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7篇 |
免费 | 361篇 |
国内免费 | 7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90篇 |
废物处理 | 53篇 |
环保管理 | 295篇 |
综合类 | 1440篇 |
基础理论 | 255篇 |
污染及防治 | 338篇 |
评价与监测 | 56篇 |
社会与环境 | 93篇 |
灾害及防治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137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212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南极普里兹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生物标志物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对应指示的硅藻、甲藻、颗石藻等浮游植物的生产量和种群结构的历史变化,结合2001—2011年实测和遥感水体ρ(Chla)(Chla为叶绿素a)及SST(海水表层温度)数据,探讨了该湾浮游植物生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过去100多年间南极普里兹湾浮游植物总生产量(212.04~759.10 ng/g)〔以w(菜子甾醇)+w(甲藻甾醇)+w(长链烯酮)计〕和w(硅藻)所占比例(62.28%~87.13%)〔以w(菜子甾醇)所占比例计〕均呈上升趋势,而w(甲藻)所占比例(10.09%~27.98%)〔以w(甲藻甾醇)所占比例计〕和w(颗石藻)所占比例(1.97%~9.74%)〔以w(长链烯酮)所占比例计〕则呈下降趋势. 全球变暖背景下浮游植物种群变动通过改变南大洋对CO2的吸收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 水体ρ(Chla)与沉积生物标志物指示的浮游植物总生产量均具有湾内高、湾外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湾内ρ(Chla)与SST的年际变化趋势相似,二者以2002—2003年和2009—2010年相对较高,SST分别为-0.30和0.01 ℃,ρ(Chla)分别为1.69和2.31 mg/m3;以2001—2002年和2010—2011年相对较低,SST分别为-1.19和-0.95 ℃,ρ(Chla)分别为1.08和0.79 mg/m3,表明该湾SST变化可较明显地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2.
为评估和分析钢结构的耐火性能,以我国10个钢厂生产的Q345钢的424次恒载升温试验和152次恒温加载试验结果为依据,对钢材强度和应变以及不同的热-力作用路径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热-力作用路径下,恒载升温试验的强度最小,应变最大,临界温度最低;恒温加载试验的强度最大,应变最小,临界温度最高。随温度升高,热-力作用路径对钢材的力学性能影响增大:在450℃以下影响较小,在500℃以上时影响显著。如果规范采用恒温加载试验强度,是不可靠的。恒载升温条件下的ε-T-k材料模型和恒温加载条件下的ε-k-T材料模型均不能单独用于超静定钢结构的性能分析。超静定钢结构的性能分析可把火灾过程离散为若干时段,把每个时段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应变-温度过程和应变-应力过程,分别应用恒载升温条件下的ε-T-k和恒温加载条件下的ε-k-T材料模型进行分析,然后迭加计算以得出最后的应变。 相似文献
93.
耐低温菌JH-9降解苯胺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耐低温菌JH-9在低温(10 ℃)条件下对不同初始ρ(苯胺)的生物降解情况,并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Monod方程和Haldane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 结果表明,菌株JH-9在低温下可降解苯胺,当菌体初始质量浓度一定时,苯胺降解率及平均降解速率主要与初始ρ(苯胺)有关. 初始ρ(苯胺)较低时(<550 mg/L),其在120 h内可完全降解,且平均降解速率随着初始ρ(苯胺)的增加而升高,菌体降解过程中没有出现苯胺毒性抑制作用,遵循Monod方程;当初始ρ(苯胺)较高时(>550 mg/L),苯胺降解率及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由于初始ρ(苯胺)过高对菌体产生了抑制作用,其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相似文献
94.
磁湖底泥氮释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磁湖底泥氮释放的特性进行实验室静态模拟实验,测定不同温度对磁湖底泥中氮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时,底泥中NH3-N、TN释放通量增大,NO2-N和NO3-N释放通量减小。磁湖底泥的TN释放通量为-120到-25 mg/m3.d,NH3-N、NO2-N和NO3-N和TN释放通量基本呈负释放,说明磁湖大部分氮元素沉积到底泥中。本研究为探讨磁湖水质的改善提供相关的依据,并为以后关于磁湖的治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5.
96.
文章通过对铜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7-2008年探测获得的水泥地面温度资料与日常地温场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模拟高速公路和城市的水泥地表面与自然状态下的裸土地表面两者之间,在相同太阳辐射条件下不同的季节存在着不同的温度变化和散热差异,并分析了产生温度和热力差异的原因,对比分析发现,水泥地面在夏、春季节增温效果最明显,对城市"热岛效应"的贡献较大,同时找出了水泥地面和裸土地面两者的地表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在高温、降水和凝冻天气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规律,掌握不同下垫面温度变化规律,有助于台站开展交通路面温度预报、道路结冰预警信息发布以及城市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97.
矿物的相转变曾被认为是矿物包裹体爆裂法测温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从矿物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相转变和内部气液包裹体爆裂二者不同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爆裂曲线上不同的反映出发,通过一些实验和实例对比,探讨了矿物相变对爆裂法测温实际效果的影响,和所谓石英“相变峰”在岩体对比等方面的实际意义,得出矿物相变对爆裂法测温不会产生有害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8.
吸附分离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硝酸尾气、黄磷尾气等污染物中NOχ、SO2、P、As、PH3、CO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及采用吸附分离技术在治理气体污染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北方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也是全球变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然而,由于泥炭地表层和亚表层泥炭土碳排放过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过程及机制仍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对全球变暖背景下泥炭地碳排放的认识仍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于2019年8月在大兴安岭满归泥炭地采集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5~30 cm)泥炭土进行室内增温模拟有氧培养,测定其矿化速率、有机质性质和水解酶活性.结果表明,表层泥炭土矿化速率在5、15、25℃下培养时((142.8±66.9)~(545.3±30.6)、(575.0±62.1)~(1843.0±547.4)、(888.4±123.9)~(3646.7±167.9)μg·g-1·d-1)均高于亚表层((113.0±41.5)~(367.1±64.1)、(357.4±52.3)~(1122.1±218.8)、(697.1±38.1)~(2336.4±150.6)μg·g-1·d-1),但表层和亚表层矿化作用的温度敏感性不具有显著差异;培养过程中,表层与亚表层泥炭土β-1,4-N-乙酰葡...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