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篇 |
环保管理 | 132篇 |
综合类 | 79篇 |
基础理论 | 24篇 |
污染及防治 | 2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60篇 |
灾害及防治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政府部门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论述了政府部门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2.
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政府和市场均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种种原因,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政府的作用被夸大,而市场的作用不明显,使环境保护与治理效益低下,本文对政府和市场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23.
制约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生态环境成本难以通过市场来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以生态补偿为突破口,首先从理论上明确绿色食品生产具有正外部性,政府对其生产企业或农户进行补偿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然后进一步探讨其制度构建与政策设计。(1)构建一个包括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三方的博弈模型,着重分析绿色食品供需过程中、政府影响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动机和博弈行为。模型结果显示,存在能够满足绿色食品供需平衡的1个纯战略纳什均衡解和1个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这两个纳什均衡解的实现条件均要求政府对绿色食品生产者提供补偿和对消费者实施优惠政策。(2)利用C-D生产函数建构的利润函数和恢复费用法探讨绿色食品生产补偿标准范围,结果表明最低补偿标准应满足生产者生产绿色食品和生产普通食品利润相等,而最高补偿标准则应对绿色食品生产中创造的环境效益进行支付。(3)文章最后从“建立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构筑科技进步支撑体系,完善品牌质量保障体系,培育产业化生产体系”等4方面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4.
This paper offers a reflection on 15 years of policy change in the City of Cape Town aimed at fostering sustain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ity practitioner. The persistent continuation of unsustainable outcomes, despite ongoing policy reforms, is understood as a combination of the emergence of wicked problems, within a changing local government mandate, in the absence of a transformation of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tools and approaches. While the approach to policy reform in Cape Town has focussed on reducing substantive uncertainty through its knowledge-based approach, we show that in the context of an expanding local government mandate, sustainability becomes an aspect of many departments’ directive resulting in strategic uncertainty. The untransformed traditional line-function-based structure of local government in turn works against integr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fundamental for addressing non-linear wicked problems), thus promoting institutional uncertainty. In addressing this combination of 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uncertaint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tegration has to happen in the policy stage in order for sustainability principles to be implemented in relevant departments; that implementation requires resourcing across the institution, and ought to be included in departments’ targets; and that competing and conflicting rationalities underpin the policy–practice gap. It is suggested that a first step in breaking down the 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uncertainties would be to foster shared values through creating deliberative spaces within the City in which debate, discussion and learning can occur. 相似文献
225.
环境信息公开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它不仅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全方位提升的重要手段。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但仍存在关键性环境信息严重缺失等现象,不仅无法满足社会及政府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有时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本文从政府、企业、社会的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法规、组织监管和沟通协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包括:1加强组织领导,任命副部级官员主管环境信息公开工作;2推动国务院出台《环境信息公开条例》,推动各类环境政策法规纳入信息公开条款;3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4建立主要污染源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刺激企业改进环境表现;5加强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督查、考核、评价及表现公开;6加强各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能力建设;7实现环保部及环保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统一管理、协调共享;8全面改善环境数据质量;9细化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包括环境风险及健康信息公开政策;10加强与其他部委关于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226.
Local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for Advancing Sustainable Urban Water Fu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own R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41(2):221-233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ocal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a five-year ongo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ject focused on adva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water management. While it is broad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inertia associated with administrative systems is possibly the most significant obstacle to advancing sustainable
urban water management, contemporary research still largely prioritizes investigations at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This research
is explicitly concerned with critically informing the design of methodologies for mobilizing and overcoming the administrative
inertia of traditional urban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results of fourteen in-depth case studies of loc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cross Metropolitan Sydney primarily reveal that (i) the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ii) the commitment to loc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re key corporate attributes for enabling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 typology of five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phases has been proposed as both a heuristic and capacity benchmarking
tool for urban water strategists, policy makers, and decision makers that are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local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water management activity. While this investigation has focused on local government, these findings do
provide guideposts for 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future capacity building programs across a range of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227.
环境监测是一项政府行为,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府行为”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已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共同探讨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环境监测这一领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作了全面论述,并对理解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提出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228.
要搞好环境监测工作 ,必须解放和发展环境监测生产力 ,履行“政府行为” ,贯彻“稳住一片 ,放开一头”的政策。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政府行为组成的三种必备要素和五个特点 ;“稳住一片 ,放开一头”是因为环境监测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229.
当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居民对于食品安全消费普遍持担忧态度。相对于多主体监管的城市而言,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既突出又复杂,农村食品安全消费风险的区域差异性,以及农村居民对于食品安全消费担忧度的异质性,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缺乏必要的地区针对性,有些政策甚至在部分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监管中无所适从,从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现有研究大都是以整体的宏观数据为研究对象,并未将空间微观因素考虑在内,弱化了区域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同时也忽略了地区间的相互传导。本文基于我国20个省份500个自然村的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实证调研数据,在引入空间地理分析概念的基础上,采用空间相关性检验的全局Moran’I指数与局部Moran’I自相关指数,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态度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各省市农村食品安全态度差异性分析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整体食品安全消费态度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并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现象,主要的热点省份为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安徽五省,说明在治理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存在着地区紧迫性和针对性,应有重点的针对相关热点城市进行与当地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相适宜的治理措施。接下来,基于实证结果分析造成各区域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态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各区域不同现实情况,文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政府必须正视自己的责任,实施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必须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必须切实落实"因地制宜"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230.
我国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问题较严重,一级水权集中配置方案因其过于理想化而实施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冲突。提出应在规划和决策的前期给予各类主体充分的利益表达机会,创新一级水权配置模式,构建政府强互惠激励政策协调下的多用水主体分散优化配置模型。首先将分散优化与集中优化进行对比,分析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协调机制对提高跨界流域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配置方案的可操作性的作用;基于分散优化的基本模型,加入政府强互惠节水激励政策,通过节水激励水价这一因子代替原分散优化模型的自利因子,构建一般的一级水权分散优化模型和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一级水权分散优化模型;以漳河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计算及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分散优化配置模式中,主体的自利性使得流域整体利益受损,尤其是在来水极少的年份;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配置模式能够兼顾流域宏观和微观的利益。来水量对于跨界流域一级水权配置模式有重要影响,来水量充裕时,政府可放手用水主体进行自主治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来水量短缺时,政府必须注意改变管理模式,对不同用水主体实施差异化政策激励,加强主体的节水动力;来水量越少,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配置模式优势越明显。由于既充分考虑各用水主体的利益又能体现流域统一管理理念,因此,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跨界流域一级水权分散优化配置模式在当前流域统一管理和区域分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下避免了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