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53篇 |
免费 | 1727篇 |
国内免费 | 141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03篇 |
废物处理 | 136篇 |
环保管理 | 1899篇 |
综合类 | 6782篇 |
基础理论 | 1530篇 |
环境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993篇 |
评价与监测 | 689篇 |
社会与环境 | 1168篇 |
灾害及防治 | 9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8篇 |
2023年 | 311篇 |
2022年 | 359篇 |
2021年 | 455篇 |
2020年 | 451篇 |
2019年 | 411篇 |
2018年 | 385篇 |
2017年 | 459篇 |
2016年 | 538篇 |
2015年 | 500篇 |
2014年 | 540篇 |
2013年 | 655篇 |
2012年 | 869篇 |
2011年 | 975篇 |
2010年 | 690篇 |
2009年 | 691篇 |
2008年 | 554篇 |
2007年 | 848篇 |
2006年 | 897篇 |
2005年 | 724篇 |
2004年 | 587篇 |
2003年 | 681篇 |
2002年 | 541篇 |
2001年 | 458篇 |
2000年 | 425篇 |
1999年 | 417篇 |
1998年 | 311篇 |
1997年 | 243篇 |
1996年 | 205篇 |
1995年 | 184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60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89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8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8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21.
522.
523.
多介质土壤滤层系统(MSL)与潜流式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经济可行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选取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废水,对比研究了多介质土壤滤层(multi-soillayer,MSL)系统和4种不同植物配置潜流式人工湿地(大米草型、芦苇型、香蒲型和无植物型)在400 L·(m2·d)-1水力负荷下的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MSL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38%±2.14%、68.14%±3.51%、40.79%±3.10%、42.68%±2.90%和54.19%±5.15%,均高于其他4种不同植物配置的潜流式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4种人工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大米草型>芦苇型>香蒲型>无植物型. 相似文献
525.
526.
In China, although improvements to the pesticide registration process have beenmade in last thirty years, no occupational exposure data are required to obtain a commercial license for a pesticide product. Consequently, notably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establish an exposure assessment procedure in China. The present study monitored the potential dermal operator exposure from knapsack electric sprayer wheat field application of imidacloprid in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nd in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China, using whole-body dosimetry. The potential inhalation exposure was determined using a personal air pump and XAD-2 sample tubes. The analytical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including such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s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linear range, recovery and precision. The total potential dermal and inhalation exposures were 14.20, 16.80, 15.39 and 20.78 mL/hr, respectively, for the four operators in Liaocheng and Xinxiang, corresponding to 0.02% to 0.03% of the applied volume of spray solution. In all trials, the lower part (thigh, lower leg) of the body was the most contaminated,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76% to 88% of the total exposure. The inhalation exposure was less than 1% of the total exposure. Such factors as the application pattern, crop type, spray equipment, operator experience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have been used to explain the exposure distribution over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ody. As indicated by the calculated Margin of Exposure, the typical wheat treatment scenarios when a backpack sprayer was used are considered to be safe in terms of imidacloprid exposure. 相似文献
527.
滇黔桂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土壤有机碳(SOC)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土壤剖面数量和采用的土壤图比例尺等的限制,目前土壤有机碳库估箅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了提高SOC库估算的精确性,利用798个土壤剖面及1:50万土壤图估算了滇黔桂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SOC储量,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SOC密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滇黔桂地区表土层(0-20 cm)和土壤剖面(0-100 cm)的SOC储量分别为4.39 Pg和10.91 Pg;SOC密度分别为56.2Mg·hm-2和139.8 Mg·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因子(海拔、经度、纬度、气温和降雨)、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土层和土壤剖面SOC密度变异性的解释度分别为37.9%和30.7%;环境因子为影响SOC密度的主要因子.环境因子中.气温对SOC密度的影响大干降雨,其中气温和降雨的变化分别主要由海拔和纬度的变化引起的.除气温和降雨外,还有其它随海拔或经纬度而变化的因子也对SOC密度产生显著影响,这种影响要大于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8.
以北京某焦化厂地下水污染场地为例,设计和建立了一套由1口注射井、3口地下水监测井和5口土壤气监测井组成的现场试验系统,并进行了现场注气压力与流量测试,地下水压力响应测试,溶解氧测试,氦气示踪测试与土壤气测试,确定了试验区域的最佳注气压力与流量和影响半径.注气压力与流量测试确定了最佳注气压力与流量为0.03MPa, 23.2m3/h.在最佳注气条件下,地下水监测井G3、G5、G8中,水位分别在10,15,15min后上升到最大值0.36,0.11,0.04m,地下水溶解氧浓度分别在60,65,75min后增加到7.35、2.47、0.74mg/L,以上结果表明,G3和G5响应较明显,G8响应不明显.土壤气监测井S2、S4、S5中氦气浓度分别在10,7,6min后达到最大值83%、13%、41%,S6中氦气无检出;S2、S3、S4、S5、S6中O2浓度分别上升到19.9%、19.6%、19.2%、19.0%、16.6%,以上结果表明,S2~S5响应较明显,S6响应不明显.综合分析以上4种测试结果,确定试验区域的影响半径为5m. 相似文献
529.
色谱、光谱及联用技术在多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介绍了国内外多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状况,综述了色谱法、光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光谱联用法、多维气相色谱技术的特点及在多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指出多农药残留检测在今后的农药残留检测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