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8篇
  免费   2303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1900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501篇
综合类   3013篇
基础理论   130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92篇
评价与监测   319篇
社会与环境   152篇
灾害及防治   553篇
  2025年   92篇
  2024年   337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研究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废渣-土壤-蔬菜中多氯联苯(PCBs)污染特征及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对电子垃圾废渣样品采样3个、废渣旁的农田土壤和蔬菜分别采样10个和18个(油麦菜6个、四季豆6个和圆白菜6个).废渣、土壤和蔬菜中PCBs含量测定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果表明,总PCBs水平:废渣(11 938ng·g-...  相似文献   
102.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化工区周围敏感目标及突发性污染事故类型,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做出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污染事故类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3.

为揭示湖北网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采用空间插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累积指数对其污染特征、来源识别及生态风险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Zn>Cr>Cu>Pb>Cd,且浓度均超过湖北省土壤背景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Cd、Pb浓度呈正相关(P<0.05),Cu与Zn、Cr浓度呈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主成分1由Pb、Cd、Zn构成,主要来源于河流运输和农业活动影响;主成分2由Cr和Cu构成,主要来源于矿物风化等自然背景和工业活动及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污染影响。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网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处于低风险状态,但Cd和Cu达到中度污染,为主要污染物,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4.
为评价骆马湖水体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了骆马湖水体中22个采样点的32种PPCPs.结果表明,骆马湖表层水体中共检出了23种PPCPs,总浓度范围为892~1 536 ng·L~(-1),其中浓度最高的为诺氟沙星(256~707 ng·L~(-1)),其次是酮洛芬(85~438 ng·L~(-1))、安赛蜜(101~290 ng·L~(-1))及萘普生(1.9~112 ng·L~(-1)).不同采样位点的PPCPs浓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呈现湖东北部地区较高,西南部地区较低的趋势.房亭河入湖口处PPCPs浓度较高,嶂山闸出湖口处浓度较低.对13种药物类PPCPs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诺氟沙星RQs为0.26~0.72,对于骆马湖水生生态系统表现为中风险,吉非罗齐在大部分采样点RQs0.01,表现为低风险,其余的化合物RQs0.01未表现出生态环境风险.采用简单叠加模型计算PPCPs的联合毒性风险熵范围为0.29~0.75,整体上看,骆马湖PPCPs对于水生生物表现出中风险.对6种PPCPs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RQs均小于1,表明骆马湖PPCPs对人体健康无直接风险.  相似文献   
105.
Effects of acute γ-irradi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aquatic microcosm consisting of green algae (Chlorella sp. and Scenedesmus sp.) and a blue–green alga (Tolypothrix sp.) as producers; an oligochaete (Aeolosoma hemprichi), rotifers (Lecane sp. and Philodina sp.) and a ciliate protozoan (Cyclidium glaucoma) as consumers; and more than four species of bacteria as decomposers. At 100 Gy, populations were not affected in any taxa. At 500–5000 Gy, one or three taxa died out and populations of two or three taxa decreased over time, while that of Tolypothrix sp. increased. This Tolypothrix sp. increase was likely an indirect effect due to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The principal response cur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trend of the effects was a dose-dependent population decrease.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adiation risks in aqua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effect doses of γ-rays compared with copper, herbicides and detergent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radiochemoec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and the effect index for microcosm.  相似文献   
106.
为查明华东某铀矿区稻米中放射性核素铀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问题,测定铀矿区和对照区共136件稻米样品中放射性核素U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放射性铀污染,并开展U元素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稻米中U含量平均值为1.46 ng·g~(–1),各亚区稻米中U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顺序为:开采矿井区水冶场区含矿未采区废弃矿井区江西省背景值对照区;(2)稻米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25,属于轻度污染。其中,开采矿井区和水冶厂区为轻度污染,废弃矿井区和对照区未受污染;(3)首次计算提出江西省大米U元素致癌风险最大斜率系数为1.04×10~3(d·kg)·mg~(–1)。各亚区稻米中成人和儿童致癌风险指数高低顺序均为:开采矿井区水冶厂区含矿未采区废弃矿井区对照区。儿童直接饮食稻米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开采矿井区和水冶厂区的成人存在一定致癌风险,含矿未采区和废弃矿井区以及对照区均无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7.
淮河(江苏段)水体有机污染物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淮河(江苏段)水体检测到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有机氯农药绝大多数属于USEPA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应用USEPA规定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和非优先控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摄入与饮入之和的水体有机物浓度标准,计算了淮河(江苏段)水体的48种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暴露浓度,并根据最高环境暴露浓度与USEPA水质指标的比值,参考IARC的化合物致癌性指标,建立了一套表征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风险特征以及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和建议的评价体系,对这些化合物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18种有机污染物超过了USEPA的标准浓度要求,其中9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中六氯苯、N-亚硝基二正丙胺、3,3'-二氯联苯胺、2,4,6-三氯酚、五氯酚、茚并(1,2,3-cd)芘、4,4'-滴滴涕、七氯在内的8种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多环芳烃二苯并(a,h)蒽需要引起更高警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来源及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在经济多元发展的新历史阶段,环保型中小型企业作为正在蓬勃发展和活跃市场的重要经济个体,可以优化产业经济结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本文从软信息与关系型借贷研究入手,针对目前环保型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甚清晰、抵抗外界经济冲击能力有限和融资渠道特殊等特点,建立博弈模型,深入分析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小额贷款公司与环保型中小企业客户之间的借贷关系.通过整体构建基于软信息特征的制度化信用风险控制准则,最终达到合理满足环保型中小企业激增的特殊融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以关系型借贷理论为依托,为满足各自的市场需求和利益保障,需要充分考虑环保型中小企业贷款客户的各类软信息,建立符合软信息时效性的信贷流程,决策权相对集中的组织结构和面向软信息收集的正向激励机制,从而实现对环保型中小企业客户贷款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最终达到完善区域信用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9.
有效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伴生的多种类型生态环境风险,是保障可燃冰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的多元共治的环境法治理念和制度框架下,研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现实必要性及其制度路径。文章主要运用类型化方法来梳理与归纳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环境风险的具体类型;运用理论分析与价值分析方法,论证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必要性;运用法教义学分析、比较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检视与剖析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模式下的制度体系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绩效与利弊,归纳与展开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制度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传统环境管制模式难以有效治理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的新型环境风险,当前我国所创新的环境多元共治模式,可以矫正政府单维管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缺陷、弥补"监管之法"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疏漏、克服单一行政命令方式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困境,系统构建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治理体系。在完善行政监管和推进私人治理两个层面对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在完善行政监管层面,我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范经过拓展解释适用,仍然因为规制路径的间接性、零散性而产生内生弊端,亟待专门立法;在推进私人治理层面,多元共治机制分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与诉讼机制,应重视通过鼓励环保公益组织、可燃冰行业协会与私人等多元主体采取多元参与和私益诉讼方式,以发挥其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