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825篇
安全科学   345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427篇
基础理论   256篇
污染及防治   237篇
评价与监测   164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制浆造纸废水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主要以理化监测为主,而理化分析并不能实际反映出水污染源对水体中受害生物的综合毒害强度。该研究同时采用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溞类急性毒性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测定制浆造纸排放废水的生物毒性大小,根据上述毒性实验所测定的半数效应的体积百分比浓度,筛选出对该行业废水最为敏感的毒性试验方法和试验生物,同时结合毒性单位法和废水中的常规污染物浓度与特征污染物对该排放废水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制浆造纸废水对斑马鱼的96 h LC50为33.24%、33.33%和32.96%,属中毒;对大型溞的48 h LC50为27.01%和37.47%,属中毒;对青海弧菌Q67的15 min EC50远远小于10%,属高毒或剧毒;对斜生栅藻的96 h EC50为50%~100%,属低毒。可见,发光细菌毒性试验方法对制浆造纸废水最为灵敏;同时测定4类生物急性毒性的方法为建立我国重点废水排放行业的生物毒性监测方法体系和适合不同污染源废水的试验生物目录库奠定了基础;虽然部分制浆造纸废水的理化指标已经达标,但是其生物毒性较强,这说明采用生物毒性监测配合理化监测方法监测水污染源排放的废水,才能更深刻了解污染物对水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是化学试验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62.
采用RAD7测氡仪对某8层教学楼第5层的房间进行24 h连续测定,测得室内氡浓度范围为5.65~48.7 Bq/m3,不超标。测定结果表明,清晨氡浓度较高,在5:00左右氡浓度达最高值;中午氡浓度较低,11:00左右氡浓度达最低值。经测定房间内墙面抛光瓷砖的表面氡析出率大于地板砖的表面氡析出率。房间室内的氡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表面氡的析出和室外空气,利用氡析出率和室外氡计算的室内氡浓度与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63.
在自然通风、置换通风和单侧送侧回式通风3种方式下,通过改变污染源位置,运用CFD软件模拟研究了办公室内苯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规律,比较得出最佳通风方式下的最合理污染源位置。结果表明,3种通风方式下污染源放置的最合理位置是点3;苯污染源处于位置3时,3种通风方式中自然通风各平面苯污染物平均浓度普遍相对最高,而单侧送侧回方式的相对最低,置换通风居于二者之间。最终确定单侧送侧回通风方式下污染源处于位置3时为最佳物理模型,在该模型下办公室内通风效果最好,能够有效地排出室内气体污染物。因此,不同污染源位置对办公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964.
基于QAA算法的巢湖悬浮物浓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AA(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算法基于辐射传输原理,估算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半分析模型方法.2009年6月对巢湖水体进行野外实测,在获得遥感反射率、吸收衰减系数、悬浮物浓度(cTSM)等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巢湖水体cTSM的近红外双波段反演模型,并将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后向散射概率作为输入,以期提高cTSM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①对巢湖水体而言,807 nm和834 nm是构建近红外双波段模型的最佳波段,807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411 m2.g-1,834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395 m2.g-1;②利用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巢湖水体的后向散射概率为0.029,将该值输入反演模型后,cTSM的反演精度与输入其他经验值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反演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分别达到12.143 mg.L-1和24.378%;③在cTSM较高的站点(近似高于30 mg.L-1),利用近红外双波段模型反演的悬浮物浓度结果更为稳定和可靠.  相似文献   
965.
确定水污染事件中遗传性致癌物短期暴露安全浓度,是目前我国水环境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假设遗传性致癌物暴露剂量与致癌风险呈线性相关的前提下,提出了水体中遗传性致癌物安全浓度计算流程,建立了采用遗传性致癌物终生暴露安全浓度计算短期暴露安全浓度的方法.在我国2000~2010年间发生的60起水污染事故中,特征污染物为砷的水污染事件为6起,占总污染事件比例为10%,这一结果表明砷为我国水污染事件中高发的特征污染物.根据水污染事件遗传性致癌物短期暴露安全浓度计算方法,得出砷短期暴露安全浓度为0.5 mg.L-1,表明该方法在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6.
主要介绍了在线恶臭电子鼻的原理、优势、缺点以及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967.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氡的监测方法很多,其中固体径迹探测器法属于国标方法,RAD-7测氡仪法为近年来引进的仪器监测方法。本文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包括监测方法及原理、比对试验,并分析了2种方法的相关性、一致性和精度,以及两者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氡验收监测的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等,结果表明:以上两种方法从技术角度上讲,各有优点,均能满足一般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的监测要求,虽然可利用固体径迹探测器法累积测量的结果来估算居住者受照剂量,进而评价氡的辐射危害,但因检验周期(至少30 d)过长,所以不适宜于工程检测;比较而言,RAD-7测氡仪的配置参数和测量方式更适宜于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氡监测,已成为目前监测的主要方法,但在实际监测中,还需注意合理设置足够长的采样时间、湿度控制在10%以下、气路中残留气体的冲洗净化以及当初测值接近或超过《规范》规定的限量值时,有必要进一步延长监测时间进行跟踪监测等事项,以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68.
几十年来,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增长同多数地区一样,东北森林地区酸性物质沉降量一直较高。资料显示,在中俄边境及中国与北朝鲜边境的大片森林地区岩床普遍不易风化且钙矿物含量低,这与挪威南方七、八十年代遭受大范围的地表水酸化时的情形类似。为探明东北森林地区地表水是否存在酸化潜势,本研究对东北森林地区4个地表水中主要离子浓度与英国、中欧地区、挪威南部、西部、中国南方等地资料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东北森林地区地表水中具有较高的酸中和能力,即具有较大抵御未来地表水酸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69.
张娜  王献  王笑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7):39-42,27
根据2010年9月,在北京某试验场开展的一系列SF6示踪扩散试验,以及获取的SF6浓度空间分布数据,以高斯模式和计算机拟合为基础,计算出SF6浓度分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标准差、地面峰值浓度等参数,分析、总结出了在典型地理(山区和平原连接处)和边界层条件下燃烧对SF6扩散的影响。通过试验及分析可知,燃油对试验区域气流产生了明显扰动,但具体原理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70.
不同交通状况下道路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杨柳  吴烨  宋少洁  郝吉明 《环境科学》2012,33(3):694-700
研究了不同交通状况下北京交通环境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污染特征.应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测定了2009年8月常规交通状况和2008年8月奥运交通状况下北四环道路边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分析了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逐时变化规律,目的为辨析交通流改变对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常规交通状况下道路边超细颗粒物(10~100nm)和10~478 nm颗粒物总粒数浓度分别为(1.15±0.49)×104个.cm-3、(1.61±0.57)×104个.cm-3,奥运交通状况下分别下降到(0.55±0.14)×104个.cm-3、(1.21±0.24)×104个.cm-3,不同粒径段中超细颗粒物数浓度降幅最高,为52.2%.常规交通状况下道路边大气中颗粒物粒数浓度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依次为22.5 nm和113.0 nm.奥运期间由于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黄标车禁行等措施的实施,22.5 nm处颗粒物数浓度峰值消失.粒径分布逐时变化显示,常规交通状况下00:00~04:00柴油车流量高峰、11:00~13:00高温强光照和17:00~20:00交通晚高峰这3个时段内超细颗粒物数浓度较高;而奥运期间受到交通流量下降、平均车速提高等因素影响,道路边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逐时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