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郑州大气氮氧化物污染与灰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郑州市大气中NOx的监测和分析,初步揭示了NOx变化的规律。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定量地分析了影响郑州市NOx变化的因素。并建立了该市的NOx产生量的GM(1,1)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NOx污染的主要因子是家庭用气普及率;(2)NOx在大气中的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2年预测值为0.043mg/m^3。  相似文献   
62.
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是考量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测度和分析是实现旅游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采用“自下而上”法核算2001—2015年我国旅游业能源消耗量与碳排放量(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数据,下同);继而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其空间特征;最后采用Malmquist指数(MI)评估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业总体碳排放效率较低,平均水平为60%;各年度达到最佳生产前沿面(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值为1)的省(市、自治区)(简称“省区”)数量较少,绝大多数省区的碳排放效率具有较大改善空间;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存在梯度差,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②Moran's I指数和LISA聚类图显示,各省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地理聚集特征,形成“高—高”型与“低—低”型聚集区,空间联动格局尚未形成.③2001—2015年MI均在1以上(2004年除外),且总体平均值高达1.195,体现出持续改善的态势;各省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来源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双重贡献,其中,技术进步是促进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贡献因素.研究显示,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但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各省区在依赖技术进步提高碳排放效率的同时,要注重全局空间联动格局的形成,最终实现低碳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3.
周凤 《火灾科学》2017,26(1):49-53
针对通用模糊聚类算法进行彩色图像分割存在对初值敏感,迭代过程耗时等问题,在HSI空间结合火焰图像分布特征,采用平均值法进行初值优选,构造抑制算子和抑制因数对火焰无关区域S和I分量进行有效抑制,采用直方图聚类后进行数据融合等方式,最终实现彩色火灾图像分割。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彩色火灾图像分割的准确性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64.
白洋淀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作为海河流域重要湖泊湿地,白洋淀的水环境直接影响着流域生态健康和环境安全.综合运用灰色聚类法、综合污染指数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探讨白洋淀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子.在时间序列上,白洋淀水质1973~2007年年际变化总体呈现出恶化趋势,劣于Ⅲ类水水质,由20世纪70年代的14.3%上升到2000年以后的83%,水质恶化严重;2006年内水质变化综合污染指数春(52.9)夏(11.4)冬(9.81)秋(8.88),且TP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达到14.86,BOD5综合污染指数最低为7.67.空间分布上,以南刘庄为核心的西北部区域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白洋淀东北部区域的烧车淀、王家寨、光淀张庄、枣林庄和圈头;采蒲台和端村的东南和西南区域污染最轻.通过对自然和社会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白洋淀水质的关键自然因子是入淀水量,从1973~2007年,历年入淀水量远达不到淀区最小需水量.社会因子包括产业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因子,产业因子有保定市第一产业、安新县第二产业和保定市第三产业,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708和0.624;产业结构因子有安新县工业和安新县渔业和保定市农业的发展,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734和0.661.此外,安新县和保定市人口增长与水质的相关系数也分别达到0.731和0.690.建议:①控制入淀水质、淀区面源和内源污染;②空间上分区管理,可分为污染控制区、综合改善区和生态恢复区;③加强生态的监测和预警,完善白洋淀流域环境公共政策和产业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65.
樊敏  顾兆林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0):189-191,194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环境系统包含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和非确定性的,因此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传统的评价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灰色聚类分析方法正是考虑了环境系统这一特点,因此现已被成功地运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中。采用灰色聚类分析对西安某河流进行评价,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各年之间的污染程度以及各污染指标之间相互关系,有效地提取了信息。  相似文献   
66.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理论,介绍系统聚类最短距离法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系统考虑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各种因素,在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距离计算,达到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系统分类,为制定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以灰色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赋权共原点灰色聚类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10个大型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监测数据利用率高、评价结果可靠、实用性强等特点,是一种评价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8.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生态经济评价预测层次上的环评,对其评价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内外所用生态价值评价方法缺乏环境与经济相联系起来和在决策中体现生态环评结果的方法,缺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的环境影响因素。在系统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经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天然林生态系统中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等生态价值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分析、预测、评价,首先建立该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野外调查测量及实地数据分析,初步对天然林生态系统价值进行测算;其次利用灰色系统预测分析,对2009年-2028年三岔子林业局天然林生态系统价值进行预测,最后计算出天然林生态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9.
在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与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相关的内容,构建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法)给各评价指标赋予了权重,运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层次计算出各评价方案与理想方案的最终关联度并排序,进而确定最优方案,并通过引入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0.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深度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准确把握承载力变化趋势,从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3个子系统中选取18个指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安徽省2000—2013年的承载力和3个子系统内部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并采用灰色关联系数选择和识别影响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000—2005年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略微下降,但"十一五"以来,安徽省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经济子系统发展力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0.99524,几乎达到最优承载力水平;资源承载子系统承载力水平波动起伏,但总体变化幅度小,基本呈"V"型曲线;环境承载子系统(除2009年外)承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0.98106;其中,经济子系统发展力和环境承载子系统承载力变化趋势与整个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采用灰色关联系数计算发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4个指标是影响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