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31.
根据耕地利用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面临的压力状况,以指标构建原则为基础,设计一套压力大小量化的指标体系,引入具有较强的聚类和容错能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模型,在说明SOM 网络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聚类功能,以MATLAB语言构建SOM网络模型,对我国的31省(市、自治区)耕地利用压力大小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压力的区域差显著且与经济地域差异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经济发展是耕地压力的主要来源。选取大样本的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结果和现实的一致也表明,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是一种适用的耕地压力区域分类新方法。  相似文献   
432.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ISO14000国家示范区,是国家环保部推行的两种示范园区,这两种示范园区的有效推行,在提升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示范园区申报和评价标准两个角度,首次对两种示范园区的异同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过程中,融入ISO14000的管理机制、环境因素等,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433.
江苏省乡村性的县域差异时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运用熵值法确定2001~2012年乡村性指数的权重,以乡村性指数为变量,运用差异系数对江苏省乡村性县域差异的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江苏省乡村性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县域乡村性在2001~2007~2012年表现为总体缩小基础上的先缩小后扩大的演变格局。县域乡村性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差异,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差异相对较小。在空间上,县域乡村性呈现由苏北苏中地区向环太湖和宁镇地区不断极化的过程。其中苏南地区以向下收敛为主;苏北地区以向上收敛为主;苏中地区以向上发散为主。  相似文献   
434.
基于2006~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以STIRPAT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深入探究人口、富裕程度和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同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从人口因素看,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家庭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弹性系数分别是1.152、0.585、-0.478、-0.230,对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在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人口规模增多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促进生活垃圾的产生,人口老龄化增加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正效应和人口老龄化的负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人口规模的正效应和家庭规模的正效应明显弱于东部地区;(3)从经济发展看,在全国层面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倒N型关系.在东部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GDP的提升促进生活垃圾的产生;(4)从技术水平看,生活能源消耗强度和市容环境卫生费用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20、-0.0168,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35.
草地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元素迁移及生态多样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对比分析寒旱区典型草地土壤中细菌群落的空间结构差异,在5月初(新的生长季开始之前,即非生长季),对内蒙古乌梁素海东部流域草地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获得不同区域30 cm和60 cm深度土壤样品各5个,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样品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Actinobacteriota、 Proteobacteria、 Chloroflexi、 Acidobacteriota、 Gemmatimonadota、 Planctomycetota、 Methylomirabilota和Crenarchacota等菌门在30 cm和60 cm样品中相对丰度占比均超过1%,且60 cm样品中相对丰度高于30 cm样品的优势菌门有6个,优势菌属有5个,OTU则为8个.不同深度样品中优势菌门、菌属乃至OTUs的相对丰度变化和其在细菌群落结构中的贡献性趋势并不完全对应;(2)来源于Armatimonadota和Verrucomicrobiota门的norank_f__norank...  相似文献   
436.
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时空演化驱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覆盖及生长状况指标,基于2000~2020年MODIS NDVI数据及同时期气象数据,采用Theil-Sen斜率估算、Mann-Kendall检验、相关性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0~2020黄河流域植被时空演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NDVI均值以0.005 a-1的速率波动上升,植被明显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流域中游的秦岭山系、陕北高原和吕梁山系;黄河流域生长季NDVI与降水和气温的偏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57和0.49,降水对植被的影响高于气温;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起明显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的陕北高原、吕梁山系和宁夏南部等区域,对植被生长起抑制作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银川、包头、西安、洛阳、郑州和太原等人类活动强烈的城市区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分别对黄河流域植被变化贡献了72%和28%,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驱动下,黄河流域植被生长得到改善的面积占流域面积的96.4%,其中人类活动贡献率大于80%的区域面积占34.3%,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和东南部.气候变化贡献率大于80%的区域面积占4....  相似文献   
437.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江苏省57个水稻品种籽粒对太湖地区乌栅土中Cd、Cu、Se的吸收积累.结果表明水稻籽粒的Cd、Cu、Se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99±0.039、4.86±2.595、0.035±0.007mg/kg,指示不同水稻品种对同一土壤中Cd、Cu、Se的吸收及其在籽粒中的积累存在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品种籽粒对Cu和Cd的吸收积累有同步的趋势,而高Se品种显示出抑制重金属Cu和Cd积累的倾向.不同品种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可能影响到人类重金属食物摄取的健康风险,57个品种中92%的样品的Cd含量超出USEPA推荐的人类摄取的籽粒临界含量.因此,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必须密切注意高Cd、Cu吸收积累品种的大规模栽培.而筛选高Se低Cu、Cd的水稻品种进行品质育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38.
除草剂莠去津对过氧化氢酶中酪氨酸微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除草剂莠去津对过氧化氢酶中酪氨酸微区的影响.通过紫外差光谱发现,当9.1<pH<9.9之间变化时,差光谱吸收△A260nm急剧变化,酪氨酸酚羟基的表观离解常数pK侧链=9.5莠去津与过氧化氢酶作用后,可能是由于氢键的作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都有一定的红移现象产生,但其表观离解常数未发生改变.SDS对其荧光性质有较大的影响;过氧化氢酶的荧光能被KI碰撞猝灭研究表明,酪氨酸残基可能是处于过氧化氢酶的亲水内核,莠去津可能与过氧化氢酶形成氢键,但对酪氨酸微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39.
198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气候类型独特,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植被变化,探讨植被变化对了解青藏高原的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青藏高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1980年和2015年的1 km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转移矩阵研究植被的转换变化,利用1981—2015年的GIMMS-NDVI数据借助趋势分析法分析土地利用未变化区域的植被覆被变化,并通过相关分析法研究植被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198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的转换变化表现为转入面积大于转出面积,植被面积整体增加。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农作物和草地面积增加,乔木林地和灌木林面积减少;草地的面积变化最大,农作物、乔木林地和灌木林面积变化很小。从不同植被类型和生态分区来看,植被覆被变化表现为农作物面积较小,分布于半干旱地区,NDVI呈上升趋势;乔木林地位于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生长状况呈现退化趋势;灌木林位于东部边缘和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呈退化趋势;草地分布范围最大,生长情况趋于改善。近35年来,青藏高原的植被覆盖整体趋于好转,低覆盖度、干旱半干旱地区趋于改善,高覆盖度、湿润半湿润地区出现退化。研究时段内,青藏高原趋于暖湿化,NDVI变化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变化呈正相关,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响应不同,农作物相关系数最高。乔木林地与气温和降水变化呈负相关,农作物和草地则呈正相关,灌木林与降水变化呈正相关,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40.
我国作为猪肉生产大国、消费大国,猪肉价格波动事关普通百姓生活。利用2001—2019年猪肉价格省级面板数据,对猪肉价格长期波动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我国八大经济区及调入区、调出区猪肉价格区域差异测度结果来看,北部沿海区域内各省份猪肉价格差异最大,东北区域和长江中游区域差异较小;同时从猪肉价格差异贡献率来看,区域内差异贡献率更大。②从猪肉价格波动时空演进测度结果来看,地区间差异明显存在,同时各省份之间空间集聚性呈现出波动状态,表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长期趋势。③从对猪肉价格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结果来看,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猪瘟”、重大疫情等突发因素短期影响作用较大,而常规因素的影响才是价格波动真正推手。④在所筛选的猪肉价格常规影响因素中,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仔猪价格、地区生产总值引起猪肉价格差异的作用显著,且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对猪肉价格差异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