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6篇
  免费   1321篇
  国内免费   2570篇
安全科学   3610篇
废物处理   342篇
环保管理   3157篇
综合类   10522篇
基础理论   1583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152篇
评价与监测   857篇
社会与环境   1262篇
灾害及防治   108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700篇
  2020年   760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643篇
  2016年   734篇
  2015年   767篇
  2014年   889篇
  2013年   1104篇
  2012年   1294篇
  2011年   1476篇
  2010年   1026篇
  2009年   1130篇
  2008年   811篇
  2007年   1331篇
  2006年   1310篇
  2005年   1131篇
  2004年   996篇
  2003年   934篇
  2002年   812篇
  2001年   690篇
  2000年   619篇
  1999年   588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01.
用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法和稀释接种法对地表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生化需氧量(BOD)进行了测定,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2.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ynergy in forest secto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are the two main strategie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have been considered separately in the global negotiations as well as literature. There is a realization on the need to explore and promote synergy between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while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In this paper, an attempt is made to explore the synergy between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by considering forest sector, which on the one hand is projected to be adversely impacted under the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nd on the other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Thus, the potential and need for incorporating adaptatio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in mitigation projects is presented with a few examples. Firstly, there is a need to ensure that mitigation programs or projects do not increase the vulnerab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plantations. Secondly, several adaptation practices c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mitigation projects to reduce vulnerability. Further, many of the mitigation projects indeed reduce vulnerability and promote adaptation, for example; fores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forestry. Also, many adaptation options such as urban forestr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rought resistant varieties also contribute to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Thus, there is need for research and field demonstration of synergy between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o that the cost of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can be reduced and co-benefit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203.
低浓度渣油-水系乳化液的抑尘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坪龙  吴超 《环境工程》1997,15(4):37-40
本文介绍了作者用渣油-水系乳化液做路面抑尘剂在某矿露天坑3种不同类型路面进行的大规模工业性试验。现场测定结果表明:这种路面抑尘剂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防尘效果,长期使用该乳化液可取得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应能反映环保设施和措施的运行及其效果,并按一定格式完成。以《某药厂口服制剂技改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编写过程为实例,对其方式、方法、内容和重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5.
长江口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调查了长江口3个岛屿湿地的底栖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特征和环境功能。经鉴定底栖无脊椎动物有41种,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fluminea)、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ustulata)、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麂眼螺(Rissoinasp.)、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无齿相手蟹(Sesarmadenaani)和天津厚蟹(Helicetridenstientsinensis)。讨论了底栖动物资源的主要生态学特征及其环境功能,提出了对底栖动物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6.
比较了3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探讨其去除藻类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淹没式曝气生物陶粒滤池(I型)在4-6m/h过滤速度条件下,对藻类总数的去除效率稳定,平均为70%左右;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中心导流筒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Ⅱ型)与直接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Ⅲ型),在试验初期对藻类总数的去除率较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2%、51.6%。但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试验后期对藻类的去除效果逐步得到提高,平均达70%以上。生物膜对藻类的生物絮凝、吸附、生物膜的脱落沉降等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藻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7.
研究了在HNO3介质 ,95℃沸水浴中 ,Cu2 +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紫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影响因素 ,据此建立了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Cu2 + 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2 0 μg L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88× 10 5L mol·cm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80nm ,方法的检出限为 1 79× 10 - 1 0 μg L。该法应用于电镀废水中铜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8.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脱硫脱氮与除尘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脉冲电晕放电是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之一,目前已达到工业性试验阶段,该文对脉冲电晕等离子脱硫脱氮与除尘技术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对其理论作了分析,并简介了工艺流程,还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9.
本文介绍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和重要性。分析了原子吸收光度法(包括石墨炉法)与ICP-AES(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极谱法在分析元素时各自的优缺点,又从目前环境监测的角度阐述了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度计的重要性与现实性。分析了原子吸收分光广度计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子吸收分光广度法分析中常出现的问题(从仪器、方法角度分别讲述)。并提出了原子吸收分光度计要进一步应适应环境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10.
目前测定空气中SO2主要采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该法操作比较严格,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文中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为试剂质量、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溶液加入顺序、比色皿、空气采样器流量、采样温度、导气管的吸附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