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43篇
安全科学   270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439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112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3 毫秒
951.
殷永丰  邱榕 《火灾科学》2017,26(2):68-78
二甲醚(DME)作为可再生的清洁燃料,因为其优越的性能而越来越受关注,但与此同时其燃烧的安全性却容易被忽视。自蒙特利尔议定书以后,含磷化合物成为抑制碳氢化合物火焰最理想的卤代烷替代物,选取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应用于二甲醚火焰,基于分层结构首次构筑了DME/DMMP详细化学反应机理。通过模拟研究发现,DMMP对DME层流预混火焰表现出与碳氢火焰同样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进行火焰抑制机理分析,结果显示DMMP对DME层流火焰的抑制主要是因为PO_2和HOPO的循环反应促进了H和OH重组,同时得出DMMP对DME富燃火焰抑制更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2.
进行了流入施肥法可行性,流入肥肥效及替代进口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流入施肥法与人工撒施,均能使肥料在田间分布均匀,流入施肥法比人工撒施增产3.4%,流入施肥法是可行的,日本流入肥和国产复合肥流入施肥田间3-4d后,在田间分布都较均匀,水稻追施分蘖肥和穗肥时水的温度都在30℃左右,两种肥料的溶解度比较大,易配成溶液,适合作流以施用,日本流入肥和中国复合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相差不大,可用国产复合肥料替代进口肥料;吸附试验表明,施肥5d后,流入肥料和其它氮素肥料中氮素的吸附率达82.5%-89.3%,流入施肥后5d内不要排水。流入施肥法适合土地平整,田块较大,灌溉条件好,人多地少或农业人口老龄化和血吸虫疫区等平原湖区稻田。  相似文献   
953.
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太原城区,分4个月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每个月选取4个样品,分析了颗粒物上8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FRs)的浓度与组成。结果表明,大气PM2.5样品中OPFRs总浓度算术平均值为890±486 pg/m3,其中三种含氯有机磷阻燃剂(TCEP,TCPP和TDCPP)占总量的80%,其他5种无氯OPFRs占总量的20%。化合物组成上,以TCPP(38.5%)最高,其次分别为TCEP(34.6%)、TPP(9.6%)、TDCPP(6.9%)、TTP(5.1%)、TBP(3.2%)、Eh DPP(1.1%)和TEHP(0.8%)。季节变化来看,夏秋季样品中OPFRs浓度较高,而冬春样品浓度较低,且在化合物组成上,夏秋季样品中含氯OPFRs相对浓度要高于冬春季样品。相关分析显示,有机磷阻燃剂浓度变化与颗粒物浓度、有机质含量高低和环境温度无相关性,而主要与气团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954.
采用液液萃取前处理技术,利用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用FID检测器进行测定。该方法中,10种硝基苯类化合物在15 min内能够很好地分离,加标回收率为83.1%~106.2%。该方法简单、快捷、通用,且所用有机试剂毒性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推广性与实用性。应用该方法对湘江和东江湖水中的硝基苯类化合物含量进行调查,表明该河流与湖库水质未受到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955.
以钙基蒙脱石原材料为空白对照,通过细胞活性实验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对制备的土壤重金属钝化剂蒙脱石-OR-SH复合材料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受试样品浸出物浓度为8 mg/100 m L及以下时,蒙脱石-OR-SH及饱和吸附Cd的蒙脱石-OR-SH对K562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人肝细胞的活性无显著性影响;小鼠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其毒性分级1级,实际无毒性作用.蒙脱石-OR-SH修复Cd污染土壤的长效性盆栽研究显示,第一季的钝化效果显著,虽然之后效果依次递减,但在连续种植了四季盆栽后,蒙脱石-ORSH对土壤中的Cd仍保持显著的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956.
