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327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含有二乙二醇(DEG)和乙醇胺(ETA)的双组分解交联剂降解废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PU硬泡),并利用降解得到的低聚物多元醇与木质素复合制备出性能增强的再生PU硬泡。通过对制备的再生PU硬泡的红外光谱、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热稳定性、导热系数、热重曲线等进行分析测试,考察m(DEG)∶m(ETA)对再生PU硬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DEG)∶m(ETA)=1∶3时废旧PU硬泡的降解效果最好;木质素加入量为2.0%(w)时再生PU硬泡的密度低、抗压强度高、保温性能良好,达到国家标准《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T 21558—2008)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42.
李俊杰  丁灯  季东  昝菱 《化工环保》2019,39(4):413-420
在自制反应器内,通过喷射法将纳米TiO_2分散成气溶胶形式,用以降解空气中的芥子气模拟剂二乙基硫醚(DES)。利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气溶胶沉降行为评价装置,对TiO_2气溶胶的释放条件进行了优化。系统研究了相对湿度、反应温度、光强、催化剂加入量、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DES降解速率和彻底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_2气溶胶对2.80 mg/L(近似芥子气快速致死浓度)DES降解的半衰期由涂覆型TiO_2的34.5 min缩短至8.5 min;TiO_2气溶胶光催化降解DES的最佳相对湿度为35%,此时CO_2最快生成速率可达34.64μg/(L·min),150 min内彻底矿化比例达66.1%;对于1.5 L反应器,催化剂加入量为30 mg时降解DES的量效比达到最佳状态;TiO_2气溶胶光催化适用于含低浓度DES空气的快速净化。  相似文献   
43.
用改性海泡石处理含磷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栋  李军  王阳 《化工环保》2007,27(3):268-270
以海泡石为原料,经盐酸活化、水热活化,再加入氯化镁、氯化铁复合制得除磷剂原粉;再用聚氯乙烯将除磷剂原粉黏合成粒状除磷剂。用粒状除磷剂对废水中的磷(PO4^3-)进行吸附、洗脱,考察除磷剂的循环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除磷剂对废水中磷的吸附容量可达92m g/g以上;以碳酸钠为洗脱剂,磷的洗脱率可达90%以上;除磷剂可重复使用,且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4.
用造纸污泥制备改性木质素磺酸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醛作改性剂,用造纸污泥制备改性木质素磺酸钠,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减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钠进行羟甲基化反应时,在10g粗品木质素中加入甲醛7mL、反应温度为45℃、反应液pH为10—11的最佳条件下,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的减水率为25.2%。经测试,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普通减水剂的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5.
国内外重金属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2  
有毒重金属对环境的严重威胁正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除了改进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外,各种廉价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新型可选择性重金属捕集剂都是研究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功能菌和植物处理含重金属污染已取得相当成效,并在工业上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和发展新型天然吸附剂、重金属捕集剂和生物技术,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6.
以聚丙烯醛-异烟酰腙螯合树脂为高分子载体, 利用其活性基团对钯的选择性富集分离性能, 将金属元素钯键合到高分子载体上, 制备一种含钯树脂材料(树脂1), 并进一步原位还原得到还原态的载钯树脂(树脂2)。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以上2种含钯树脂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溴联苯醚(PBDEs)的脱溴降解性能。结果表明,2种树脂对BDE209均有降解活性, 其中树脂1的降解性能比树脂2的降解性能要高, 树脂中钯的氧化形态可能对BDE209的催化降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微量金属元素及其配合物对厨余垃圾甲烷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可利用的微量金属元素不仅能够保证污染物以最大的速率转化,而且还可以使某些特殊的转化得以发生,并提高微生物对有毒污染物质的耐受能力。在研究厨余垃圾总固体浓度(total solid, TS)、接种量和C/N比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微量金属元素钴及其配合物丝氨酸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甲烷产量及关键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为0.5%、接种污泥量为100 mL/L和C/N比为20∶1时,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较高,为367 mL/g COD;添加2 μmol/L的微量金属元素钴-配合物丝氨酸时,甲烷产率则提高到432 mL/g COD,相应地,辅酶M的含量由空白实验的41.21 μmol/g VSS提高到54.64 μmol/g VSS,辅酶F420的含量由0.31 μmol/g VSS提高到0.48 μmol/g VSS。  相似文献   
48.
以聚氨脂泡沫填缝剂基本生产原理及其特点为基础,对生产原料进行火灾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应划分为甲类;提出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原因;运用危险度评价法对聚氨脂泡沫填缝剂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定量的安全评价,得出聚氨脂泡沫填缝剂生产工艺的危险程度为高度危险;并从建筑设计、防火管理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提出了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石墨炉法测定铅的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毛志瑛 《干旱环境监测》2001,15(3):139-141,186
通过一系列实验,选择了石墨炉法测定铅的最佳基体改进剂,并确定了使用该基体改进剂的最佳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  相似文献   
50.
De Lisi R  Lazzara G  Milioto S  Muratore N 《Chemosphere》2007,69(11):1703-1712
Laboratory-scale studies were aimed at elucidating the physico-chemical aspects on the removal process of crystal violet (CV) from waters and solid substrates. The laponite clay (RD) and sand were chosen for the double aim at investigating them as CV adsorbents for water treatment and as substrates which mime the soil components. Sand is very effective in removing CV from waters. The cyclodextrins (CDs) were exploited as solubility-enhancement agents to remove CV from the solid substrates. They are powerful solvent media because they extract the CV from sand forming water-soluble CV/CD inclusion complexes and do not show affinity for sand. Optimum performance was shown by the modified CDs (i.e.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and methyl-β-cyclodextrin).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ogarithm of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for the CV/CD inclusion complexes formation (Kcpx) and the maximum amount of CV extracted from sand in the columns experiments at a flow rate of 1.5 ml min−1 was drawn. This relationship predicts that CDs with Kcpx < 180 M−1 are not suitable for CV removal from sand. CDs failed to displace CV from RD because they generate the formation of RD clusters where CV remains entrapp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