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4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809篇
安全科学   1375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887篇
综合类   3070篇
基础理论   74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01篇
评价与监测   479篇
社会与环境   559篇
灾害及防治   37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European WFD (2000/60/EC) requires the assessment of the ecological quality status of water bodies, and giv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iological components of the ecosystem. A multimetric, fuzzy-based index for the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FINE: Fuzzy INdex of Ecosystem integrity) has been developed. The FINE index was calculated at 7 sites in the Sacca di Goro and the Valli di Comacchio (Adriatic Sea), where water and sedimentary chemical data were available for the years 2004 and 2005.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FINE values and dissolved oxygen, whil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FINE values and transparency,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heavy metals and PCB in th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992.
基于SPI指数的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依据内蒙古地区47 个地面观测站1981—2010 年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年度和四季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发生干旱站数与总站数之比) 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年度、秋季和冬季干旱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春、夏季干旱强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近30 a 来年尺度上干旱强度表现为轻度干旱,四季干旱强度以轻度干旱为主;年、季尺度上干旱发生的覆盖范围为局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是年度干旱、中旱、重旱与特旱发生频率最高地区,而西部阿拉善盟地区干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从季节上来看,内蒙古全区春、冬季干旱(含中、重和特旱)发生频率较为一致,表现为西部及西南部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较低,而东部、中部、北部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93.
以中国大陆31 个省级区域2000—2009 年的面板数据(因资料有限,未计算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为例,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状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构建错位指数,对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错位(诅咒) ”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旅游资源相对效率,对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总体上大陆旅游资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向错位现象,正向错位的地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且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发生负向错位现象的地区主要位于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同区域效率的驱动模式各不相同,东部地区旅游资源总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驱动,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总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效率排名与错位指数排名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结合两者的关系为未来省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as measured by the sustainable society index framework. We examine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our indices making up the sustainable society index framework. The analysis uses the complete existing data set provided by Sustainable Society Foundation for the years 2006, 2008, 2010 and 2012 and for 151 countries. While the time period where data are available is quite short, we can make some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about the apparent trends in the interrelationships of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are far from all being synergic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ere is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uman well-being and environmental well-being. This is problematic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Brundtland Commission’s three-pillar definition of sustainability. However, the trade-off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measured by the economic well-being index and environmental well-being index is decreasing and the dimensions are becoming more de-linked. This trend is promising from the 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99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atus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ecurity index (SLSI) of Karnataka, the most drought prone stat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India. Comput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economic efficiency index and social equity index, and finally SLSI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district level for the entire state, using empirical data. The selected indicators were first normalised, and then using estimated weights, indices were compu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te has a very low SLSI with only 27.6% of total geographical area (TGA) and 21.7% of population being placed in the ‘sustainable’ and ‘highly sustainable’ categories (covering 10 districts) while only 34% of the TGA covering six districts falls in the ‘moderately sustainable’ category. The remaining area, confined mostly to the northern parts of the state, comprising 14 districts (51.8% of the state’s TGA) is categorised as ‘less sustainable’ and ‘very less sustainable’ exposing 44.4% (27.14 million) of state’s population to the perils of uncertain rainfall, high soil erosion rates, high social inequality and poor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reori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nd prioritise development investments in these vulnerable districts so that they are provided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their ecological (more forest cover and less soil erosion), economic (higher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social (improved health and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statu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levels of livelihood.  相似文献   
996.
保护性耕作土壤线虫成熟度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线虫的生活史和功能多样性能够反映土壤健康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演变,耕作措施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土壤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线虫的生活史和功能多样性,然而关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线虫成熟度及区系分析的研究,国内外尚鲜见报道。为了深入揭示土壤线虫对保护性耕作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的生物指示作用,以辽宁彰武县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对比研究了传统犁耕和6年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及区系分析。研究发现,与犁耕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自由生活线虫成熟指数MI、总成熟指数MMI、c-p值为2~5的自由生活线虫成熟指数MI2–5和总成熟指数MMI2–5,降低幅度分别为11%、9%、9%和10%,然而对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以及PPI/MI比值的影响不明显。线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线虫的富集指数EI和结构指数SI,比犁耕土壤分别显著降低56%和24%。保护性耕作造成的土壤pH降低和可能带来的土壤农药污染,可能是导致其上述影响的主要原因。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证明,线虫成熟指数MI、MMI、MI2–5和MMI2–5以及结构指数SI与土壤pH关系密切。综上,土壤线虫生活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于揭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广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探讨,主要从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能源利用低碳化水平、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水平、农业碳汇效应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确立综合指标评价值及设定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等级评价标准,以此为科学量化评价农业低碳发展水平提供一个简便工具,实现对低碳农业评价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对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以期为农业决策者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低碳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2006-2010年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与低碳农业发展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处于从较高碳发展水平向中碳发展水平迈进的阶段;“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水平”成为广东农业低碳发展的最大制约性因素;与全国其他9省区比较,广东省低碳农业发展综合指数属于中等偏下的位次。由此可见,当前广东省高碳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成为阻碍低碳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而坚持现有耕地的有效保护与合理拓展有效耕地面积,并因地制宜地提高农地的复种指数,对增强广东种植业的碳汇效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工业的快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人们纷纷探讨绿色发展之路.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旨在发现工业绿色转型升级中的薄弱环节,设计评估工业的绿色发展状况的指标,引导工业绿色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文章借鉴脱钩理论的核心理念,分析资源环境的特征指标,利用工业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变化对工业产值的弹性脱钩值作为考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动态指标,建立包括工业资源环境压力、工业资源环境弹性脱钩和工业发展绿化度3个方面的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评价分析.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对于评价工业绿色发展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结果合理、可靠.对广东各地的实证评价分析显示,广东省工业总体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高压力水平下,逐步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型.但由于各地工业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约束目标不同,工业绿色发展的进程也存在较大区域差异.资源环境约束严格的珠三角核心区工业绿色发展情况相对其他地区较好,属高绿化度高资源环境压力的绿色发展模式.资源环境约束较严格的粤北山区工业转型升级也有明显进展.而在资源环境约束管理不大的珠三角非核心区与粤西地区中,江门和湛江工业绿色发展相对较好,肇庆和茂名一般,惠州和阳江工业呈粗放发展,粤东地区除汕头外,工业粗放发展趋势明显.因此,各地应制定针对性措施,促进工业结构调整,限制高消耗、重污染型行业发展,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推进高消耗、重污染型行业的生态化转型,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  相似文献   
999.
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依托,故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中国沿海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旅游化程度可以反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为探求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态势和规律,首先,在构建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2000—2010年沿海11省(区)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法分别对两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基于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及其协调指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它们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最后,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运用GM(1,1)预测模型对中国沿海区域未来15 a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耦合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沿海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在2000—2010年间一直处于拮抗期,但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广西省将在2015年前先后由低水平的拮抗期跨入良性耦合阶段,而其他省(区)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拮抗期,且天津市、辽宁省和海南省两个系统的耦合度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工气候箱和大田试验观测结果,探讨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低温冷害气象指标确定技术,将冬季黄瓜生产低温冷害分为无灾、轻灾、中灾和重灾4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对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低温冷害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省各级冷害出现日数随着低温冷害程度的加重呈减少的趋势,但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鲁北、鲁西北北部、鲁中北部以及半岛内陆地区遭受低温冷害风险较高,半岛东部沿海、鲁西南、鲁南及鲁东南沿海区域风险较低,其他地区属于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