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7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 针对颤振信号信噪比低、模态密集、非平稳的特点,发展一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颤振试飞信号的时频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近年来新发展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方法把复杂信号分解为单一组分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再对其进行希尔伯特变换,求得每一阶本征模函数的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从而进行信号的时频分析。结果 仿真算例验证了基于VMD的时频分析方法在展现非平稳信号时频特征方面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颤振试飞的异常振动数据,可得到准确清晰的时频图,很好地展示出外挂物的极限坏振荡过程。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颤振试飞信号时频分析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分析异常数据,确定故障来源,为后续问题解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2.
基于FRAM-AHP法的公务航空飞行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分析公务航空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利用改进后的功能共振事故模型(FRAM)对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行系统和量化分析。建立了功能共振事故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功能模块上游功能输出和下游功能输入端的表型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权重来识别上下游主要的表型,从而找到功能模块间的失效连接,确定事故主要原因。利用该模型对某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行分析,确定了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公务机场保障能力不足、机组疏忽大意、飞行部教学训练大纲缺失、飞行部QAR译码能力不足、机务航前检查不足、机组起飞决策不当等。研究表明,FRAM-AHP法可以为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一步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3.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污染物测试方法———激光质谱法的原理和特点。我们应用这一方法对机动车尾气进行了初步探测 ,得到了 2 6 6nm激光作用下汽车尾气的激光电离质谱图 ,并对摩托车发动机运行状态与苯系列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54.
机械原因飞行事故诱因的分析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预防机械原因飞行事故,提高安全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提出机械原因飞行事故诱因的分析与预测方法。首先借鉴"瑞士奶酪"模型的思想,建立了机械原因飞行事故诱因分析分类体系;而后构建了事故的二进制矩阵,通过进行比例矩阵分析和单一聚类分析来辨识重要的单诱因、两两诱因组合和事故主要诱发模式;最后采用Bootstrap方法对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辨识出机械原因飞行事故中的重要单诱因、两两诱因组合和主要诱发模式,并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进而对制订事故防控预案,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为电子吊舱热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实测数据支撑.方法 在电子吊舱内部不同位置部署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并配套具有统一时标的参数采集设备,采集不同季节、不同飞行工况下电子吊舱内部的温度数据,获取舱内温度环境参数.结果 当飞行工况稳定时,电子吊舱内部环境温度的稳定时间约为1200 s,稳定值与当地大气总温的差别小于3℃.在不同飞行工况下稳定飞行时,舱内温度高于当地大气静温.以高空(11 km)飞行工况为例,当地大气静温为?50~?60℃,由于舱体蒙皮受气动加热影响,舱内环境温度仍维持在?40℃以上.结论 飞行工况不同,吊舱内部环境温度有显著差别,随飞行工况变化,吊舱内部环境温度的变化相对滞后,其响应速度与材料导热能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提高再入体实验室模拟再入飞行振动环境的等效性,确保地面环境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首先分析再入飞行过程中受脉动压力等因素影响诱发的振动环境载荷特征。其次,基于飞行实测数据,分析再入飞行振动响应的空间分布规律和频域能量分布特征。最后,将飞行试验实测数据与传统实验室振动模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载荷传递规律、空间分布规律、频谱特征等方面对主要关注区域"天地"响应存在的差异进行探讨,研究实验室等效模拟再入飞行振动环境的因素。结果针对特定的再入体结构,设置有限等效响应目标点,通过对试验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夹具优化设计、试验控制方式、振动台激振模式等多方面综合研究,可以提升再入飞行振动环境模拟等效性。结论提出了以"天地一致性"为目标的工程可行措施和实验室振动试验等效原则,为再入飞行振动环境的实验室等效模拟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高原高寒环境对直升机航电系统试验的影响、应对以及直升机环境适应性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分析高原高寒环境对直升机航电系统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直升机航电系统在高原高寒环境下适应性评价值。结果直升机高原高寒适应性可分为两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其中高原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权重为0.7983,高寒适应性的权重指标为0.2135。某直升机高原高寒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值为0.7692,适应性综合评价为较好。结论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都会对航空装备的试验和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航空装备乃至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直升机航电系统高原高寒环境适应性评价,提高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58.
为定量、直观地反映空管运行指挥对飞机温室效应的影响,首先基于快速存取记录器(QAR)记录数据建立飞行参数与飞行轨迹的BP神经网络匹配模型;然后基于QAR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之后建立了温室效应表征参数计算模型;最后根据雷达模拟机上的飞行航迹试验数据,估算出污染物排放量和总温变潜势大小,并对不同管制员的指挥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油耗估算模型计算得到的燃油流量估算值和QAR记录的真实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运用油耗指标与温室效应指标评估管制员水平结果不同.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定量分析空管运行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飞机作为航空产品,使用维护成本在全寿命周期费用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将使用维护成本折算为备件的采购和维修成本,在设计阶段通过基于备件的分析,分类计算在不同飞行强度下各种备件的采购和维修费用,从而确定飞机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所能执行的最经济的飞行强度。以某型飞机为例,提出了一种最经济飞行强度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在设计阶段规划飞机的使用和维护保障。  相似文献   
60.
基于布朗运动的自由飞行下碰撞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飞行是解决空域拥挤的有效方式,为保证飞行安全,对自由飞行下的碰撞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假设自由飞行下飞机的定位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建立2架飞机水平投影面和垂直投影面的随机运动学模型;其次,当2架飞机在2个投影面上的相对运动距离同时小于最小安全间隔时认为碰撞发生,据此建立飞行碰撞风险模型,并利用欧拉(Euler)方法求解;最后,通过Matlab对一算例进行计算,得出碰撞风险概率。将计算结果与实际安全目标等级对比,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