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篇 |
环保管理 | 141篇 |
综合类 | 79篇 |
基础理论 | 30篇 |
污染及防治 | 2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68篇 |
灾害及防治 | 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基于政府视角的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作用,然后从实现政府工作目标的角度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22.
Fan Chun Wai The Centre fo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06,4(4)
Despite the adverse impact of the budget deficit in Hong Kong has been alleviated since the economic recovery from 2003, the fiscal deficit may return when there is another downturn in the economy if the problem is not handled fundamentally.Based o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from 1998 to 2003,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budget deficit in Hong Kong are analyzed in four perspectives,including(a)increase in public expenditure;(b)decrease in public revenues;(c)poor management of public money and(d) weak administration.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se factors,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fiscal problem faced by the government may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223.
中国政府区域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异质性,如何打破线性思维把握环境治理要素与模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中国环境治理概念模型,构建了涵盖主体行为(政府主导、公民参与、政社协同)、主体关系优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规则对主体间关系影响(政策压力)的影响因素框架,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48个政府区域环境治理案例进行单因素变量分析和条件组合分析。结果发现:①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成效是多要素联合驱动作用的结果,要素间以联动匹配的方式形成制度创新、协同治理、技术创新三种环境治理模式,且有各自的要素差异及共性、适用范围、促发机制与特征,并存在联动耦合、互相促进和共同进化关系。②在制度创新模式中,政府主导发挥核心驱动作用,通过创新环境治理体系、治理工具等,与社会建立了良性合作治理关系,共同推进制度作用发挥。③在协同治理模式中,政府主导、政社协同、公民参与是核心条件,该模式由区域政府主导组织形成良性合作,或者由公民个人或社会团体参与博弈形成合作。④在技术创新模式中,技术创新为核心条件,政府主导为补充条件,该模式往往是由政府通过项目建设资助或推动的,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促进环境治理思维、流程与能力的优化。⑤政府主导贯穿各种模式,但不同场景下的势力强弱使得治理产生不同结果。这意味着,政府区域环境治理应依据区域特征和模式特点灵活选择多要素组合路径,由此建议各区域政府环境治理要完善多元监督体系与沟通场域,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协同治理,并进一步在学习创新和区域协作中挖掘技术创新潜力,从而实现非线性思维转向以及治理主体行为与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224.
当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对企业实施规制,政府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龙头企业的经济利益冲突时,政府的规制行为与规制效率是否会受龙头企业影响?已有的研究较少涉及这一公共管理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环境规制视角出发,基于1999—2013年的中国31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结合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在省级层面实证检验了当存在利益冲突和规制能力约束时,区域环境规制水平是否会受到龙头企业以规模衡量的能力影响;如是,其方向和机制又是什么。本文研究发现:(1)龙头企业规模越大,区域环境规制水平越严格;(2)龙头企业规模对区域环境规制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龙头企业所在行业的区域经济地位,行业的区域经济地位越重要,越容易引来政府的环境规制关注;二是龙头企业在所在行业的经济地位,某企业在行业的比重越高,越容易引来政府的环境规制关注;(3)龙头企业规模与区域环境规制水平间关系是政府有限环境规制能力有效运用的结果,当政府规制能力不足时,政府在规制中会"抓大放小",重点加强对龙头企业的环境规制;随着政府规制能力上升,企业规模与区域环境规制水平的正相关关系不仅回归系数会逐步下降,而且会在统计上不再显著;最终,当政府掌握充分的环境规制能力后,企业的规模可能会在降低区域环境规制水平上发挥一定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当政府与企业存在利益博弈时,政府的利益首先得到满足,仅当政府的利益得到满足后,企业才可能利用其实力影响政府规制以获取规制利益最大化。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消除了"政商勾结"污染环境的忧虑,另一方面也提示要严格限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利益诉求范围。 相似文献
225.
