险源、控制机制、风险受体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的环境风险分级综合模型,提出以指标贡献率作为优先管理策略的半定量筛选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有江苏响水陈家港化工集中区、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如皋精细化学工业园等7个高风险园区,其风险产生与园区产业结构、园区地理布局紧密相关.根据指标贡献度将7个高风险化工园区划分为两类化工园区:一类是以受体敏感性为主控风险因素的化工园区;一类以风险源以及风险控制为主控因素的化工园区.针对这两类化工园区,分别从环境监管、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化工企业数量总量控制、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先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7.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was selected to provide the source water for the middle routes of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which has provoked many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o date, investigations of water contamination of the source water of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with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have been limited.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and rank organic contaminants that pose risks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To this end, the Chemical Hazard Evaluation and Manage- ment Strategies (CHEMS-1) approach was adapted to integrate the deconvolution technology of qualitative identifying contaminants for site-specific environmental matrices. The samples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1093 contaminants using deconvolu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hazard values of the identified contaminant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adapted CHEMS-1 approach accord- ing to their hazardous properties and occurrence in source 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6 contaminants from 1093 targets were present in Danjiangkou water, 23 of which appeared at frequencies higher than 50%, and 15 of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priorities. Over half (53%) of the high- ranked contaminants wer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 bons (PAHs), with chrysene ranked highest on the list.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the top-ranked PAHs was conducted and revealed that cancer risks of PAHs detected in the source water of Danjiangkou to different populations ranged from 10-7 to 104, indicating a low cancer risk to consum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adapted CHEMS-1 approach was feasible for site-specific screening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to identify and rank potential priority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38.
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且广谱的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残留、低污染等特点,在我国广泛且大量使用,主要经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等不同途径进入水环境。当水环境草甘膦浓度过高时,会使水生生物的生理系统紊乱,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本文以草甘膦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淡水水生生物组成特征,筛选中英文文献中生物毒性实验数据,共获取29个急性毒性数据和13个慢性毒性数据,分别涵盖5门16科29种和3门8科13种。应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TPR)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推导草甘膦的水质基准值,以及应用商值法评价国内外各地水体中草甘膦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草甘膦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基准连续浓度(CCC)、短期基准值(SWQC)和长期基准值(LWQC)分别为0.12、0.035、0.14和0.007 mg·L-1。风险表征结果显示,我国江苏省南京市太湖地表水中的草甘膦浓度最高,高达52 mg·L-1 ,国内外仅7.69%的水体为急性高风险水体,15.38%的水体为慢性高风险水体。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草甘膦的水质标准制定和区域管理对策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为保护我国黄河流域的水生生物,基于文献整理了黄河流域的水生生物清单,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对阿特拉津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进行推导。首先通过比较分析,将毒性百分数排序法推导得出的短期水质基准值14.20 μg·L-1和长期水质基准值2.85 μg·L-1作为黄河流域阿特拉津的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推荐值。其次通过分析相关水质标准中阿特拉津的限值,发现推导出的长期水质基准值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阿特拉津的浓度阈值十分接近。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0.
对企业实施分级监察的基础是企业监察级别的确定。分级监察是以“风险优先”为基本的原则风险管理思想。本文在对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和安监部门的部分执法文书以及企业违法处罚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违法处罚情况的量化模型,并以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和企业违法处罚结果为影响因素,建立了二元分级监察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辽宁省某市的159家调研企业的监察级别进行了划分,并对分级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