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8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1602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327篇
综合类   734篇
基础理论   19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2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两类常用森林火灾蔓延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两类常用的森林火灾蔓延模型--邻接单元模型和波动传播模型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对作为离散模型的邻接单元模型和作为连续模型的波动传播模型的优、缺点作了系统的总结,并分析了它们对系统精度、实时性、复杂性、全局适应性、计算可靠性和整个模拟系统结构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两类模型在性能上的优势和局限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为了提高蔓延模型的性能,并使其不受火行为和地理要素复杂性的限制,有必要取长补短,通过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2.
根据统计资料对不同类型建筑在不同防火措施下发生火灾的概率研究,得出了各类建筑达到轰燃的概率.基于蒙特卡罗随机有限元方法,引入材料高温本构关系、截面尺寸和计算模型系数等的变异性,按照ISO标准升温曲线升温,给出了单构件轰燃下的失效概率计算方法.最后,将设计基准期内建筑物达到轰燃的概率与单构件轰燃下的失效概率组合,给出了设计基准期内建筑构件在火灾下的失效概率公式.  相似文献   
83.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影剧院人员疏散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大型公共场所临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有实际意义.分析以往影剧院火灾事故可以发现,不正确的疏散逃生行为所引起的通道堵塞,是导致人员大量伤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应用STELLA系统软件,建立了基于粗网络模型的人员疏散模型.以影剧院发生火灾为例,分析了采取不同疏散策略所产生的避难效果差异,找出了最佳的疏散策略.所提研究方法和建立的模型,对于合理设计疏散路线和优化建筑物的出口与通道结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前,处理高分子材料的一些传统方法,如焚烧法、掩埋法、熔融共混挤出法、回收利用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给环境保护带来严重的困难。因此,开发环境可接受的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生物降解高分子是指通过自然界或添加的微生物的化学作用,将高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再进入自然的循环过程。论述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医学、农业、包装业和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5.
张子洋  朱杰 《安全》2019,40(7):54-57,62
城市消防规划作为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助力城市现代化进程、推动城市综合安全智慧网络形成的重要基石。通过对凉山州各地貌地区消防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凉山州的实际情况及全州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综合性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的需要,提出了能满足全州消防安全需求且能够有效指导城市消防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6.
李引擎 《安全》2019,40(8):1-8,80
火灾科学是系统的科学,它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从科学发展和现实角度,提出当前的火灾科学在城市消防规划、高大空间建筑防火设计综合方法、多层地下交通枢纽防火研究、安全疏散心理和机理研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关联研究、建筑防排烟技术研究、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研究等10个技术领域需深入研究的课程,以最终实现基础理论、实用方法、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87.
吴超 《安全》2019,40(1):1-6,81
安全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大交叉综合学科,为促进安全科学的快速发展,运用科学学思想和知识溯源等方法,从安全学科建设的高度,首先阐述交叉科学的属性、研究层次、交叉形式、知识命名和现有交叉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科学研究的创新思路、安全科学研究的多视角与分类和安全科学研究成果的多样性特征,最后给出了安全科学新分支创建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了解交叉学科的基础问题,才能理解安全科学的发展,才能快速地创新安全科学。  相似文献   
88.
彭俊豪  施式亮  刘勇  王阳  曹建 《安全》2019,40(8):28-31
为了准确探究城乡接合部居民楼火灾事故致因机理,预防与控制城乡接合部日常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引发火灾事故的有效途径,建立信息面更全、实际性更强的火灾风险评估模型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基于湖南省某地发生火灾事故的实际情况,根据事故树分析法,以城乡接合部居民楼火灾事故为顶事件构建事故树,计算得到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研究城乡接合部居民楼火灾事故的发生模式、致因因素及影响程度,为改善城乡接合部居民楼火灾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89.
How do youth learn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efforts to study and change the school food system? Through our participatory youth action research (YPAR) project, we move beyond the “youth as consumer” frame to a food justice youth development (FJYD) approach. We track how a group of youth learned about food and the public policy process through their efforts to transform their own school food systems by conducting a participatory evaluation of farm-to-school efforts in collaboration with university and community partners. We used the Photovoice research method, placing cameras in the hands of young people so that they themselves could document and discuss their concerns and perspectives. The research was designed to gain insight about youths’ knowledge of food, health, and community food systems. Drawing upon the youth group’s insights, we build a framework for building critic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FJYD.  相似文献   
90.
In a world of shrinking habitats and increasing competition for natural resources, potentially dangerous predators bring the challenges of coexisting with wildlife sharply into focus.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among authors trained in th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d natural sciences, we reviewed current approaches to mitigating adverse human–predator encounters and devised a vision for future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and mitigating such encounters. Limitations to current approaches to mitigation include too much focus on negative impacts; oversimplified equating of levels of damage with levels of conflict; and unsuccessful technical fixes resulting from failure to engage locals, address hidden costs, or understand cultural (nonscientific) explanations of the causality of attack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to better frame and successfully mitigate negative human–predator relations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need to consider dispensing with conflict as the dominant framework for thinking about human–predator encounters; work out what conflicts are really about (they may be human–human conflicts); unravel the historical contexts of particular conflicts; and explore different cultural ways of thinking about animals. The idea of cosmopolitan natures may help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think more clearly about human–predator relations in both local and global context. These new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research practice include a recommendation for focuse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he use of new approaches, including human‐animal geography, multispecies ethnography, and approaches from the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 notably environmental history. Managers should think carefully about how they engage with local cultural beliefs about wildlife, work with all parties to agree on what constitutes good evidence, develop processes and methods to mitigate conflicts, and decide how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se. Demand for immediate solutions that benefit both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favors dispute resolution and technical fixes, which obscures important underlying drivers of conflicts. If these drivers are not considered, well‐intentioned efforts focused on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will f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