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6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1440篇
安全科学   1618篇
废物处理   496篇
环保管理   679篇
综合类   3403篇
基础理论   47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612篇
评价与监测   490篇
社会与环境   119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81.
ABSTRACT: Computer programs that model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through porous media typically use Fick's first law to calculate vapor phase diffusion. Fick's first law, however, is limited to the case of a single, dilute species diffusing into a stagnant, high concentration, bulk vapor phase. When dealing with more than one diffusing species and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the multicomponent coupling effects on vapor phase diffusion and advection of the various constituents become significant. VLEACH, a one‐dimensional finite difference model developed for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 is typical of the models using Fick's first law to model vapor‐phase diffusion. The VLEACH model was modified to accommodate up to 10 components and to calculate the binary diffusion coefficients for each of the components based on molecular weight, molecular volum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to address the coupling effects on multiple component vapor phase diffusion and its impact on ground water. The resulting model was renamed MC‐CHEMSOIL. At low vapor phase concentrations, MC‐CHEMSOIL predicts identical ground water impacts (dissolved phase loading) to those from VLEACH 2.2a. At higher vapor phase concentrations, however,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els exceeded 20 percent.  相似文献   
182.
在对气田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时,普遍存在着干化周期长、含水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废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脱水剂优化选择实验以及污泥脱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先加入聚合氯化铝并搅拌15 s,再加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并搅拌混合30 s,最后加入FO4190SH搅拌,混合凝聚30 s后静止分层,其凝聚效果较好。在污泥脱水性能的各项指标中,真空脱水均好于重力脱水,特别是对于新鲜污泥滤层,真空(45 kPa)脱水速度比重力脱水速度约高8倍。  相似文献   
183.
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主要为通风、抽放等物理方法,该类方法仍不能完全满足防治煤矿瓦斯灾害的安全要求。笔者提出一种治理煤矿瓦斯的新思路,采用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试图通过生物技术使瓦斯涌出量减少,防治煤矿瓦斯灾害。为此,对应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简单介绍了甲烷氧化菌的氧化机理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初步试验对甲烷氧化菌降解煤样瓦斯的效果进行了测定,从而对其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已有的对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和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对应用甲烷氧化菌解决煤矿瓦斯危害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4.
事物安全演化过程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全状态的演化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符合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即服从"安全流变-突变"规律.基于事物"安全流变-突变"规律,建立理论模型,并分析和描述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事物"安全流变-突变"规律的研究为揭示事物的安全本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5.
TNT当量法预测某石化设备爆炸后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烃化反应器为模拟发生泄漏事故源,泄漏的物料形成爆炸性气体,发生爆炸事故,采用TNT当量法预测爆炸事故后果,通过公式,计算出因爆炸冲击波导致肺出血而引起死亡的概率为0.5的半径.  相似文献   
186.
简述了燃煤锅炉常用烟气脱硫方法和烟气脱硫工艺选择原则,介绍一种简易脱硫工艺。  相似文献   
187.
石油天然气钻探过程中硫化氢的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油天然气钻探过程中硫化氢的准确监测是确保钻井安全的条件。在介绍硫化氢气体的性质、危害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现场常用硫化氢监测方法。对现行井场硫化氢监测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硫化氢监测应从监测地面气体向监测地层流延伸,硫化氢报警内容应多样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8.
烧结烟气应用电子束脱硫脱硝技术之利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其作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2万m^3/h电子束脱硫脱硝试验装置及试验结论;成都热电厂30万m^3/h脱硫示范装置的设计参数、运行情况;综合分析了烧结烟气脱硫应用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之利弊,认为烧结烟气脱硫应用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技术不失为一个可供选择且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9.
阐述了利用焦炉、窑炉、电厂等高温废气处理焦化污水的理论及工业实践,该工艺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90.
关于综放开采技术安全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从放顶煤开采的一次采高大、上覆岩层的活动范围大、破碎顶煤的存在等基本特征出发,论述了关于放顶煤开采中瓦斯、顶板和冲击地压等安全问题.放顶煤开采对有些安全问题可以缓解,比如工作面的瓦斯突出.但是也可能诱发一些安全问题,如坚硬顶板对支架的冲击、采空区垮落岩石的撞击与摩擦诱发瓦斯事故等.在放顶煤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同时,更应重视其相应的安全问题的系统研究与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