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安全科学   503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553篇
综合类   1405篇
基础理论   135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63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现代电化学技术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峰岩  俞彩云 《化工环保》2003,23(5):274-279
介绍了电化学技术在清洁工艺的开发、清洁产品的制备、废水与废气的处理、被污染土壤的修复和环境污染物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电化学技术具有能量利用率高、经济实用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或污染物去除率高等特点,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向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加入水质稳定剂的方法有效降低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将100 g采出水依次经滤纸和孔径为0.45μm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后,加入1.0 g WSBL-3型水质稳定剂,混合均匀后置于80℃的水浴中静置4 h,取出后再置于40℃的水浴中静置5 min,由此可将采出水中的悬浮固体质量浓度由107 mg/L降至2 mg/L。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一座80m烟囱由径向进气方式改为弧形切向进气的工程案例。列出了烟囱改造前后引风机运行一日的能耗数据,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弧形烟道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探讨了采用弧形烟道烟囱降低能耗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94.
河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进行秸秆能源化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河南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能源化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利用率非常低,只有健全秸秆收储体系,改进各种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的技术性能,加强应用和推广,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加大对秸秆能源化利用相关主体的引导和扶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才能为河南秸秆能源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5.
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应对赤潮灾害防灾减灾、灾后救援及管理的需求,在综合分析前人提出的赤潮灾害损失评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参考赤潮灾害对受灾体的危害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的需求及在实际中可获取的业务数据,提出了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灾害经济学理论,借鉴其他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先进思想,采用市场价格法,分别建立了包括海水养殖业经济损失、滨海旅游业经济损失、赤潮灾害业务与应急监测费用和赤潮灾害处置费用的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最后,提出了赤潮灾害损失评估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96.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enable the public to contribute to emergency response. For instance, reporting systems set up during recent disasters allowed affected people to submit testimonies about conditions on the ground. In addition, the public has analysed data and helped to mobilise and deliver relief resources. To plan intentionally for an integrative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in the networked age,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wo subject areas: (i) the organisational and technical determinants of relationships forged between formal organisations and participatory online groups established by the public; and (ii)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outcomes generated by these relationships. Four in‐depth case studi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analysis, which revealed that resource dependence, shared understanding, and the use of certain typ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such relationships. Furthermore, healthy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increase the chances of desirable results, including inter‐organisational alignment and minimal long‐term harm owing to a disaster.  相似文献   
97.
VR-GIS技术在小城镇洪水淹没模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研究洪水灾害是个研究热点,但小城镇在防洪减灾方面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VR(虚拟现实技术)-GIS技术在小城镇洪水淹没模拟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解决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以及洪水淹没实时动态演示等问题。该技术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所开发的《小城镇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中得以实现。实践证明: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速度快、成本低,适合中国小城镇的信息化现状。利用淹没范围的近似计算模型,可以有效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洪水淹没范围,有利于防洪减灾的迅速决策,且偏于安全。小城镇洪水灾害的三维可视化模拟,可以实时动态地演示小城镇遭受洪灾实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8.
基于GPRS技术的地质灾害无线遥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可实现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和Internet的无线接入,因而实现地质灾害监测数据互联网共享和预警、救灾指挥联网.详细介绍了在三峡工程万州库区运行的基于GPRS技术的地质灾害无线遥测台网的体系结构、功能实现以及运行效果.该系统的建成与可靠运行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走向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99.
3S技术在财产保险防洪救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保险业防灾减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3S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领域。和如何将3S技术应用于财产保险防洪救灾领域,建立财产保险防洪救灾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构架及其功能特点,该系统可与保险公司业务系统紧密结合,显示直观。同时包括保险分析、灾害分析和专题图显示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多源数据的无缝集成。因而能从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上指导保险公司的防灾减损工作。切实提高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以深圳市为示范区,该系统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0.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online, official, and scientific literature was carried out in 2012–13 to develop a framework of disaster social media. This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facilitate the creation of disaster social media tools, the formulation of disaster social media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and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disaster social media effects. Disaster social media users in the framework include communities, government, individuals, organisations, and media outlets. Fifteen distinct disaster social media uses were identified, ranging from preparing and receiving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formation and warnings and signalling and detecting disasters prior to an event to (re)connecting community members following a disaster. The framework illustrates that a variety of entities may utilise and produce disaster social media content. Consequently, disaster social media use can be conceptualised as occurring at a number of levels, even within the same disaster.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on how the proposed framework can inform future disaster social media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