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拆网政策为例,通过渔民的围网博弈过程,分析补贴在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由于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公共物品特点,导致自然保护区陷入公地悲剧陷阱。一次性补贴在激励渔民放弃过度围网行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长期而言,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公共物品特征仍然存在,渔民在生产决策过程中仍然有"搭便车"的可能,单纯采用补贴政策不仅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反而会导致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更多地发生。从博弈分析来看,要完全避免自然保护区的公地悲剧,应当以补贴为基础,结合政府的严格管理,进行其他制度创新,以实现保护的长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2.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key, cross‐cutting findings concerning watershed‐scale cost‐effective placement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emerging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Conservation Effects Assessment Project (CEAP) competitive grants watershed studies. The synthesis focuses on two fundamental aspects of the cost‐effectiveness problem: (1) how to assess the location‐ and farmer‐specific costs of BMP implementation, and (2) how to decide on which BMPs need to be implemented and where within a given watershed. Major lessons learned are that (1) data availability remains a significant limiting factor in capturing within‐watershed BMP cost variability; (2) strong watershed community connections help overcome the cost estimation challenges; (3) detailing cost components facilitates the transferability of estimates to alternative locations and/or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4) implicit costs vary significantly across space and farmers. Furthermore, CEAP studies showed that (5)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provide workable ways to identify cost‐effective BMP placements; (6) tradeoffs between total conservation costs and watershed‐scale cost‐effective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s are commonly large; (7) quality baseline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to solving cost‐effectiveness problem; and (8) systemic and modeling uncertainties alter cost‐effective BMP placements considerably.  相似文献   
173.
为了对黄姜皂素产业主要生产工艺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最优生产工艺,建立了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多准则妥协解排序(VIKOR)黄姜皂素生产工艺评价模型.首先,利用熵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各评估准则的客观权重;然后,通过博弈论模型对主客观权重进行科学化组合,得到综合权重;最后,将该模型运用在黄姜皂素产业主要生产工艺的评价上,得到了4种生产工艺的综合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VIKOR模型对4种生产工艺的评估结果与利用其他评估模型所得结果一致,该模型能全面考虑各项评估准则及评估对象与最优工艺和最劣工艺的关系,评估过程更为科学、完整;同时,其计算过程简洁,提高了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174.
为了有效减少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考虑政府监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基于有限理性条件下双方互动关系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动态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其稳定策略.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仿真分析在动态监管策略及外部变量调整条件下的演化博弈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强弱监管的成本差、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的...  相似文献   
175.
针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逐步提高的同时,环境质量却持续恶化的现状,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出发,揭示了参与方之间的关系是由其经济关系决定的,取决于参与方之间的交易成本和经济收益.选用经典博弈论中的信号博弈模型对中国的环评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参与四方(政府、企业、环评单位、公众)的行动,得出博弈均衡解,按照博弈的转化条件,获得将现有均衡转变为最优均衡状态的博弈方法.分析发现,模型存在2个均衡解.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处在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状态,而追求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状态,显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将公众作为参与方加入到模型后,通过计算模型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变化,表明完善的公众参与体制可以实现模型均衡转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6.
我国自2017年开展“车让人”活动以来,斑马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本文经统计发现,近两年交通事故量并未明显降低,即“车让人”虽有效控制了斑马线事故,但并未明显影响整体交通安全形势。为此论文设计了3种人车博弈仿真实验,分析不同典型情况下的礼让司机心态:在没有规定车让人时,积极礼让率约20%;在规定车让人时,积极礼让率约50%;当给予司机正向反馈时,积极礼让率约70%,仿真结果验证了:如果没有很好地兼顾司机情绪,“车让人”并不能实现本质安全,即大量交通事故只不过是从斑马线推移到了公路的其他地方(事故外溢)。论文最后建议在斑马线处分别设计给司机和行人阅读的2套标语,综合调控司机心境,有效防控“斑马线事故外溢”。  相似文献   
177.
曹志强 《安全》2020,(3):66-70
为探究小微企业组织内部安全知识共享机制,提高小微企业的安全氛围。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员工群体之间的安全知识共享博弈关系,选取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构建安全知识共享模型,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员工关系融洽系数、领导的重视程度对演化结果呈正相关关系;安全知识的分享成本则与演化结果呈负相关关系。并为促进安全知识共享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8.
为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时间内,使各应急物资调配中心的物资在最短时间内高效地运往各受灾点,最大程度地平衡受灾程度不同的受灾点群众对应急物资救援的心理满意度,构建以应急物资救援时间最短为目标的上层模型;通过借鉴前景理论量化受灾群众的心理满意度,在考虑各受灾点对有限应急物资存在竞争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下层非合作博弈模型;设计遗传算法求解上层模型、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下层模型的层次混合算法。结果表明:构建的多应急物资调配中心多受灾点的非线性整数双层规划模型,使应急物资的调配具有时效性,且更加客观地衡量各灾点物资调配的公平合理性,该模型为应急物资调配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9.
环境信息公开是大数据信息时代环境治理的新型工具,我国在立法和实践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准确把握其发展脉络、现实状况和驱动因素,是有效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发挥其治理效果的先决条件。基于2008—2017年120个城市的PITI指数,采用空间数据探索分析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正处于向中等水平过渡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呈现“沿海-内陆”梯度递减特征。②我国环境信息公开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显著的空间“俱乐部”分布格局,区域内部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区域间辐射带动作用较弱。③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投入强度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良好的企业绩效和教育水平、较高的社会舆论和环保监督压力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促增效应;较差的空气质量和较高的工业污染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而提高外资引入和环保执法力度则表现出较弱的负向作用。沿海城市和智慧城市的促进作用相对较高,资源型城市则较低。④环境信息公开在时间、空间和时空维度上分别表现出叠加效应、同群效应和示范效应。因此,应逐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体制机制,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提高公众互动参与和监督,强化环保指导帮扶和监管执法,构建环境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0.
为了探讨突发水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合作问题,构建突发水灾害应急管理的异质主体网络体系,分析各异质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异质应急主体行为选择——合作与不合作行为对应急合作达成的演化影响,将演化博弈理论应用到水灾害应急管理中,建立相应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对主体博弈形成的动力系统进行系统仿真。最后,根据演化博弈结果得出,中央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和对不合作主体从重处罚将有利于良好合作秩序的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