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89篇 |
免费 | 1104篇 |
国内免费 | 20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28篇 |
废物处理 | 242篇 |
环保管理 | 1922篇 |
综合类 | 5772篇 |
基础理论 | 1376篇 |
环境理论 | 16篇 |
污染及防治 | 743篇 |
评价与监测 | 803篇 |
社会与环境 | 675篇 |
灾害及防治 | 6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291篇 |
2022年 | 451篇 |
2021年 | 506篇 |
2020年 | 482篇 |
2019年 | 477篇 |
2018年 | 405篇 |
2017年 | 498篇 |
2016年 | 590篇 |
2015年 | 586篇 |
2014年 | 627篇 |
2013年 | 801篇 |
2012年 | 886篇 |
2011年 | 996篇 |
2010年 | 646篇 |
2009年 | 684篇 |
2008年 | 575篇 |
2007年 | 725篇 |
2006年 | 638篇 |
2005年 | 532篇 |
2004年 | 409篇 |
2003年 | 413篇 |
2002年 | 338篇 |
2001年 | 271篇 |
2000年 | 215篇 |
1999年 | 225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67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07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10篇 |
1972年 | 18篇 |
1971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我国森林资源及其产品流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论文运用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基于我国森林资源产品的产量、贸易量统计资料,采用统一的“原木当量(m3)”单位,沿森林资源采伐→资源产品加工→资源产品消费链,研究了我国“九五”期间主要森林资源产品的流动状况。结果表明,我国“九五”期间年均消耗森林资源16962×104m3,其中48.3%来自国外;本国森林资源主要流向原木、锯材、人造板加工制造行业,仅有9.3%用于制浆造纸;而纸类产品所用的森林资源主要依赖于进口;终端消费中75%的森林资源产品用于建筑装修、家具生产和包装3个主要消费项。因此,认为我国必须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纸类产品中的森林资源用量,以提高我国森林资源流动的经济效益;资源战略上既要充分利用国外森林资源,又要提高我国资源供给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评价地下水质量——以邯郸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邯郸市地下水主要污染指标年均值进行了探索性评价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综合携带了全部信息的91.374%。通过对这5个新的综合指标进行分析,确定了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同时根据其综合得分对地下水进行分级,分析了其变化趋势,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我国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研究和分析我国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今后煤中的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强调加强煤中的微量元素赋存状态方面研究仍是今后煤中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7.
独立提出并研究开发了一种密度控制和区域分解相结合的四边形网格自动生成方法 ,简称区域分解法。以区域分解法为基础 ,自主开发了商品化网格自动生成 /再生成软件AU TOMESH ,并已经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了软件著作权登记。介绍区域分解法和软件AU TOMESH ,并给出多个划分实例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静态实验考察了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影响,同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构造了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高溶解氧条件下,底泥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P<0.01),脱氢酶活性高于背景值;厌氧条件下脱氢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缺氧组及背景值(P<0.05);缺氧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及厌氧组(P<0.05);蛋白酶活性受溶解氧水平变化的影响较小。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表明,溶解氧变化对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溶解氧组>厌氧组>缺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下,底泥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地,高溶解氧条件下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高溶解氧组及缺氧组底泥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升高,厌氧组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降低。总之,高溶解氧条件更有利于形成底泥有机物完整的代谢循环,提高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