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1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373篇
安全科学   261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732篇
综合类   1311篇
基础理论   321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424篇
灾害及防治   47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特征、形成机理和预测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0,他引:49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气候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从东亚气候系统海一陆- 气相互作用的观点,结合1998年夏季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特大洪涝发生的具体实例分析了我国气候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回顾了目前我国气候预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气候灾害预测研究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82.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的有效执行,应立足于具体规制工具的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涉及三个主要法律领域——物种保育法、自然保护地法和生物安全法,从法律规范层面分析,这三个法律领域对规制工具的偏好与选择呈现出"硬者极硬,刑罚优先,软者无力"的整体格局。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对现行规制工具进行检验,物种保育法和自然保护地法应以规制领域的去极端化为导向进行规制工具更新,一方面要软化甚至去除极硬规制,与此同时应建立完善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柔性规制工具,赋予其可操作性,使之柔而有力。  相似文献   
983.
上海市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叶田  杨海真 《四川环境》2005,24(3):15-18
本文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概念和方法对上海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为3.3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上海市生态赤字的一系列措施,最后对模型的完善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4.
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河段范围5处取水口为采样目标,沿相应工程干流采集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和美国环保局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法(HRA),分析了5处取水口水中3种酞酸酯(PAEs)的含量及健康风险性。结果表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5处取水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均可检出,且丰水期仅DEHP含量显著高于枯水期,但含量均未超过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水中DEHP、DBP、DEP经饮水途径非致癌风险小于1,DEHP致癌风险小于10~(-6),均满足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健康风险值小于10~(-6)),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 0×10~(-5)a~(-1))。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饮用水源水中DEHP、DBP、DEP污染风险较小。由于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江水体普遍可检出,存在着一定潜在的风险性,在航道整治过程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中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985.
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行动是“全国一盘棋”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考虑到中国各省的差异性,研究基于碳排放空间分配测算各省达峰压力,进而从达峰压力、减排现状、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资源禀赋这5个维度构建省域碳达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以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碳达峰能力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将各省划分为5个梯队.结果表明:①海南和北京等18地的碳排放空间呈现盈余,河北和山东等8地碳排放空间呈现赤字,另有浙江、安徽、河南和湖北这4地分配所得的碳排放空间与各自实际排放量相当;②发达地区碳达峰能力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其中北京和上海等地碳达峰能力尤为突出,江西和贵州等地碳达峰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最后,针对不同达峰梯队的省份,因地制宜地提出差异化达峰目标和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986.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初始砷浓度和不同nZVI投加量等条件下,nZVI去除As(III)和As(V)的动力学过程和除砷性能.结果表明,nZVI可快速有效地去除As(III)和As(V),除砷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As(III)的去除速率明显快于As(V).在砷浓度为5 mg·L-1时,As(III)去除速率常数达最大值0.30 g·mg-1·min-1,为As(V)去除速率(0.034 g·mg-1·min-1)的8.8倍.Weber-Morris粒子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nZVI除砷速率是由外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的.分析反应平衡时砷浓度测定结果,发现不同砷浓度条件下nZVI对As(III)的去除量为As(V)的1.5~2.6倍,nZVI对砷的去除量随初始砷浓度增加而降低,随nZVI投加量增加而增加.砷浓度为50.0 mg·L-1时,As(III)和As(V)去除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52.14 mg·g-1和62.02 mg·g-1,均高于传统(羟基)氧化铁对As(III)和As(V)的去除量.因此,nZVI可高效去除水中As(III)和As(V),且用于修复以As(III)污染为主的地下水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87.
邢台市畜禽粪尿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结合国内外研究,确定邢台市畜禽粪尿资源的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估算了邢台市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其中的氮磷养分的含量、CODCr含量和单位耕地负荷量,并分地区提出畜禽养殖污染负荷警报值,为邢台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88.
城市混凝土桥梁薄弱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包括高架桥、立交桥在内的大量混凝土桥梁在城市交通网络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但受环境侵蚀、交通量日益增加的影响,城市混凝土桥梁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损伤,严重甚至会导致桥梁倒塌等重大灾难事故。在分析城市混凝土桥梁的各种损伤及损伤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运营桥梁薄弱处的概念。该薄弱处是指受环境侵蚀、材料老化、荷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桥梁结构中最先发生破坏的构件或构件中的某一位置。对运营桥梁薄弱处的分析宜采用分析结构中各处的承载力下降及相应的荷载效应增加二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获得桥梁中各处抗力与荷载效应最为接近的地方,即结构薄弱处。最后,总结了城市混凝土桥梁薄弱处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89.
上海降雨特征及其对城市水情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上海降雨资料,分析了上海汛期降雨的变化和最大年日雨量极值的累积分布规律,近期降雨空间分布、暴雨频度和强降雨特征,及气候因子对水情灾害的影响。结果显示,汛期雨量大小对水情灾害影响较为复杂,大暴雨或强降雨是造成水情灾害的重要原因。初步探讨和提出了气候因子的灾害危险评估方法,并对上海各区(县)近期的暴雨灾害影响进行了危险评估;暴雨对上海地区水情灾害影响差异明显,崇明、市中心区和浦东新区暴雨灾害危险较大,南部地区的青浦、金山、奉贤和松江区危险较小。  相似文献   
990.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vulnerability of schools to floods in the Nyando River catchment (3,600 km2) in western Kenya and identifies measures needed to reduce this vulnerability. It surveys 130 schools in the lower reaches, where flooding is a recurrent phenomenon. Of the primary schools assessed, 40% were vulnerable, 48% were marginally vulnerable and 12% were not vulnerable. Of the secondary schools, 8% were vulnerable, 73% were marginally vulnerable and 19% were not vulnerable. Vulnerability to floods is due to a lack of funds, poor building standards, local topography, soil types and inadequate drainage. The Constituencies Development Fund (CDF), established in 2003, provides financial support to cover school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costs; CDF Committees are expected to adopt school building standards.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safe and resilient construction and retrofitting to withstand floods, this paper presents vulnerability reduction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ncorporating minimum standards in the on‐going Primary School Infrastructure Programme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