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近几年来我国火灾的严重性已使木材阻燃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为了提高马尾松胶合板的阻燃性能,以聚氨酯为对象,采用HRR3热释放率系统、HC-2氧指数测定仪等测定了涂覆膨胀型纳米聚氨酯防火涂料的马尾松胶合板的燃烧热释放率和氧指数,分析了纳米SiO2以及各种发泡剂对聚氨酯防火涂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它们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聚氨酯防火涂料中加入纳米SiO2,可使涂覆的胶合板燃烧失重和炭化体积明显降低,有效地提高阻燃性能,纳米SiO2用量以3%为宜.加入发泡剂可进一步提高涂料的阻燃效果和氧指数值.复合发泡剂比单一发泡剂效果好.在8种试验方案中,用尿素-双氰胺按1∶3的质量比组成的复合发泡剂阻燃效果最优,在HRR3热释放率系统测试中,涂覆的胶合板着火燃烧时间最长(69 s),达最高热释放率时间最短(130 s),热释放率峰值最低(53.45 kW/m2),氧指数值最高(55).  相似文献   
242.
采用涤纶网加工的微网膜组件与厌氧反应器结合构成厌氧微网生物反应器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了反应器在停留时间4 h、8 h和16 h、膜通量72 L/m2.h和36 L/m2.h、微网目数250目和380目条件下的运行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与进水COD的去除率成线性关系,停留时间越长,COD去除率越高,但对TN的去除影响不大;膜通量的减小有利于出水水质的变好;提高微网目数有利于提高微网动态膜的截留性能。  相似文献   
243.
生物炭是由生物质材料经高温限氧热解炭化而成的一种廉价生物材料,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不仅可以确保水体中局部区域微生物的数量优势,同时还可吸附大量的石油污染物,在水体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本研究表明,以松针为前体物制备的生物炭具有良好的石油吸附性能,吸附能力达5 g/g生物炭。枯草芽孢杆菌较适宜于人工海水中石油的降解,以此菌为目标菌研制了生物炭固定化菌剂,4周后石油去除率可达70.1%。石油4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剂对饱和烃去除率较高,周去除率达50.8%,其次为芳香烃,为30.4%,胶质和沥青质为4%左右。  相似文献   
244.
目的 获取海洋生态环境条件下火工药剂性能变化的规律,开展火工药剂在盐雾环境中的安定性试验研究,以保障火工药剂的可靠性。方法 通过SEM成像技术和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2种典型起爆药叠氮化铅(Lead Azide,LA)和斯蒂芬酸铅(Lead Styphnate,LS)在盐雾试验前后微观形貌及组分的变化,并结合DSC热分析技术,从热分解动力学角度,开展火工药剂在盐雾环境影响下失效机理的研究。结果 在盐雾环境应力的影响下,LA的长柱状晶体结构发生脆化,层裂成不规则的小片状晶型,且随着盐雾试验时间的增加,LA的热分解反应峰会逐渐前移,试验后产物组分只有Pb(OH)Cl,其本质安定性显著下降。LS受盐雾环境应力的影响,其棱柱状晶体结构会层裂为小片状晶型,且部分LS分解形成Pb3(CO3)2(OH)2,导致其安定性降低。结论 2种典型火工药剂LA和LS受盐雾环境应力因素的影响,都会发生失效分解反应,与LA相比,LS在盐雾环境下具有更加稳定的安定性能。  相似文献   
245.
珊瑚钨锡矿硅质尾矿中Cd、As、Zn、F富集迁移及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质尾矿在释放中性矿山废水(NMD)时所伴生的多元素复合污染问题值得重视。本文以桂东北珊瑚矿尾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尾矿的组构、元素富集及迁移特性,筛选出主要污染元素,并探讨尾矿胶结层对元素富集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尾矿中Cd、As、Zn及F富集程度较高、可交换态含量(易迁移释放量)较大,是主要的污染元素,而Cu、Pb、Tl产生污染的可能性较小;(2)胶结层对重金属具有再富集作用,但其对可交换态Cd、As(Tl)再富集明显,而对可交换态Cu、Pb、Zn再富集则不明显。胶结层中次生伊利石、石膏等胶结物趋向于吸附富集活性可交换态Cd、As。这表明该尾矿可能迁移释放出含Cd、As浓度较高的NMD。研究表明,硅质尾矿风化释出NMD的同时,可能伴生Cd、As、Zn等重金属以及F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246.
为提高相变调温防护服的阻燃性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统开展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选取2种相变温度的相变微胶囊、2种阻燃基布,利用干法涂层工艺制备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选取2种阻燃剂,以45%和75%的比例涂覆在相变微胶囊涂层的表面,制成16种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基于锥形量热仪进行涂层织物阻燃性能测试,分析阻燃剂对涂层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阻燃整理的涂层织物相比,有机硅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42.22%,磷氮型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25.07%,并且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总热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另外,有机硅型阻燃剂明显降低了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量,而磷氮型阻燃剂有效地延长了织物开始释放热量的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因此,2种阻燃剂从不同角度优化了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了相变调温防护服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47.
棉织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ISO14000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棉捉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评估,并将结果汇总计算,比较分析了在棉织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阶段,从而为棉织品的生态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8.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NTA(氨三乙酸)和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三种螯合剂诱导下,土壤溶液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和重金属浓度的动态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5 mmol·kg-1螯合剂能极显著地增加土壤溶液中TOC的含量和Cu,Zn,Cd,Pb的浓度.土壤溶液TOC含量从第2天达最大后就随时间呈一阶指数衰减函数y=y0 Ae(x-x0)/t变化,衰减因子大小顺序为tEDTA>tNTA>tEDDS.土壤溶液中Cu,Zn,Cd和Pb浓度的动态变化也有与TOC相似的规律,并且两者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结果还表明,螯合剂对重金属的活化能力与其相应金属螯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e基本一致,为EDTA>EDDS>NTA,因此,在螯合诱导强化植物提取中NTA和EDDS的潜在环境风险比EDTA要小.  相似文献   
249.
应用织物填料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改造中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织物填料的高效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城市污水厂,传统活性污泥法改造中试。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特点、参数及其运行效果。通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持续稳定。在污水量为1·4×104m3/d,曝气池停留时间1·89h、气水比减少一半的情况下,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BOD5、CODCr、SS出水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除磷脱氮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高于50%,对总磷的去除率高于70%。该方法适宜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改造。  相似文献   
250.
MIL-53(Fe)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and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carboxylated polyester (PET) fiber by an optimized conventional solvothermal or industrialized high temperature pressure exhaustion (HTPE) process to develop a PET fiber supported MIL-53(Fe) photocatalyst ([email protect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 (PVA) in water under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visible irradiation. On the basis of several characterizations, [email protected] was tested for the photocalytic ability 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It was found that temperature elevat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formation and deposition of MIL-53(Fe) with bett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However, higher temperature than 130°C was not in favor of its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urface carboxyl groups of the modified PET fiber could cause a liner improvement in MIL-53(Fe) loading content and photocatalytic ability. High visible irradiation intensity also dramatically increased photocatalytic ability and PVA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email protected] Na2S2O8 was used to replace H2O2 as electron acceptor for further promoting PVA degradation in this system. [email protected] prepared by HTPE process showed higher MIL-53(Fe) loading content and slightly lower PVA degradation efficiency than that prepared by solvothermal process at the same conditions. These findings provided a practical strategy for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the supported MIL-53(Fe) as a photocatalys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