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安全科学   35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750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153篇
社会与环境   114篇
灾害及防治   1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江年最高水位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西江洪水发生的特征进行分析表明,洪水发生频率高,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并与流域面雨量密切相关。利用前期环流场、海表温度(SST)场及环流特征量资料选择初选预报因子,然后对初选预报因子作EOF分解构造综合预报因子,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西江年最高水位预报模型,并对预报模型进行独立样本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对历史样本拟合精度高,试报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可在汛期预测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32.
任何事故发生之前都有一段发展演变的过程.当失误不断积累,超过系统或组织自身的自适应能力以后,一旦激发事件出现,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本文在分析事故致灾条件的基础上,将其前期发展过程分为了7个阶段,得出了事故前期发展过程流程图.  相似文献   
33.
以人为本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保障人的生命更安全、更健康 ,生活更幸福 ,既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目的 ,也是人类生活的必然需求。但是 ,人民提高生命质量的安全需求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通过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史进行深入分析发现 ,人的安全需求与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有相似之处 ,虽然内涵不同 ,但需求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当一种低层需求得到满足后 ,更高层次的需求就占据支配地位 ,成为人的行为激励因素。笔者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安全需求层次类型、每一层次的特征、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 ,其结果有助于安全管理有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地进行宏观决策和微观调控 ,也有助于更好地增加安全投入 ,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把握人性化需求规律 ,对保护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处理好人的生命价值与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阐述了安全预警技术和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将对实现重大危险源安全监察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5.
数字城市中的气象灾害预警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夏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110-115
提出数字城市中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是:在恰当的时机,以有效的方式,向处于风险之中的人群或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预警信息;判断的原则是:气象灾害的有效预报时间要大于预警系统的响应时间.数字城市中气象灾害预警的基本对策是:天气监测实时化、预警预报精细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信息服务个性化.  相似文献   
36.
The phenomenon of Batesian mimicry, where a palatable animal gains protection against predation by resembling an unpalatable model, has been a core interest of evolutionary biologists for 150 years. An extensive range of studies has focused on revealing mechanistic aspects of mimicry (shared educ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predators) and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mimicry systems (co‐operation vs. conflict) and revealed that protective mimicry is widespread and is important for individual fitness. However, according to our knowledge, there are no case studies where mimicry theories have been applied to conservation of mimetic species. Theoretically, mimicry affects, for example, frequency dependency of predator avoidance learning and human induced mortality. We examined the case of the protected, endangered, nonvenomous smooth snake (Coronella austriaca) that mimics the nonprotected venomous adder (Vipera berus), both of which occur in the Åland archipelago, Finland. To quantify the added predation risk on smooth snakes caused by the rarity of vipers, we calculated risk estimates from experimental data. Resemblance of vipers enhances survival of smooth snakes against bird predation because many predators avoid touching venomous vipers. Mimetic resemblance is however disadvantageous against human predators, who kill venomous vipers and accidentally kill endangered, protected smooth snakes. We found that the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of the adders in Åland is very low relative to its smooth snake mimic (28.93 and 41.35, respectively).Because Batesian mimicry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mimic only if model species exist in sufficiently high numbers, it is likely that the conservation program for smooth snakes will fail if adders continue to be destroyed. Understanding the population consequences of mimetic species may be crucial to the success of endangered species conservation. We suggest that when a Batesian mimic requires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planners should not ignore the model species (or co‐mimic in Mullerian mimicry rings) even if it is not itself endangered. Implications of mimicry for Conservation of the endangered smooth snake  相似文献   
37.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沉积物中氮素的"源-汇"关系密切,本研究选取三峡典型支流澎溪河消落带上、中、下这3个水文断面,160 m和170 m两个水位高程,0~20、20~40、40~60、60~80、80~100 cm共5个深度的沉积物样品,通过研究其总可转化态氮(TF-N)与各形态可转化态氮含量及分布特征,旨在揭示周期性水位变化对消落带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澎溪河消落带沉积物总氮含量在313.02~3 255.53 mg·kg-1之间,空间分布上呈上站位(渠口)中站位(高阳)下站位(双江)的趋势;总可转化态氮含量范围为288.54~1 123.27mg·kg-1,均值为639.40 mg·kg-1,空间分布趋势与总氮一致;TF-N中各形态氮的大小顺序为:OSF-N(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IMOF-N(铁锰结合态)CF-N(碳酸盐结合态)IEF-N(离子交换态).沉积物中TF-N主要以OSF-N(50.9%)和IMOF-N(33.3%)形态存在.OSF-N很难释放,不易参与氮循环.IMOF-N受水文条件影响显著,表现为在低水位高程和下采样站位沉积物中含量更低.淹水胁迫、水体富营养化等情况下氧含量较低,相对还原条件下有利于其向水体释放.而TF-N及其形态分布在垂直深度上无显著差异.可见,三峡库区特殊调蓄水制度加速了澎溪河下游、低水位高程消落带沉积物中IMOF-N向水体的释放.  相似文献   
38.
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五分制综合评分法,构建了危险废物焚烧厂环境污染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选址、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制定了31个评价指标,并归纳为8个准则层指标群,通过计算权重和对评价指标的赋分,实现对危险废物焚烧厂环境污染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平的量化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华南某市两家危险废物焚烧厂的环境污染控制与风险管理水平分值分别为3.34和4.38,分别处于良好和先进的水平。  相似文献   
39.
某工业园区综合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5.0×104m3/d,原设计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需将出水标准提高到一级A排放标准.分别采用混凝沉淀法和高级氧化法深度处理二级生化出水.小试试验结果表明:二级生化出水CODcr在62~75 mg/L左右,PAC、Al2(SO4)3及PFS三种絮凝沉淀药剂处理出水CODcr去除效果均不明显,不能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芬顿催化氧化的pH=5,FeSO4+H2O2投加量为(200+100)mg/L;臭氧氧化的O3投加量33 mg/L,其出水CODcr均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0.
选取90Sr、239Pu和14C为代表核素,采用单参数变分法对某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环境影响评价中与核素迁移相关的主要评价参数开展了参数灵敏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低中放处置场而言,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中主要评价参数的选择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不确定度及敏感度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