我国VOC类有毒空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陈颖  李丽娜  杨常青  郝郑平  孙汉坤  李瑶 《环境科学》2011,32(12):3469-3475
VOC污染日趋严重,不仅影响环境空气质量,也能直接损害人体健康,我国亟待完善控制对策.研究了美国有毒空气污染物(HAPs)控制体系,针对我国环境管理的特点,提出VOC类有毒空气污染物优先控制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美国通过清洁空气法案确定有毒空气污染物重点控制名单,采取区域管理和行业重点源控制促其削减,VOC类化合物是城市地区重点控制对象.我国VOC管理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应筛选部分污染物进行优先控制,针对这类污染物组分复杂、行业分布广、区域性和过程性强等特点,逐步开展区域污染调查评估,加强累积性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抓好突发事件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957.
EG填充无卤阻燃型LDPE复合薄膜阻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聚合物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的阻燃性能,通过向其中添加膨胀型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和可膨胀石墨(EG),制备了无卤阻燃型低密度聚乙烯复合薄膜.实验研究了膨胀阻燃剂填充聚合物LDPE作为阻燃复合薄膜的性能,分析了膨胀阻燃剂的加入对复合膜阻燃性能、残重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该新型配方中的EG和APP/PER对复合薄膜的阻燃性能具有协同作用,当配方中APP/PER/EG的填充量达到30%质量分数(APP∶PER∶EG∶LDPE质量比16∶8∶6∶100)时,薄膜材料的氧指数可达到27.5%;与纯LDPE薄膜相比,阻燃薄膜的氧指数提高了10.3%,改善了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958.
提出了HCl改性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新方法,利用摇床振荡试验和底泥氮磷释放控制模拟试验,设计了5种底泥处理方案,重点针对HCl改性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技术研究了其抑制底泥氮磷释放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方解石覆盖层可以较好地抑制底泥磷的释放,而对底泥氨氮释放的抑制效果较差.天然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层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氨氮的释放,而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磷的释放.采用HCl对沸石进行改性,可以提高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层抑制底泥磷释放的效率,模拟期间复合覆盖层对底泥磷释放通量的抑制率由天然沸石的84%提高到HCl改性沸石的91%.采用HCl对沸石进行改性,降低了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系统有效控制底泥氨氮释放的持续时间,与天然沸石相比,相同投加量条件下HCl改性沸石有效控制底泥氨氮释放的持续时间缩短了1/3左右.采用HCl对沸石进行改性增强了复合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效率的机理与HCl改性降低了沸石Na+的交换量并提高了沸石H+的交换量相关.  相似文献   
959.
Cd、Zn、Pb单因素及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Cd、Zn、Pb单因素处理和复合因素处理的对比性研究发现,无论是单因素或复因素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均为 Cd> Zn> Pb;在所研究的 4种土壤酶中,脲酶受重金属的抑制作用最为敏感; Cd、 Zn、 Pb复合污染与各单因素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同时,Cd、Zn、Pb复合污染对4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效应亦不同。其复合污染对脲酶表现出协同抑制负效应的特征;对过氧化氢表现出一定的屏蔽作用或拮抗作用;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主要因Cd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60.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tmospheric behaviour of pesticides, heterogeneous ozonolysis of three herbicides (alachlor, terbuthylazine and trifluralin) adsorbed on silica particles were performed in a flow reactor. The experimental setup used in this study and previously validated (Pflieger et al., 2009) has been specially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extremely slow reactivity. The pesticides were adsorbed on particles using a gas/solid adsorption equilibrium, in order to simulat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fter exposure to ozone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5 to 41 ppm during 90 min to 6 h, the kinetics were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initial and the remaining amounts of pesticides adsorbed on silica particles. This work offers the first results of heterogeneous ozonolysis of alachlor and trifluralin adsorbed on mineral particles. Although alachlor and terbuthylazine were expected to react with ozone, no degradation was observed which leads to a lifetime higher than 8 months towards ozonolysis (for 40 ppb of O3). A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of trifluralin adsorbed on silica particles by heterogeneous ozonolysis was observ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could be fit by both the Langmuir–Rideal and the Langmuir–Hinshelwood models resulting in atmospheric lifetimes (towards heterogeneous ozonolysis) of 40 and 32 days respectively (for 40 ppb of O3).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to o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