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2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35篇 |
废物处理 | 25篇 |
环保管理 | 1037篇 |
综合类 | 1719篇 |
基础理论 | 448篇 |
环境理论 | 17篇 |
污染及防治 | 119篇 |
评价与监测 | 203篇 |
社会与环境 | 519篇 |
灾害及防治 | 2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3篇 |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42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151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175篇 |
2016年 | 210篇 |
2015年 | 215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247篇 |
2012年 | 323篇 |
2011年 | 350篇 |
2010年 | 273篇 |
2009年 | 203篇 |
2008年 | 215篇 |
2007年 | 289篇 |
2006年 | 289篇 |
2005年 | 228篇 |
2004年 | 185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6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292.
宋义正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
城市交通路权的分配影响城市环境变化问题,并关涉城市居民的出行、健康与生活舒适度。城市交通路权分配与城市环境变化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现阶段,我国法律中还未有关于路权的定义,而我国城市走上了以机动车为核心、构建快速交通系统的发展模式,忽视了甚至破坏了原有的城市慢行系统的存在,产生了很多城市环境问题。构建基于城市交通平等路权的应对城市环境变化的法律制度,符合我国的迫切现实需求。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可持续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之间的矛盾从理论上要求我国应当以城市交通平等路权为切入点构建应对环境变化的法律,从而改善环境增加人民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93.
294.
基于GIS技术的危险废物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将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到危险废物管理中,主要通过对基于GIS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将危险废物管理、计算机和GIS技术结合在一起,为城市的危险废物提供一个快捷、方便、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支持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开发,能有效管理分布在城市各处的危险废物,减轻其对城市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对城市的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95.
针对城市公园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探讨问题,文中介绍了城市公园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意义,探讨了城市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功效,并提出了城市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生态保护的选址和城市公园生态保护的设计规划,在这个规划中主要提出了生态保护的优先设计系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生态保护的自然发展、要尊重生态保护的植物配置设计和要尊重生态保护的因地制宜设计,为城市公园环境科学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96.
为解决国土空间面临的城市蔓延、乡村空心化、环境退化等系统性问题,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整合出于各部门利益最大化制定的、时常是相互冲突的规划方案,实现“多规合一”。基于安全格局理论提出协调规划冲突的途径,包括:(1)在认识层面,将国土空间规划视为理性过程,利用最小—最大约束途径制定可辩护的规划方案,通过空间博弈协调对有限土地的竞争、寻求各方均可接受的结果;(2)在操作层面,首先识别作为保障自身目标、协调各方利益依据的安全格局,然后据此对空间用途进行谈判。实践中需要建立协调规划冲突的制度机制,并在多方博弈中优先考虑处于劣势的生态和自然资产,通过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基础设施提供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再造秀美河山。 相似文献
297.
环境问题是直接影响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它的严重性、复杂性,突出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作为公共产品的环境保护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特点出发,在市场和政府的利益博奕中,找到突破现实困境的新路径,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自我激励能力,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98.
299.
300.
乡镇街道尺度国土“三生”空间功能评价及协调关系研究更面向国土空间优化过程中的人本需求导向和基层精细化治理。研究提出“分维功能评价—协调水平测算—作用方向判别”的整套思路框架。其中,兼顾空间隶属和空间质量双重属性构建“三生”空间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功能间协调水平及各自对整体协调的作用方向,并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所构建分析框架、指标体系及技术方法路径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特点,能够在乡镇街道尺度有效识别“三生”空间功能分布格局和空间协调关系。(2)在乡镇街道尺度的较高标准约束下,苏州市“三生”空间功能具有较显著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且“三生”空间功能协调整体水平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协调水平主要受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同向作用,生态空间功能的协同作用不足、多呈现反向关系。(3)从城区、乡镇、生态单元等不同空间类型提升“三生”空间综合功能,完善基层国土空间治理的精细化,在更大尺度上实现“三生”空间的整体协调,构建功能复合、风貌相宜、协调共进的国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