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549篇
安全科学   593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257篇
综合类   1078篇
基础理论   238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104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1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沉积物捕获器在认识现代沉积过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在海洋和国外一些大湖的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相关的工作在我国湖泊研究中尚未开展。Mark 8-13型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是用来连续收集水体沉降颗粒物的仪器,可以获得沉积物输入通量和季节性变率。本文在介绍了该类型沉积物捕获器的设计、工作原理、投放和回收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阐明了我们选择青海湖作为放置沉积物捕获器的理由和科学意义。在本专题的五篇论文中,我们展示了在青海湖放置的沉积物捕获器于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集的沉积物和湖水样品的研究结果和同步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在青海湖两年多的试验性地放置以及初步的结果,我们建议在我国典型内陆不同位置的湖泊等水体长期地放置这类沉积物捕获器,将为湖泊等水体系统的现代沉积和生物过程的深入理解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2.
不同SRT条件下厌氧污泥中氮元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衡量污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中所含的四种氮素形态之间可相互转化,研究其过程中的氮素变化规律对于优化厌氧消化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5 d和10 d两种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研究,分析氮元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RT为5 d天和10 d的两个系统中,均无亚硝态氮的累积,实验前期,10 d的系统中硝态氮的产生速率比5 d的快,但系统运行10 d后10 d系统的硝态氮的含量低于5 d系统。在两反应系统中,氨氮的变化规律十分接近,10 d的系统中氨氮含量一直高于5 d的系统。总氮含量的变化与氨氮含量变化一致,四种形态氮素中,对总氮贡献最大的是氨氮。实验过程中,两系统中均并无明显产气现象,在SRT小于等于10 d的厌氧反应器中,虽然有发生反硝化反应,但通过该反应去除的氮素极少。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全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水样静置时间、水样浓度、水浴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文章总结了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确保获得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以一起船舶油污事故的溢油源调查为例,简述了重复性限法、t检验法两种方法的判定原则及判定流程,具体介绍了两种方法在船舶油污事故溢油源鉴定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重复性限法、t检验法是两种值得在船舶溢油事故鉴定中推广应用的判别方法,诊断比值的准确性是影响两种判定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
油指纹快速分析辅助鉴别及油品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上溢油事故排查鉴别的需求,开发了一套油指纹数据管理和鉴别软件系统,系统包括综合信息数据库和数据分析鉴别两大组成部分。开发的数据库用来存储基础地理信息、油样空间信息、油样基本信息、油样二维谱图数据、油样特征指纹数据等。指纹分析鉴别模块实现了油样谱图的准确积分、特征指纹指标计算、油样比对鉴别、油样分类鉴别、油样检索排查等功能。系统开发完成后,在黄渤海多次溢油事故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极大提高了溢油事故排查工作的效率,为海上溢油事故执法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6.
Many regions of the world are predicted to experience water scarcity due to more frequent and more severe droughts and increased water demands.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plants can b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soil water repellency (SWR). It is timely to review existing techniques to remedy SWR. Ideally remediation addresses the origins of a problem. However,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how and why SWR develop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review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SWR occurs where the balance of input-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impaired, due to either increased input or decreased decomposition rates of hydrophobic substances. Direct and indirect strategies to remedy SWR were distinguished. While direct remediation aims at abolishing the causes of SWR, indirect strategies seek to manage sites with SWR by treating its symptoms. The 12 reviewed strategies include applying surfactants, clay,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lime, and fungicides, bioremediation of SWR through stimulating earthworms, choosing adapted vegetation, irrigation, cultivation, soil aeration and compaction. Some of the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only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ur review highlights that it is not straightforward to cure SWR based on easily measurable and site-specific soil and vegetation properties, and that long-term, large-scale field experiments a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SWR as cornerstone to develop cost-effective and efficient remediation strategies. We also identified current research gaps around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SWR.  相似文献   
97.
一株嗜盐聚磷菌的筛选及除磷性能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培玉  孙梦  张晨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368-2373
从运行稳定的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污泥中富集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嗜盐聚磷菌qdp05,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后,鉴定该菌株qdp05为肠杆菌属.当碳源为乙酸钠,盐度为2%的条件下,好氧条件下培养48h后,qdp05对磷的最终去除率为87.8%.在厌氧好氧连续培养过程,qdp05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98.
猪粪秸秆高温堆肥过程中碳氮转化特征与堆肥周期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将猪粪与秸秆以7:1(质量比,以鲜重计)的比例,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堆肥反应箱中进行高温堆肥试验,研究了堆肥过程中碳氮转化特征及其腐熟时间.同时,在堆制的23d中,根据堆温变化采样6次,分析了堆肥样品中各种氮素和碳素含量及其它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堆肥结束时,硝态氮含量增加了103.0%,铵态氮、有机氮、总氮含量分...  相似文献   
99.
华北地区1951-2009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一驰  吴凯  于静洁  夏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30-1941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 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该区59 a间年气温上升了1.5 ℃,年气温序列存在显著上升趋势,年气温序列在1993年前后有一个突变点,年气温距平以1989年为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分界线,年气温平均每10 a增长2.2%;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亦无显著跳跃趋势,年降水距平大致以1976年为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分界线,年降水平均每10 a增长-1.3%。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规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1株脱氮除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天明  陈立伟  吴守中  钱丽花  任倩 《环境科学》2010,31(10):2487-2492
采用YG培养基,结合蓝白斑筛选、异染粒染色及好氧除磷能力检测等实验,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生化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7株好氧除磷菌;再经硝酸盐还原产气和缺氧培养实验,筛选出1株高效脱氮除磷菌;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grimontii,命名为C18.菌株C18在好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38.7mg/L降低到2.28mg/L,除磷率达94.1%.C18在缺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44.5mg/L降低到5.21mg/L,除磷率达88.3%;上清液硝酸盐氮浓度从184.2mg/L降低到30.6mg/L,脱氮率达83.4%.菌株C18最适脱氮除磷温度为30℃;最适脱氮除磷pH为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