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93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浮顶油罐油气惰化防火防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浮顶油罐的油气空间进行惰化,是一种新的油罐防火防爆方法。向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间的油气空间中加入氮气,可缩小浮顶油罐的一、二次密封之间环形空间油气的爆炸极限的范围。根据这一原理,通过模型实验对大型双重密封型浮顶油罐的油气空间进行了氮气惰化保护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油气空间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会随着氮气通入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油气的体积分数则逐渐降低。氮气通入开始一段时间,环形空间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会迅速上升,油气体积分数迅速下降。但随着氮气通入时间的增长,氮气体积分数的上升和油气体积分数的下降速度都会趋于平缓。另外当入口处氮气流量从27Nm3/h变化到54Nm3/h时,为使油气体积分数下降至油气爆炸下限1%所需氮气持续通入的时间也从300分钟左右下降至20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282.
通过锅炉爆炸事故的实例分析,阐述了锅炉在生产、安装、验收、使用、管理等方面必须遵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才能消除锅炉爆炸的隐患,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83.
煤矿瓦斯爆炸主要原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长径比为7,横截面积为1m~2,一端开口的7m~3的爆炸试验装置,停放成下斜、水平和上倾状态,模拟一段煤巷道的走向。用和瓦斯气具有相同比重的天然气作为试验的可燃气体,在上述试验装置内进行了一系列爆炸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煤矿向下倾斜的巷道对瓦斯气的自洁作用可保证不集存大量瓦斯气,是安全的;水平走向的巷道在有合适的通风情况下也是安全的;向上倾斜的巷道有集存瓦斯气的自恶化作用,会造成较强的爆炸。  相似文献   
284.
碳二馏分加氢反应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第七版 ) ,对碳二馏分加氢反应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计算和评价 ,其结果表明 ,该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等级为“非常大”。为了降低该装置的危险程度 ,笔者提出了采取有效的安全补偿措施 ,以降低单元的危险程度的新思路。通过分析表明 ,针对部分补偿系数对装置进行安全改进 ,能有效地降低其危险性等级 ,同时可以为避免重大危险源火灾爆炸事故 ,提供切实可行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285.
爆炸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论是矿山工程、隧道工程中钻孔爆破效率的提高、工程爆破领域爆破振动参数的预测,还是最近一系列高技术常规局部战争中钻地炸弹对地下坚固目标的破坏,在不考虑岩石中强爆炸引起的光子和电磁辐射等极端效应情况下,都亟待要求对岩石中爆炸引起的应力、变形及其它运动参数和破坏效应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只能达到大致的机理及景象的定性认识和描述,定量上的确定存在数量级的误差,尤其是爆炸和冲击的近区,误差更大。其原因在于岩石中爆炸产生的变形和破坏特征,不仅与作用时发生相应的物理及力学运动密切相关,而且强烈地受岩石自身构造缺陷水平及其变化的制约。本文概述了爆炸作用下岩石的动力变形与破坏研究之现状。研究中考虑了岩石的构造特点及其对基本力学性状的影响,并简述了其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86.
根据江西宜春市某煤矿因电流短路,电火花引爆矿井瓦斯,致使4人死亡的事实,提出了防止爆破线短路的注意事项和接线方法,以杜绝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7.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s of vent ducts on reduced explosion pressures is described. Experiments were made using an 18.5m3 explosion vessel and a modified 20 1 sphere, with dusts having Kst values ranging from 144 bar ms−1 to 630 bar ms−1. The vent area/vessel volume ratio bursting pressure of the vent cover, and the length to diameter ratio of the vent duct have been varied. Straight vent ducts, and ducts containing sharp 45° and 90° bends have been used.A simple model to describe the effect of vent ducts on the reduced explosion pressure has been deriv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ment is shown to be satisfactory in nearly all cas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guidance on the effect of vent ducts already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88.
本文运用美国道化学公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MIBE装置进行定量化的安全评价,说明装置建成后,其固有的危险便客观存在,由于设计时采用了一些安全措施,起到了安全补偿作用,使实际的危险程度达到可接受的范围;同时通过评价,识别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完善安全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装置的风险度。  相似文献   
289.
地下储罐爆炸事故源强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能量释放的角度出发,以爆炸理论为基础,利用爆破技术中已得出的结论,着重研究地下储罐爆炸事故源强的估算方法。确定各种伤害效应的安全距离,为预防事故和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0.
Current status and expected future trends in dust explosion research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spite of extens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to prevent and mitigate dust explosions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this hazard continues to threaten industries that manufacture, use and/or handle powders and dust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s. Lack of methods for predicting real dust cloud structures and flame propagation processes has been a major obstacle to prediction of course and consequences of dust explosions in practice. However, work at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s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is now on its way. This requires detail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dust cloud generation and combustion.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how this kind of work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ans fo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dust explosions in practice. However, progress in other area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e.g. ignition prevention.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inherently safe process design, building on knowledge in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of systematic education/training of personnel, is also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