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1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636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890篇
综合类   1630篇
基础理论   382篇
环境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182篇
社会与环境   478篇
灾害及防治   2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7 毫秒
791.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升级、国际贸易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良杰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6):1469-1480
目前,中国居民膳食消费水平与结构正在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形式上表现为由“粮菜型”向“粮肉菜果”多元型和由传统家庭烹饪型向现代便捷型转变。膳食消费结构和水平的改变将影响未来中国的粮食消费量。以中国台湾居民的膳食消费发展规律判断,目前中国大陆居民的膳食消费水平距离富裕水平下的稳定状态整体差距超过50%,肉禽类差距超过一倍。而2018年中国粮食表观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了85%,大豆自给率仅为15%,虚拟耕地自给率仅为72.6%。在食物消费达到富裕稳定态时,中国不仅需要进口大量的蛋白饲料,还可能需要进口相当数量的能量饲料。基本结论为:仅仅依靠中国本土的农业生产资源已难以维持全面小康水平下的本土农产品需求,发展到富裕水平短缺将会更甚,依赖国际市场是必然需求。从维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讲,在农产品进口贸易上可多考虑进口动物性产品,适当放开粮食类产品进口数量,自己生产水果、蔬菜等类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792.
新形势下城市巨系统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风险与未知扰动,要求安全防灾规划从目标对象、战略定位、技术手段与规划理念等方面做出适应调整,通过韧性城市建设引领区域安全稳定发展。对韧性城市的概念起源、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结合我国“多规合一”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空间治理背景下韧性规划的内涵特征、层级类型、流程形式与公共治理进行认识与思考;并从深化韧性城市的理论构建与机理研究、转变规划编制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流程、完善韧性实践中的规划传导和尺度治理、关注韧性建设中的基层治理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提出韧性规划的实践路径展望,力求有序推进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代化治理建设。  相似文献   
793.
曹炜  张舒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1):111-116
绿色技术专利强制许可要求将环境利益明确纳入公共利益范围,而专门的绿色技术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则进一步要求针对绿色技术构建特殊许可通道。功能主义观念以环境保护目标的必要性来证成绿色技术专利强制许可的正当性,但没有解释绿色技术、环境保护、公共利益之间的具体联系,从而不能证明绿色技术专利强制许可背后的法律逻辑。法治主义视角下,从强制许可事由、审查程序以及许可费三方面来看,该制度会引起一系列的正当性问题。未来需要将专门的绿色技术专利强制许可制度限定在政府实施的范围内,并依据权利人自认来确定绿色技术的范围。  相似文献   
794.
Recent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a “shared politics of place” attained through joint activities fosters social integration and provides people with a means to practise co-operation [Baumann, G., 1996. Contesting culture: discourses of identity in multi-ethnic Lond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njek, R., 1998. The future of us all: race & neighbourhood policies in New York City.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Sennett, R., 2012. Together: the rituals, pleasures and politics of cooperation. UK: Penguin]. Such a “shared politics of place”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space conceptualised broadly as “the setting for everyday spatial behaviour of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emphasizing ordinary activities of citizens” [Lownsbrough, H. and Beunderman, J., 2007. Equally spaced? Public spac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diverse communities. London: Demos, p. 8]. Here we explore one element of such public space – urban agriculture sites – with a view to identifying the extent to which a “shared politics of place” can be created and nurtured among the cultivating citizenry. The paper draws on data collected on allotment gardening sites in two urban contexts: Dublin (Ireland) and Belfast (Northern Ireland) over the period 2009–2013. We demonstrate the centrality of allotment cultivation to the generation of solidarity, mutuality and trust among participating citizens. Individuals engaging in allotment gardening in both Dublin and Belfast create and sustain civil interfaces – dismantling barriers, exchanging knowledge, challenging stereotypes, generating empathy and getting on with the business of simply getting on with their lives. The modus operandi of allotment gardening is predicated on a willingness to disregard social and ethno-national categorisations while on site. This is not to deny that such differences exist and persist, but allotments offer a “space of potential” where those differences are, at least for a time, rendered less salient.  相似文献   
795.
利用大连市2014~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高空地面形势场和2015年12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WRF-CMAQ数值模式,对大连市污染天气特征和污染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5年大连市共有大气污染日数145d,占20%,大气污染天气过程35个;发生大气污染时的高空形势场主要为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场,占63%,槽前西南气流场次之,占21%,槽区、脊区各占6%;地面形势场主要表现为风速较小的均压场(68%)和等压线密集风速较大的非均压场(32%)两种气压场.2015年12月出现的5次污染过程中,大气层结均为稳定层结,且近地面水平风速均值较小,对污染物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扩散起到抑制作用,导致空气质量恶化;模拟结果发现大连市冬季污染过程中大气气溶胶的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铵盐和硫酸盐等细颗粒物,其中硝酸盐占比最大,且污染过程的增幅最为明显,说明机动车和燃煤排放已对大连市城市污染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96.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的探讨,开发出了针对生态市建设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框架,并以淮南市为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分析了淮南生态市建设SEIA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产业政策结构调整以及各项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为生态市建设SEIA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97.
中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2006年我国把旅游主题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更加说明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从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作为研究出发点,简要介绍了乡村旅游的背景和概念,研究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最后给出了市场推广的主体与媒介。  相似文献   
798.
ABSTRACT: A process for planning at the field offices of Federal water resources agencies is described. The process involve s both planners and publics in the following four planning activities: problem definition, formulation of alternatives, impac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r plan ranking). Evaluative factors are defied as the goals, concerns, constraints, etc. that affected publics and other decision makers consider in ranking alternative actions. These factors serve to drive the entire process and glue the four planning activities together. In contrast to other “models” of the planning process, the four activi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and continual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cess. As the planning process proceeds, each activity is repeated a number of times at increasing levels of detail.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rocess are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an example involving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Carmel Valley, California.  相似文献   
799.
矿业城市作为我国资源供应的重点区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在明确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意义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从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主题、研究内容、评价理论框架和具体研究方法展开评述,分析了矿业城市生态风险热点关键词时区演化趋势、矿业城市生态风险基本...  相似文献   
800.
为全面辨识系统风险并准确评估系统安全状况,从3元空间(信息-物理-社会)融合视角出发,界定安全态势感知概念并解读其内涵,提出安全态势感知概念模型和理论模型,并解析安全态势数据采集层、觉察层、理解层、投射层和预警层的具体内涵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3元空间融合视阈下的安全态势感知,能够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同步采集安全态势数据,在现有安全态势感知(安全态势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基础上,实现对人、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感知,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安全态势,为安全态势感知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