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31篇 |
免费 | 1817篇 |
国内免费 | 12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02篇 |
废物处理 | 158篇 |
环保管理 | 3196篇 |
综合类 | 6611篇 |
基础理论 | 1584篇 |
环境理论 | 47篇 |
污染及防治 | 540篇 |
评价与监测 | 768篇 |
社会与环境 | 935篇 |
灾害及防治 | 1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7篇 |
2024年 | 343篇 |
2023年 | 384篇 |
2022年 | 358篇 |
2021年 | 458篇 |
2020年 | 435篇 |
2019年 | 430篇 |
2018年 | 377篇 |
2017年 | 636篇 |
2016年 | 626篇 |
2015年 | 654篇 |
2014年 | 563篇 |
2013年 | 831篇 |
2012年 | 932篇 |
2011年 | 846篇 |
2010年 | 687篇 |
2009年 | 657篇 |
2008年 | 472篇 |
2007年 | 721篇 |
2006年 | 709篇 |
2005年 | 642篇 |
2004年 | 566篇 |
2003年 | 516篇 |
2002年 | 388篇 |
2001年 | 390篇 |
2000年 | 377篇 |
1999年 | 261篇 |
1998年 | 191篇 |
1997年 | 176篇 |
1996年 | 126篇 |
1995年 | 139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6篇 |
1973年 | 5篇 |
1972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98%的经济持续增长举世瞩目,然而对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却存在着诸多争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是对环境 收入关系研究的经典表述,可以直观地展现环境与收入变化的关系。在前人研究EKC时运用单一或多个单一指标测量污染程度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基于 1982~2006年中国6类环境污染物,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出代表我国整体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指数,利用协整检验来研究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其“本土化”特征,发现与一般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中国综合环境污染模型呈“正U”型,以21世纪初为分界点,之前环境污染水平不断下降,之后环境污染又开始有所恶化;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发现经济增长在追溯期内对环境污染均为正向影响,而环境污染仅在短期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旨在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2.
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中国工业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兰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法(DEA)中的径自效率测量方法(radial efficiency measure)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在1998-2005年期间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指定的研究期间,环境规制使得中国工业技术效率提高,但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三个地区之间受环境规制影响的差异较大,其中东部为环境规制所付出的成本最大,即东部为环境污染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最高,这也是为何从九十年代开始,污染物从东部往中西部转移的原因;从受污染物影响的角度来看,因控制废水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大于因控制SO2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即对于中国工业,废水的环境成本大于SO2的环境成本.另外,从研究结果中也可知,在中国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有一定难度,所以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53.
Philippa Spoel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A Journal of Nature and Culture》2018,12(3):295-300
Northern Ontario’s Ring of Fire/Wawangajing controversy constitutes a complex site of debate about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mining in an area of major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also the ancestral territory of nine First Nation communit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hetorical alignments and divergences in public calls by Matawa First Nations tribal council and the Ontario Wildlands League for stronge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mining projects than that favoured by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Tracing the terminologies each group uses to describe the affected region and its inhabitants in its activist rhetoric about EA offers insight into the contingent, shifting ways in which wilderness advocacy and Indigenous justice discourses may speak together yet distinctly within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natural resource disputes. 相似文献
254.
采集了湘潭锰矿红旗分矿开采区、沙圹村恢复区的代表性当季蔬菜(莴笋叶Fruticicolidae、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香葱Allium schoenoprasum、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废弃区的优势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和3个研究区的土壤,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Mn、Pb、Zn含量。结果表明:开采区蔬菜Mn含量(8.3~84.5 mg/kg)明显高于恢复区(2.7~55.6 mg/kg),开采区和恢复区蔬菜都明显受到Pb污染(0.6~33mg/kg),蔬菜Zn含量范围为1.9~6.5mg/kg;3个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均明显超标,最严重的是Pb污染(1 993.5~2 213.5mg/kg)。商陆、野茼蒿和苍耳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对重金属的耐性强,其中商陆表现出最好的耐性与长势。研究结论对锰矿土地合理利用以及矿区土壤重金属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5.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韩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7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我国EKC进行实证研究,说明建立EKC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弥补EKC模型中环境不影响经济的假设与变量难以量化的不足,运用VAR模型研究二者的动态关系。EKC研究结果表明:EKC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不是一般规律;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污染物更有可能出现EKC特征。VAR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动态分析结果与二者相互作用机理相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等因素影响环境;一方面随着人们环境质量需求弹性的增加,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环境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约束机制正逐步形成,但可能由于人们通过自身消费影响产出的作用有限和环境政策实施存在滞后性等原因,这种机制的形成存在一定滞后。 相似文献
256.
环境损害赔偿之关键前提:因果关系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随之引发的环境损害问题越发严重。然而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大多数损害得不到赔偿。因果关系判定,作为环境损害赔偿的关键前提,正是我国面对环境污染事故频发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环境损害的因果链条,以科学严谨的角度,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程序;而后,为了避免由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而导致该程序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发生,本文对国外先进的因果关系判定原则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建立了判定程序和判定原则相结合的因果关系判定体系,该体系旨在帮助遇到"瓶颈"的判定程序能够按照体系中的判定原则以一种"迂回"的方式继续进行。本文所构建因果关系判定体系,在保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实用性和时效性,避免了因果关系判定这一关键环节陷入无休止的考证和证明之中,对环境损害赔偿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技术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57.
本文旨在用统计的方法 ,分析影响北京市居民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而付费的支付意愿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收入 ,其次是年龄、家庭人口数和教育水平。其中 ,收入和教育水平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为正 ,年龄和家庭人口数的影响为负。对调查范围内八个行政区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均值比较显示 ,这八个区居民的支付意愿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的结论是 ,提高收入水平和环境意识水平 ,是提高公众为改善环境质量而付费的支付意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58.
Thi Binh Minh Nguyen A.T.M. Nurul Ami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2,4(3):279-297
In recent years flow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rapidly been increasing. It is now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urban growth in score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ese countries is leading to many problems in the cities. Existing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municipal services have been unable to cope with the increased demand arising from growing population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Consequently, the environment in these cities has deteriorated alarmingly.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role of FDI in urb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UEM) by analyzing the linkages between them for Hanoi City in Vietnam. The paper's analysis and findings are presented under three main themes: one, FDI, employment and income; two, FDI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three, potential of utilizing FDI for the provision of urban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UE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 data have been use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dra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59.
晋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6)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趋向好转,农村环境不断恶化"这种城乡环境二元趋势的凸现,提出了城乡环保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城市中心主义"环境法制以及我国农民实质自由的严重匮乏是我国产生城乡环境二元趋势的根本原因.一些地方所采取的仅仅局限于环保领域的城乡环保一体化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城乡环境二元趋势.城乡环保一体化实践需要以更为全面的制度建构为基础.城乡环保一体化的制度建构应树立理性、人本、自由等基本理念,应坚持整体推进、科学建构、多元参与等基本原则.城乡环保一体化的制度建构路径,首先是消除对农民的各种制度性歧视,实现城乡居民的权利平等;其次,在推动地方民主与法治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司法审查制度的基础上,健全与完善农民权利实现的保障机制,保证农民的各项权利最终成为"可实际行使"的权利.最后,还要建立适应农村环境保护要求的环境法制. 相似文献
260.
论可持续发展观的贯彻与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依据规范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水资源论证制度是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好制度形式,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我国现行立法中规定的水资源论证制度还不完善,影响了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完善相关立法,提高水资源论证制度的法律地位,是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