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36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Fire in mine laneway leads to disordered ventilation system airflow, and smoke will result in staff poisoning. In such situation, it necessitates to install a rescue capsule in the common staff area. In this paper, the software Fluent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airflow conditions dynamically in No. 5 belt roadway of Kongzhuang Coal Mine when fire broke out. The migration law of CO front was determined. By underground escape experiments, personnel escape velocity model in pathway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results of field experiments, the escape capsule installation location in the passageway of No. 5 belt roadway was ascertained.  相似文献   
192.
我国每年进行数以万计的办公楼疏散演练,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以评估应急演练所体现出的应急准备能力,提高管理方和员工的疏散安全意识和能力。从疏散人员行为表现、组织实施疏散的指挥体系、疏散程序及相关保障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将应急疏散组织体制机制分析、参演人员疏散行为观测及对其主观感受调查、计算机模拟分析三者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办公楼疏散演练综合评估方法。运用该方法对一栋高层办公楼的疏散演练的策划、组织实施、疏散人员行为和主观感受等进行了全过程跟踪评估,系统描述了该方法的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3.
为研究出口宽度对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以某礼堂为例,建立基于排队论的安全疏散模型,理论分析并数值模拟了出口宽度为2m和4m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发生火灾进行人员安全疏散过程中,当平均服务率大于等于平均到达率时,人群疏散有序,疏散效率较高;然而当平均服务率小于平均到达率时,使得人流不畅,出口过于拥堵。并且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获得的选取适当出口宽度结果一致。对于大型场馆的出口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4.
为研究体育馆人员常态下的疏散特征,采用疏散实验观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常态下人员的疏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常态下实验测得的疏散时间是182 s,计算机模拟火灾时疏散时间为147s。通过疏散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比得出,常态条件下,整个疏散过程流量系数基本保持恒定,疏散实验流量系数小于软件模拟时流量系数;火灾时数值模拟疏散时间小于常态下观测实验的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95.
为提高城市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大规模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总时间最短为上层目标函数,应急疏散路网利用率最大为下层目标函数,考虑道路的通行能力及应急交通管理部门对应急疏散产生的影响,建立一个双层人车应急混合疏散规划模型。鉴于模型的复杂性,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有应急交通部门统一管理的路网应急疏散的能力比自然路网应急疏散的能力高87.3%。  相似文献   
196.
导向标志可见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可见域概念的基础上,将导向标志可见域转化为偏移角和观察距离的关系,开展了不同偏移角下导向标志观察距离的测量实验,分别测定了两种导向标志类型(电光源型和磷光型)在两种环境照度水平(正常照明和无照明)下,9种偏移角(0°、10°、20°、30°、40°、50°、60°、70°和80°)所对应的观察距离。实验发现随着偏移角的增加,观察距离非线性的减少,导向标志的可见域为椭圆形,该椭圆的短轴是偏移角为0°时的观察距离,该项实验的开展为导向标志可见域的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7.
设计并开发了基于激光引导的火灾人员疏散与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将程控激光指示与GIS技术相结合,通过探测器采集火场动态信息,针对火灾实际,生成安全迅速的疏散引导路线,解决了当前消防系统疏散标志设置混乱、易被误识别、引导效率低的缺陷,提高了现有消防引导疏散水平,对提高消防安全技术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8.
我国是一个火灾发生频率高的国家,为切实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提高学生应急疏散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举行应急疏散演练训练。针对火灾中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和不同年龄层次小学生特点设计实验方案,以时间为量化衡量值,对小学生疏散训练的效果进行量化分析,通过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采集数据,并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测试结果,归纳出小学生应急疏散训练特点,为将来国内小学校应急疏散训练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且为针对小学生群体疏散演练的训练模式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9.
针对电梯安全事故救援问题,研究提出了电梯安全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技术架构。该平台综合利用物联网、网格、GIS、智能终端等技术,基于.Net开发框架体系、B/S架构,实现电梯及应急救援网格化管理、电梯故障实时监测报警、电梯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等平台关键功能。目前该平台已在济南市建设运行,依托平台实现了三级应急救援响应。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平台的技术与功能架构具有较强的可复用性,有利于整体技术方案的快速推广。  相似文献   
200.
When a no‐notice emergency prompts an evacuation, family member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hroughout a city may unite so that they can evacuate as a group. This paper draws on data from more than 300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Chicago, Illinois, United States. The study uses discrete choice models to analyse the expectations of respondents regarding whether their likely plans for evacuation involve gathering spouses, parents, adult‐age children, and/or non‐family members. In addition, it addresses the matter of whether respondents plan to reunite with family members at home. Individuals' access to a personal car is the dominating factor in predicting whether respondents plan to gather a spouse. Being the parent of a child under the age of 18 years increases the tendency to report planning to reunite with family members at home. Both commute mode and car availability a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lans to reunite at h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