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265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570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试验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在有机冲击负荷和水力冲击负荷发生变化时,ABR各格室所受到的影响,并对该反应器耐受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BR适宜于生活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972.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NaCl盐度对耐盐脱氮污泥硝化功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瞬时盐度冲击对氨氧化细菌(AOB)、亚硝酸氮氧化细菌(NOB)的抑制及恢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中NaCl浓度为0~50g/L时,AOB几乎没有影响,NOB影响较小。当NaCl浓度为60 g/L时,AOB影响较小,NOB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当NaCl浓度为70 g/L时,AOB、NOB均受到严重的抑制;耐盐脱氮污泥能够适应NaCl浓度50 g/L的瞬时冲击,盐度降低有利于AOB、NOB的恢复。当耐盐脱氮污泥受到NaCl浓度60 g/L的瞬时冲击时,系统发生"中毒"现象,盐度降低至0 g/L时,AOB、NOB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973.
采用液相浸渍沉淀法制备AgI-BiOI/ZSM-5异质结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DRS)、扫描电镜(SEM)和交流阻抗(EIS)等表征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AgI-BiOI/ZSM-5催化剂在可见光条件(λ> 420 nm)下催化氧化NO的可行性及异质结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I-BiOI/ZSM-5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催化氧化NO的效率达到90%,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且AgI-BiOI/ZSM-5在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EIS测试结果表明,AgI-BiOI/ZSM-5异质结的形成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提高了AgI-BiOI/ZSM-5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4.
采用2套启动成功的上向流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滤柱,通过调节进水NaNO2和(NH42SO4 的浓度负荷及水力负荷,改变进水容积负荷,探讨容积负荷对ANAMMOX生物滤柱脱氮效能的影响及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滤速恒定条件下,通过提高进水基质浓度来提高进水TN容积负荷,其容积负荷去除动力学过程符合Monod-Haldane基质抑制模型。进水NH4+-N与NO2--N浓度分别低于100 mg/L和133 mg/L时,反应器脱氮效果不受明显影响,TN容积去除负荷可达4.21 kg/(m3·d),TN去除率可达80%以上。进水基质浓度恒定条件下,通过提高滤速来提高进水TN容积负荷,其容积负荷去除动力学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不受基质浓度抑制的条件下,滤速为3.0 m/h、进水容积负荷为8.82 kg/(m3·d)时,反应器总氮容积负荷去除量可达7.15 kg/(m3·d),总氮去除率可达81.1%。  相似文献   
975.
土地利用变化下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附态磷是主要的面源污染物之一,它会导致水域环境质量恶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科学估算吸附态磷污染负荷能够为治理沿海地区非点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以遥感影像、降雨监测资料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土壤侵蚀、泥沙输移率、磷富集系数等影响因子,构建吸附态磷负荷估算模型,估算了江苏沿海地区2000~2010年吸附态磷负荷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00~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明显增加,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由105.89 kg/km2·a增长至201.67 kg/km2·a,吸附态磷负荷总量由3 284t增长至6 255t。(2)10 a间,研究区的吸附态磷负荷热点面积减小,呈现出收敛聚集的态势,但热点区的吸附态磷负荷总量却明显增加,说明研究区内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极化现象更为显著。(3)10 a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都显著增长,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总量排序为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园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时,吸附态磷负荷也随之发生变化,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景观格局,减少和控制磷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6.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对电网形成巨大的冲击,随之出现诸多问题,如弃风弃光电量不断增长、调峰缺口不断增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形成隐患,同时也形成一种资源浪费。面对这些问题,尝试从高载能企业出发,建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高载能用户参与调峰的分析模型,包括调峰需求能力评估模型、调峰能力评估模型、调峰缺口计算方法、高载能调峰分析模型,并针对甘肃典型高载能企业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基于综合集成平台,采用组件搭建方式构建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高载能用户参与调峰的仿真系统,对高载能调峰结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高载能具有很大的调峰能力,通过引入高载能进行调峰,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为高载能消纳新能源提供了前期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977.
为了科学地评价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系统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本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成本及绿色GDP核算、生态负荷强度模型,计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国家2005—2012年的资源环境成本、生态负荷强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5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负荷强度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数据获取难易程度,仅分析了部分带内国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带内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成本由2005年的675.02×108元攀升至1 178.51×108元(2005年可比价),生态负荷强度由0.3369下降到0.2307;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负荷强度呈现出由欧洲经济圈向中国西北地区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中亚及中国西北地区为高-高集聚区、欧洲经济圈为低-低集聚区;这种西、东集聚现象的显著性在研究时段内逐渐减弱,且区域生态效益或经济效益持续向周边溢出。  相似文献   
978.
广州市生活垃圾高温有氧静态堆肥的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命周期分析(LCA)方法,对广州市生活垃圾高温有氧静态堆肥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出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潜值,同时与垃圾焚烧典型工艺的LCA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堆肥处理的环境影响负荷为0.023PET90,资源消耗系数为9.238mPET90。环境影响类型中光化学臭氧合成造成的影响最大,占环境总影响的43.8%。与焚烧处理方式相比,高温有氧静态堆肥的环境总影响较小,环境影响负荷相比于焚烧减少20.3%,在降低酸化的影响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9.
研发了一种基于射流曝气的管式反应设备,考察了负荷和DO对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DO 6.0 mg/L、有机负荷为1.0 kg COD/(m3.d)、氮负荷为0.30 kg TN/(m3.d)、HRT为8 h的条件下,管式反应器可使生活污水的COD、NH4+-N及TN分别从335 mg/L、105 mg/L及110 mg/L降至43 mg/L、14 mg/L及18 mg/L,去除率分别为87%、86%和83%。DO对反应器脱氮效能影响显著,DO为6 mg/L时,能构建出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6.6%和86.7%。  相似文献   
980.
通过自组装技术在低温液相反应体系中制备出大尺寸纳米二氧化钛及其掺碘薄膜。使用XRD、TEM、荧光发射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掺I^5+后的二氧化钛薄膜在可见光区也表现出明显的响应,而且合成的I^5+/TiO2纳米薄膜在TEMggNT其晶型显示为金红石型,并且碘掺杂后样品的拉曼光谱强度减弱,峰位蓝移且宽化。掺杂I^5+原溶液浓度为2mmol/L时,其可见光下光催化效果最优,5h后降解率可达到95%,较未掺杂的TiO2纳米薄膜提高了40%,I^5+掺杂明显提高了TiO2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