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81.
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作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各城市创新能力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2000~2014年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空总体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呈现出由渐进式集聚向缓慢扩散的发展趋势。(2)从空间聚类分布来看,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地区。(3)从空间分布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分布集聚态势增强,但在地理空间的差异上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且不同集聚区在不同空间范围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扩展与收缩态势。(4)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及创新基础设施的差异性,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82.
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已成为土地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基于半对数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方法考察了2006~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地区差异的贡献率。研究表明:(1)耕地保留量、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生态压力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负向驱动作用,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城镇化速度、政府财政赤字、政府政策执行力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耕地保有量、生态压力两个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影响不显著;(2)政府财政赤字、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政府政策执行力等3个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张地区差异的贡献率最大。为此,应从资源约束、生态压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土地效率等多方面入手以破解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的困局。  相似文献   
383.
基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离散插值、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有限差分法等方法,建立了一种针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的数学模型,模型包含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重金属污染源的查证。采用指数函数和多项式拟合建立其数学空间理论模型,结合实际物理扩散方式,得到污染物的传播特征模型;再通过离散插值得到污染物浓度峰值的仿真点位置坐标,进而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仿真点附近区域内的采集数据实现拟合,定位各个污染源。  相似文献   
384.
鄱阳湖流域天然径流变化特征与水旱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鄱阳湖流域河川径流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深入了解径流特征及其与鄱阳湖水旱灾害的关系,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鄱阳湖流域五河水系干流河段主要控制水文测站的天然径流系列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鄱阳湖五河径流年内分配集中程度在0.43到0.56之间,集中期为每年的5月底6月初,比鄱阳湖汛期提前1-2个月。径流多年变化变差系数变化在0.28~0.33之间,径流年际变率较大,在年代际变化上20世纪90年代径流增加尤其突出;径流序列呈长期的增加趋势,1998年后增加趋势变缓;鄱阳湖流域五河水系出现特大枯水年和丰水年的概率较大,出现平水年的概率略小。以上结果表明,五河汛期来水是影响鄱阳湖洪水的重要因素,而其形成、发展过程还受到长江中上游洪水的控制;径流的长期变化中,气候因素是引起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主导因素,水土流失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等人为因素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径流序列枯、丰循环周期的交替变化过程,与过去几十年间流域内出现的干旱、洪水现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85.
基于三波长透射率的水体色度检测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有关分光光度法测量水体色度的国家标准的建立,对美国和台湾地区的水体色度标准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基于三波长透射率测量水体色度的方法。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的色度学相关数据,选择在595、555和445 nm 3个波长处的光谱透射率计算水样的三刺激值,依照国标推荐的色差公式建立了测量水样色度的标准检量线。利用所提出的新的水体色度测量方法对5个水样的色度值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表明,新的测量方法所得到的水体色度值与铂钴比色法一致。  相似文献   
386.
在安徽宣城通信基站中选取103个基站并设置924个监测点位,用电磁辐射分析仪监测,利用相位差确定所属区域后对基站电磁辐射强度作理论预测,与现场监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场监测电场强度值为0. 20 V/m~1. 86 V/m,均值为0. 45 V/m;功率密度为0. 011μW/m~2~0. 918μW/m~2,均值为0. 063μW/m~2,远小于标准限值。说明该区电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基站周围电磁辐射随着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减小,功率密度实测值变化趋势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87.
石油炼制行业新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鹏  潘峰  莫欣岳  马岩  段超越 《化工环保》2015,35(5):526-530
分别介绍了旧标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新标准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核心内容。从适用范围、排放限值和污染控制因子3个方面分析了石油炼制行业新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差异。  相似文献   
388.
基于2015年对天津市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在性别差异的视角下,分析了农民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男性和女性农地转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年龄、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家庭劳动人口数量、非农就业年工资水平、对农地的态度、对政府土地流转服务评价、对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的评价。只对男性农地转出意愿有显著影响的是农地经营成本、农地经营收益、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外出找工作途径、农地转出程序评价、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的评价、是否参与新农保、对新农保保障能力评价。只对女性农地转出意愿有显著影响的是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对非农就业工作生活环境的感知、所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9.
制定有空间差异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和难点。补偿标准的空间差异体现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付出的成本两个方面。其中,生态补偿保护成本因能准确反映某地关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工作量和贡献程度而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针对山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高度空间异质性的特点,以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为例,利用GIS技术结合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核算了研究区的保护成本。同时使用面积内插法并从距离、道路、坡度和方向4个方面评价斑块可达性难易程度,进行保护成本空间化研究。旨在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以及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结果显示:1通过考虑距离、道路、坡度和方向,计算得到宝兴县被管护林地的可达性系数,其范围在0—1之间,平均值为0.18,标准差为0.16。22010年,研究区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的保护成本为4 590.46万元,其中不同保护对象的投入大小顺序为林地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地草地水源保护地。3研究区不同海拔带保护成本及其构成不同,林地保护成本在1 000—4 000 m范围内均较高,这与研究区林地的广泛分布有关;草地保护成本集中在高海拔地区(3 000—4 500 m);而水源保护地保护成本集中在低海拔地区(1 000—2 500 m)。保护成本的核算准确性及空间化精度取决于对当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措施的掌握程度和资料的收集、获取情况。本研究使用的可达性难易程度来调整保护成本的空间差异,是一种基于地理环境要素空间化思路和尝试。主要考虑距离、道路、坡度和方向4个方面,暂未考虑管护人员的交通工具、视域范围、办事效率等个体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390.
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基于标准差指数、变差系数、区位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的定量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在城市群级、省级和市级多尺度上的区域创新差异及原因。研究表明:各尺度区域创新差异均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并且区域创新差异随着区域尺度的增加而增加。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差异的各个区域尺度的主要原因各不相同,影响城市群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省域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城市创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因素。创新集聚随着区域尺度的增大而减小。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正处于创新活动向中心城市集聚阶段,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入创新活动的扩散阶段,并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形成巨大的创新集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