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18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12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71.
本文针对城市环境总体质量评价的特点,采用物元可拓理论和熵权法构建了城市环境总体质量综合评判模型,并对福州市环境总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2008年的环境综合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672.
从经济、人口、资源和技术管理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结合研究区的特点确定了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向量模法对合肥市2000年-2007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合肥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但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评价值由2000年的0.027增加到2007年的0.077.在主要的水资源支持因素中,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因素对水环境的贡献增长速度最快,而自然资源因素则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高水环境承载力,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量是维持水环境承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73.
东江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滤膜法考察了东江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点,研究了东江泄洪和不泄洪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水源水在不泄洪期间水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小分子量的有机物。而在泄洪期间,东江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大分子量的有机物。UV254的分布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一致,DOC与UV254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泄洪期间水源水中SUVA值小于3,水体中有机物很难通过常规混凝工艺去除,此结果与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674.
如何科学、准确地确定磷矿山清洁生产评价中各评价指标权重对磷矿山清洁生产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避免评价结果出现误差,本文通过对行业专家咨询调整不同准则层(或可调整的指标层)中指标所占的权重来确定最优化生产成本,实现集约生产,实现磷矿山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设计方案的提出可为中国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5.
将风险评估制度引入军队车辆安全管理中,通过确立评估目标、建立评估指标、评估组织,制定实施细则等程序,来识别、评价和控制车辆安全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确保完成各项运输保障任务。在从4个方面建立军队车辆安全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来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实例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军队车辆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牵涉范围广、涉及问题多,该评价模型能够将车辆交通安全风险的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对交通安全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676.
未确知测度模型在爆破工程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当前工程爆破的实际情况,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防范三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爆破工程安全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爆破工程安全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通过对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多指标综合测度的计算以及指标定权等过程,实现了对爆破工程的安全综合评价.在各评价指标权重和识别准则的确定上,分别采用了信息熵和置信度识别准则,避免了模糊层次分析法中在这两方面的缺陷,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实例分析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爆破工程安全评价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从而为爆破工程的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77.
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状况逐年稳定好转,传统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层层分解的方法正面临着分解空间日益狭小、指标难于分解的挑战。为增强指标分解方法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力求真正意义上反映地方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成效,本文作者以创新方法为突破口,结合现代数学理论中"加权平均预测法"、"弹性系数预测法"等数学思想,对我国安全控制指标分解方法进行了延伸性的创新研究,提出了"五年平均降幅定权重法"和"相对指标反推绝对指标法"两种控制指标分解方案,为安控指标的分解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78.
通过对华南某电子垃圾拆解区PM10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计算该地区的人群暴露量,评估人群健康风险,并引入靶器官毒性剂量法(TTD)和证据权重法(WOE)对常规评估方法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修正,比较探讨3种方法对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夏,冬季节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风险均为:儿童>成年女性>成年男性,重金属Ni对人群可能存在致癌风险(ILCR在10-6~10-4之间).其中,Cr,Pb,Cd和As 4种重金属(类金属)对成年男性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值为3.05×10-2,经TTD法和WOE法修正后为5.41×10-2和5.4×10-1,表明当综合考虑重金属作用的靶器官及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时,PM10中重金属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值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79.
以腐植酸(HA)代表天然有机质,采用平衡透析和超滤的方法研究铁离子(Fe (II)、Fe (III))对不同分子量HA与砷离子(As (V)、As (III))络合作用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络合特征.结果发现,Fe (II)和Fe (III)均能增强HA络合As能力,且对As (V)络合能力的增强作用大于As (III);pH值显著影响HA络合As能力;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由5mg/L增大到200mg/L,As络合百分比随之增加,此时HA-Fe (III)络合As (III)百分比最大,为24.55%;初始As浓度由10μg/L增加1000μg/L,As络合百分比随之降低,其中HA-Fe (III)络合As (III)百分比最低,为3.11%.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子量>100kDa络合As百分比最大,其中HA-Fe (II)络合As (III)的百分比最高为26.43%;分子量小于10kDa的HA络合As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分子量的HA.Fe的增强作用主要源于Fe与羧基形成桥梁再与As络合形成三元络合物.  相似文献   
680.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s) are prevalent on the earth's surface. They are vital intermediate products during metabolic pathways of organic matter and participate in th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during life activities.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are pivotal for LMWOAs' origination and play a large role in determining their diversity and their ultimate fate. Within the long time that organic matter is preserved in sediments, it can be decomposed and converted to release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as well as C, N, and P nutrients, which are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 causing secondary pollution to lake water. The sediment pool is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compartmen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overlying water by various biochemical processes, during which LMWOAs play critical roles to transport and transform elements. This article elucidates geochemical behaviors of LMWOAs in the surface environment in details, taking natural water, soil, and aerosol as examples, focusing on reviewing research developments on 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mig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LMWOAs and relevant environmental effects. Simultaneously, this review article depicts the categories and contents of LMWOAs 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DOC in environmental media, and evaluates their importance during organic matter early diagenesis. Through conclud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nversion mechanis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next research orientations on LMWOAs in lake ecosystems are determined, mainly concerning relationships with hydr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microorganisms, and interactions with pollutants. This will enrich the knowledge on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help reconstruc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organic compound success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providing basic data for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conducive to better control over water pollution and proper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