崔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8):63-69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的治理策略面临着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向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并重的转型困境。在这一转型背景下,本文认为,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地方政府自身的环境治理行为、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治理行为、地方政府与民众的环境协作治理行为。每一种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激励或制约。本文通过对官员晋升锦标赛、短任期制与官吏分途的分析,环境治理合作的群集型网络和松散型网络的探讨,以及对邻避抗争与公民参与的分析,提出地方政府自身环境治理行为的选择受到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短任期制与官吏分途的影响;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协作治理行为受到彼此权衡合作风险与收益结果的制约;地方政府与民众的环境协作治理行为受到地方政府与民众环境风险信息沟通情况和协商缓解机制建立与否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需要在构建与地方官员治理动机相兼容的激励机制、地方政府间高度集群型协作契约的签订与执行,以及民众对地方环保政策的参与机制和邻避冲突的缓解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226.
梅凤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3):1-8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国家战略。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法定的环境"守护神",理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鉴于政府具有行政主体和机关法人的双重人格,相应地,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亦应担负双重角色,即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者。据此,提出以"生态文明政府"作为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双重角色有机统一体的政策理论;并将其界定为,既依法履行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者的责任,又切实担负起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者的义务,使所辖地区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状态的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政府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能和职责,参与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推动相对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者,政府应当率先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摈弃与生态文明理念相抵触的不良行为的同时,从绿色政府采购、绿色建筑、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等方面践行生态文明,对公众起到引领作用,促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者方面,美国联邦政府开展的绿色政府行动计划,在规范建设和实施体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根据我国的国情,建议从顶层设计入手,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循序渐进推动生态文明政府建设,并将实施绩效向社会公布。这既是对生态文明政府建设的监督,也是对全社会最好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政府,要以提升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落脚点。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政府,才能建成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227.
农地整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的农地整理效率亟待提高。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村组干部是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共同代理人。本文运用共同代理模型从理论上进行推演,认为在委托人利益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委托代理双方利益达到次优均衡;而当委托人利益目标发生背离时,共同代理人的行为出现偏差,农地整理项目的效率降低。并通过多元定序变量回归分析,基于湖北省调查数据证明该理论推导。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农民评价农地整理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农民身份、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质量、农民的农地整理参与程度及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研究结果说明,地方政府与农民在农地整理中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属于异质的委托人,且两者地位悬殊,地方政府属于强势委托人,而农民则是弱势委托人。作为共同代理人的村组干部在利益抉择中会选择与强势的地方政府合作,并进行利益合谋,最终导致农地整理工程质量低下。研究结论如下:1打破现有农地整理中的共同代理关系,促使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强化其代理服务意识,与农民组成利益一致的同质委托人,避免共同代理人与强势委托人的利益共谋,从而提高委托代理效率。2构建完善的农民参与体系,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并将农民的有效参与作为农地整理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促进地方政府履行应有职责。3建立健全农地整理项目的社会监督制度,尤其是强化项目区农民的社会监督力量,有利于显化代理人投入和行为,减少道德风险,提高农地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228.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作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政策手段,对地方政府环境绩效产生影响,并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使用2010—2021年的上市公司企业数据对政府环境治理的作用进行实证考察,旨在调查上市公司ESG表现与地方政府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上市公司ESG表现能够有效改善当地政府的环境绩效,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②上市公司ESG表现有利于企业绿色转型进而减少企业产生的污染,同时有助于地方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共同提升地方政府环境绩效;③上市公司ESG表现对地方政府环境绩效的影响因产权和科技属性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为全面分析上市公司ESG表现带来的环境效益提供了经验基础,对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ESG制度框架、提高环境治理综合质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9.
This study focused on a multi-indicator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auditing of water protection programs. The environmental status of Wuli Lake in China was assessed using the global indicators (driver-status-response) developed by the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ur additional indicators proposed by the author: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load, aquatic ecosystem status, and lake sediment deposition. Various hydrolog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values of the indicators for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status of the lake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 sets for twenty years. The indicators proposed can be customized to meeting the needs for particular assessment of water protection programs.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grams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auditors.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