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286篇
综合类   269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42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水力学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膜污染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采用水动力学方法是控制膜污染的有效方法。在不同污泥浓度条件下。对不同曝气强度下膜污染的发展速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应于不同污泥浓度均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其大小随污泥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膜生物反应器在经济曝气强度条件下运行可控制膜污染的发展;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一个临界污泥浓度,其值为5.15g/L。对应于临界污泥浓度,并且污泥絮体在膜面可形成比较稳定的动态膜,膜过滤压差上升的速率最慢,膜生物反应器在此临界污泥浓度条件下运行膜污染发展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12.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民国前期(1912-1927)荆江两岸地区水灾频仍.在荆江两岸地区1912-1927年洪水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理论分析了这一时期洪水灾害的若干特征,即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区域性四个特征.对洪水灾害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的探讨至今对于有效的进行水患治理与防治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天然林水文功能出发,阐述了东北地区天然林削减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地区水患治理方略。同时建议建立防汛信息系统,提高暴雨和洪水预报准确率以及防洪保险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4.
确定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uan L  Hao J  Zhou Z  Xie S 《环境科学》2002,23(5):25-28
在进行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时 ,通常以 1°× 1°(经纬度 )的网格为单位进行计算 ,难以反映网格内不同生态系统对酸沉降敏感性的差异 .为了便于决策者根据临界负荷确定酸沉降控制对策 ,也为了使 1°× 1°的结果更具代表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确定了 0 1°× 0 1°网格为单位计算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保证率的概念 ,得到了一系列与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允许有一定损失的 1°× 1°的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图 .利用累积分布函数 ,本研究还确定了不同保证率下的中国酸沉降超临界负荷分布和各省、市、自治区的酸沉降临界负荷 .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1.5万hm^2,包括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中国红树林湿地直接经济价值不高,而防浪护岩、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功能显,属于特别容易被价值低估的海岩生态关键区。1960年代以来的毁林转海造田或盐田,毁林围塘养殖,毁林围海搞城市建设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使红树林面积剧减,环境恶化,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现已建成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8个,还需要吸收科学家积极参与,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以尽快扭转退化趋势,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YellowRiverValleyfloodanddroughtdisaster:spatial-temporaldistributionpredictionandearly-warningGaoLin,ShaWanying,LiuHuaiquan,...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主要类型土壤中Cd、Cu、Pb、As的生态效应和环境影响以及多指标、多体系确定土壤元素临界含量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主要类型土壤Cd、Cu、Pb、As的临界含量及其系统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1941~1947年间,豫东泛区频繁发生的蝗灾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危害大等明显特点.肆虐的蝗灾,不仅给豫东泛区的农业生产造成惨重的损失,而且引发了众多的饥荒.为防治蝗灾,当时的河南省政府制定了种种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对当今治理蝗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A hydrodynamic–oyster popul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freshwater inflow on oyster populations in Galveston Bay, Texas, USA. The population model includes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redators, and the oyster parasite, Perkinsus marinus, on oyster populations. The hydrodynamic model includes the effects of wind stress, river runoff, tides, and oceanic exchange o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bay. Simulations were run for low, mean, and high freshwater inflow conditions under the present (1993) hydrology and predicted hydrologies for 2024 and 2049 that include both changes in total freshwater inflow and diversions of freshwater from one primary drainage basin to another. Freshwater diversion to supply the Houston metropolitan area is predicted to negatively impact oyster production in Galveston Bay. Fecundity and larval survivorship both decline. Mortality from Perkinsus marinus increases, but to a lesser extent. A larger negative impact in 2049 relative to 2024 originates from the larger drop in fecundity under that hydrology. Changes in recruitment and mortality, resulting in lowered oyster abundance, occur because the bay volume available for mixing freshwater input from the San Jacinto and Buffalo Bayou drainage basins that drain metropolitan Houston is small in comparison to the volume of Trinity Bay that presently receives the bulk of the bay's freshwater inflow. A smaller volume for mixing results in salinities that decline more rapidly and to a greater extent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freshwater discharge. Thus, the decline in oyster abundance results from a disequilibrium between geography and salinity brought about by freshwater diversion. Although the bay hydrology shifts, available hard substrate does not. The simulations stress the fact that it is not just the well-appreciated reduction in freshwater inflow that can result in decreased oyster production. Changing the location of freshwater inflow can also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bay environment, even if the total amount of freshwater inflow does not change.  相似文献   
20.
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渭河流域45次洪水灾害过程的年际变化、渭河不同河段及干支流洪水灾害特征;同时通过对致洪暴雨的时空分布、类型及灾害的分析,总结了导致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的降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