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9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27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9篇 |
废物处理 | 210篇 |
环保管理 | 599篇 |
综合类 | 1347篇 |
基础理论 | 16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3篇 |
评价与监测 | 97篇 |
社会与环境 | 283篇 |
灾害及防治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214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55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80篇 |
2005年 | 143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陕南化龙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志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8(1):44-49
化龙山是大巴山系在川陕境内的最高山峰,海拔2917.2m,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977种,隶属186科815属。化龙山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科30属33种,其中属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属濒危2种,稀有14各,渐危17种,珍稀濒危植物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第三纪孑遗成分为主单少型属和中国特有属分别是16属和10属。这些珍稀濒危 相似文献
32.
长江口湿地资源生物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长江口湿地是我国一块重要的滨海湿地,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为当地乃至更广领域的经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探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六种具有代表性资源生物的利用现状。这六种资源生物是中华绒螯蟹苗、日本鳗鲡苗、缢蛏、河蚬、芦苇和海三棱草。它们在维持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上具有其他许多生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源的持续发展已受到了一定的威胁,造成它们资源现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受污严重及围垦滩涂等一些因素。如何正确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已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可持续利用它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3.
山东半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与综合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半岛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以山东半岛为例,分析了山东半岛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34.
基于三阶段DEA与Malmquist指数分解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对2010~2014年11省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以后,纯技术效率均值和综合技术效率均值被低估,规模效率均值被高估,投入规模不足是扼制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瓶颈。同时,东中西部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通过对Malmquist指数分解可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变化值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反映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技术变化的严重依赖。因此,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科技投入和知识创新,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5.
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之特点,利用熵权技术和线性加成技术建立了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并对广东省1992~2002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从总体上看是趋好的,在经历了1992~1995年的弱可持续之后,目前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其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均处于良好发展势头.但资源和环境指标在2000年后呈明显下滑趋势。这应该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6.
制药废水由于具有水质复杂、COD高、有毒有害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色度高等特点,处理十分困难。目前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种类较多,且各项技术均具有各自的特点。为选择合适的制药废水处理技术,构建了制药废水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标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AHP-FCE)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研发的13项制药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UASB-MBR)组合技术是制药废水处理较优的可行技术,其次为两级分离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和复合氧反应器-好氧反应器(ABR-CASS)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结果可以为制药企业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技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7.
随着对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认识的不断深入,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模式及开发利用的安全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从广义和狭义2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模式的含义,并重点对“四分”总体修复策略和“五个特性”技术策略共同构成的狭义层面上的安全开发利用模式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影响模式选择的5个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的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各指标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旨在提出对我国在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模式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开展深入研究,并为污染地块修复技术的比选和评价、开展修复(管控)工程的评价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我国污染地块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
江苏省南部地区历史遗留化工污染地块同时存在巨厚含水层(厚度>30 m)和DNAPL类污染物,故导致再开发利用时调查和治理深度难以确定。利用UTChem 模型构建地块二维地下水DNAPLs迁移模型,对巨厚含水层底板上典型DNAPLs(氯仿、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四氯乙烯)随时间推移的迁移扩散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对影响其扩散范围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基于模拟研究结果对此类地块安全利用深度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表明,不存在抽水井的情况下,经过70 a,含水层底板上4种典型DNAPLs(氯仿、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四氯乙烯)污染羽迁移范围有限,其自底板垂直向上最大迁移距离分别为16.70、16.90、15.20、7.90 m,向下游迁移距离分别为332.12、337.77、322.10、243.40 m。在存在抽水井的情况下,抽水井会显著影响DNAPLs污染羽的迁移范围。影响DNAPLs污染物迁移扩散范围的主要因素为污染物溶解度、密度、黏度、弥散度及渗透系数。本研究结果可为典型化工类型退役地块的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危险废物作为具有较高危害特性的固体废物,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政府管理部门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呈现量大、面广、源多、物杂的特点,因此,科学分级分类既是其精细管理、精确监控、精准处置的现实需求,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学科体系构建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危险废物中有一重要类别,其共有的危险特性源于重金属的毒性。重金属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该类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和环境危害具有持久性;重金属的不可再生性又决定了该类危险废物的资源属性具有稀缺性。为此,探讨并定义了以重金属毒性为危险特性的这一重要而独特的危险废物细分领域,明确了其内涵和外延;提出了金属五分法及该类别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实现路径;分析了不同重金属提取工艺的适用性,并论述了该类别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核心要务和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40.
以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2号生物好氧处理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工艺状态曝气充氧性能测定仪对曝气器性能进行现场测定,通过核算氧利用率、曝气均匀性指数、曝气效率综合影响因子等指标,评价该厂曝气器日常运行状态,分析曝气系统在控制上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工艺状态下曝气器氧利用率与清水条件下相比下降19.22%~23.78%,曝气均匀性指数在0.80~1.34的范围内,曝气效率综合影响因子偏低,充分表明2号生物好氧处理单元部分曝气器存在污染或老化的问题。该厂的曝气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性能评价结果可以为曝气器科学管理维护及水厂的运行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