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05篇 |
免费 | 2618篇 |
国内免费 | 2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12篇 |
废物处理 | 75篇 |
环保管理 | 584篇 |
综合类 | 3904篇 |
基础理论 | 1078篇 |
污染及防治 | 545篇 |
评价与监测 | 340篇 |
社会与环境 | 276篇 |
灾害及防治 | 3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3篇 |
2024年 | 208篇 |
2023年 | 331篇 |
2022年 | 344篇 |
2021年 | 386篇 |
2020年 | 343篇 |
2019年 | 329篇 |
2018年 | 322篇 |
2017年 | 390篇 |
2016年 | 405篇 |
2015年 | 415篇 |
2014年 | 336篇 |
2013年 | 398篇 |
2012年 | 465篇 |
2011年 | 436篇 |
2010年 | 308篇 |
2009年 | 307篇 |
2008年 | 204篇 |
2007年 | 290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194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6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14篇 |
197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为修复灌区内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降低六氯环己烷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对内蒙古某灌域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利用气相色谱测定50个土壤样品中六氯环己烷及其异构体的含量,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表层土壤中六氯环己烷的分布状况。样本中六氯环己烷的检出率为96%,各样本中六氯环己烷的浓度范围为未检出~23.0 ng/g,平均浓度为4.4 ng/g。4种异构体含量平均值顺序为γ-六氯环己烷>δ-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α-六氯环己烷。灌域东北部和西南部残留浓度较高,并由这2个方向向中部地区逐渐递减,表层土壤中的六氯环己烷分布受土壤黏粒量、不同种植种类和灌溉水源的影响较大。虽受人类耕作的影响,但表层土壤中的六氯环己烷污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2.
143.
湖沼钉螺孳生环境分布的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试验区不同环境类型洲滩钉螺螺情与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利用遥感图像编制地貌类型图,土壤类型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在地理相关分析与主导因素分析基础上采取多图件逐步套合方法,以土地利用类型图为主,结合地面钉螺抽样调查和钉螺被动扩散等非遥感信息进行多信息复合,编制了试验区钉螺孳生环境分布图。 相似文献
144.
Abstract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ining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 Using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ve effect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to relevant industries, using national incom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pulling effect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and using graphs as well as tables to analyz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the article obtains active economic effect of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Bijie, Guizhou. Moreover, from the view of resources-cored effect, the article analyzes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single industrial structure brought by mine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sis, we find tha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to some extent brings active effects including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local financial revenue growth and relevant industries development; however, its negative effects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 negative effect can be lightened by diversify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longing industrial chain. 相似文献
145.
对东滩植被带光量子通量密度的调查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带与海三棱藨草带光量子通量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值分别为1 570和1 556μmol/(m2·s)。光照对两物种的生长、繁殖等植物行为的影响只取决于其对光照的利用能力和效率;在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混生带,到达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效应达63%,表明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具有强的遮荫作用。光照不足严重影响海三棱藨草的生长,在混生带,海三棱藨草生长速率降低,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减少,植株高度增加。因此,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作用,抑制了海三棱藨草在中潮滩的更新过程,因而也是造成海三棱藨草生境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6.
餐饮过程排放的废气正成为大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成都市2013年排放清单更新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本地化的餐饮排放因子、排放活动水平的调查成果和成都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等信息,对成都市餐饮源的PM_(2.5)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其结果为4740 t·a~(-1).为了对区域的餐饮废气排放进行空间分配,本文抓取了互联网兴趣点POI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对成都市的社会餐饮、学校食堂餐饮和家庭餐饮的空间来源进行了表征,对成都市生活源中餐饮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新的餐饮源高分辨空间分配方法.结果表明,基于POI空间分配的2013年成都餐饮源单位面积年排放强度均值为0.29 t·km~(-2)·a~(-1),主城区均值为3.47 t·km~(-2)·a~(-1),全市的排放量分布区间为0~35.7 t·km~(-2)·a~(-1).互联网POI信息可以作为研究城市餐饮源空间分布的重要数据来源,在实际应用上更适于表征社会餐饮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7.
宣威地区肺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并且肺癌与室内燃煤关系密切. 为了解宣威地区室内燃煤排放PM10的微观形貌和粒度特征,使用小流量Minivol采样器,分别于2011年1月、3月和12月对宣威地区6个代表性乡镇的18个农户及对照点——贵州六盘水幸福村2个农户室内、外的PM10进行采样.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并对颗粒物粒度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微观形貌特征将PM10分为烟尘集合体(链状、蓬松状、密实状)、球形颗粒(燃煤飞灰和焦油球)、矿物颗粒(规则和不规则状)、生物颗粒及超细未知颗粒. 结果表明:宣威地区室内PM10微观形貌差别较大;室、内外PM10的粒度分布在0.1~0.4μm内的颗粒数量所占比例较大,而1μm以上颗粒体积所占比例较大;小粒径颗粒对颗粒物数量贡献较大,而少数大粒径颗粒对体积贡献较大;宣威地区和对照点室内的PM10数量-粒度和体积-粒度分布相似,室外PM10数量-粒度特征相似但体积-粒度分布有所差异. 宣威地区室内的烟尘集合体和球形颗粒分别占颗粒物总数的10.5%和23.6%,高于对照点 (分别为7.7%和11.3%). 相似文献
148.
湖北省榉树自然种群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湖北省天然榉树的自然种群分布现状、种群特征及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榉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 000 m地带,不同程度地分割包围在谷底和山腰,地理分布点呈收缩集群分布,种群规模较小;采用方差/均值法对榉树地理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其值=1.66>1,表明其分布点的地理分布趋于集群分布。湖北榉树种群星散间隔的地理分布形式,使地理分布点间产生空间间隔,成为相互间基因交错的障碍,而较小的种群规模,增加了遗传漂变的机率,导致遗传上的不稳定性增加,影响种群的生存能力,这些是导致物种趋向濒危的重要原因。湖北榉树种群这种分布现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境的特定要求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对榉树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生境片段化。应借助于人为帮助,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其种群规模,促进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以利保护。 相似文献
149.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在空间上发展不均匀,无明显垂直分带,且分布分散,人为干扰严重。目前,在70多个植被类型中,森林类型占25个,江岸两侧海拔800 m以下地区森林已经很少。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柏木林的分布面积最大,并在许多疏林中成为主要树种,主要是飞播或人工种植。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7.5%。库区薪炭林仅能满足农村用能总需求量的10.78%。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导致脆弱的土壤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库区土壤年侵蚀量达到2.9亿t。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对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将是长期的。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库区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在5 032种以上,而且乡土树种多。分析认为,只要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契机,紧密结合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良好的生物学基础,科学地封山育林,分带逐步恢复,同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发展森林能源,建设多目标复合和多种模式并存的林业经营体系,发展经济,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经营环境,实现森林恢复,形成合理布局的水库森林防护系统,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0.
经济-生态导向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优化——以无锡市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人口分布格局不仅受经济就业、生活质量、通勤距离等自组织分布要素的引导,还受到政府管制和调控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通过自组织而实现人口分布的优化。因此,除了阐释人口分布的自组织变动机制和影响因素外,还迫切需要研究人口分布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方面的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优化的人口空间格局。在大量查阅人口分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式,提出了生态约束、生产挤占、生活集聚、效益综合、顾及现状等人口优化分布原则,并运用随机与目标函数方法,建立人口空间分布优化模型。以无锡市区为例,基于丰富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资料,进行城市空间生态保护、生产开发、生活居住价值评价,通过模型运算,提出优化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为无锡市区人口分布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