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46篇
综合类   337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简述了雷州半岛胀缩土地裂缝的特征及分布发育规律;分析了胀缩土地裂缝的成因。认为雷州半岛胀缩土地裂缝的形成发育是胀缩土以及气候、植被、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胀缩土含大量的亲水矿物和失水产生向心收缩的特性从而成为地裂缝成生发展的内因。而特定的气候、植被、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作用等外部环境条件则是导致胀缩土失水和发展形成地裂缝的重要外因。桉树是一种吸水-蒸腾能力极强的树种,树根的干燥作用是导致了林区土体干燥-收缩和形成收缩应力场及在林地边缘产生地下暗裂缝的关键因子,而极端的干旱气候环境和久旱后第一场大暴雨则是暗裂牵动式胀缩土地裂缝发育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胀缩土地裂缝灾害应重在预防,有关的策略包括防水保湿、科学植树、建筑设计和地基处理、科学选址。  相似文献   
112.
文章通过把地热热泵联合供热与燃气热水锅炉供热的经济指标对比,显示出地热热泵联合供热方式的投资是巨大的,但是运行成本比较低,可以在7年左右的时间收回全部成本,而燃气热水锅炉供热是不能回收成本的。  相似文献   
113.
以张掖市甘州区城区采暖期2008—2012年5年环境空气质量数据为主,对采暖期污染物变化状况及污染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张掖市冬季采暖主要以燃煤为主,能源结构不合理、锅炉污染严重、工业企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交通污染等原因,使得冬季采暖期间张掖市甘州区城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采暖期间污染物浓度随时问呈正态分布特征。结合污染特点,提出调整能源结构、利用清洁能源、加大监管力度等建议,以期改善张掖市采暖期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4.
采用浸渍法制备Cu-Mn-Ce/堇青石蜂窝催化剂,于微波催化燃烧装置中考察其对甲苯废气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并对固定床温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表明,微波加热下床层温度分布均匀,甲苯的最佳反应温度在230~270℃之间.当停留时间大于9.7s且床层温度高于270℃时,甲苯的降解率大于90%.铜锰铈单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尖晶石是主要的活性组分,甲苯在其表面上进行准一级反应而被催化氧化.高温对催化剂结构有影响,但重复性试验证实了催化剂的高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本文为微波催化燃烧技术治理VOCs废气的中试研究及下一步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5.
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传统浸渍法制备了TiO2-分子筛复合载体及复合载体负载过渡金属与稀土元素催化剂,通过微波辅助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实验考察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TiO2明显提高了载体结构的稳定性与耐温性,并使过渡金属铜(Cu)、锰(Mn)和稀土元素铈(Ce)等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更均匀;在复合载体吸附、吸波性能与多相活性组分催化的共同作用下,Cu-Mn-Ce/TiO2-分子筛催化剂微波辅助催化氧化甲苯的完全燃烧温度仅为175℃,此时甲苯去除率可达99%;15 h的连续性实验表明,TiO2复合型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由催化剂表征分析结果可知,活性组分颗粒的均匀分布与铜、锰氧化物及铜锰尖晶石固溶物等活性相的存在促进了甲苯的催化氧化,锐钛矿型TiO2较高的电子迁移速率与催化剂孔径的增大均有助于甲苯的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116.
酸热活化对海泡石吸附水溶液中Cd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增加SP(海泡石)的比表面积并提高其对水溶液中Cd的去除效率,采用HCl对SP进行酸热活化,探索制备HHSP(酸热活化海泡石)最佳的c(HCl)、酸改性时间和热活化温度,并比较SP和HHSP对Cd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通过对吸附前后的SP和HHSP进行SEM-EDS(扫描电镜)、XRD(X射线衍射)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以阐明HHSP吸附Cd的微观反应机理.结果表明:0.9 mol/L的HCl改性24 h后,500℃下热活化1 h制备的HHSP吸附性能最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均能够很好地描述SP和HHSP对Cd的吸附特征.SP和HHSP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溶液中Cd的去除率在2 h内分别达73.13%和85.96%,在24 h内达到吸附平衡.HHSP的最大饱和吸附量(qmax)为22.147 mg/g,比SP(4.200 mg/g)增加了4.23倍.酸热处理降低了SP的pH和pHpzc(零电荷点),表明在SP表面吸附活性中心增多.SEM-EDS显示,酸热活化未改变SP的纤维状结构,Cd吸附量由SP的1.57%增至HHSP的2.13%.XPS分析表明,SP和HHSP对Cd的吸附作用包括了表面羟基(-OH)络合作用以及产生CdCO3、CdCl2、CdO和Cd(OH)2沉淀.XRD分析表明,酸改性通过清除SP的CaCO3成分,比表面积增加,从而增加了HHSP对Cd的吸附量.研究显示,酸热活化可增加HHSP对Cd的吸附效能,为利用HHSP有效控制稻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提供了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17.
沈阳地区采暖期气候特征与节能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沈阳地区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及度日法,参照采暖供热相关规范,对沈阳地区采暖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采暖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采暖期度日呈减少趋势。平均采暖初、终日分别为10月26日、4月3日,平均采暖期长度为160 d。采暖初终日和采暖期长度均存在年际变化振荡,但总体呈现出采暖初日推后,终日提前,采暖期长度缩短的趋势。寒冷程度的减小和寒冷期的缩短使得采暖能源需求量减少,采暖期节能减排空间较大。利用2008-2010年气象-热力数据建立的沈阳地区供热量预报方程及供热气象指数,近3年理论节煤率达9.1%。该预报方程及供暖气象指数已于2010年11月开始在沈阳地区供热作业中投入应用,为实时供热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8.
文章探讨了安徽省宁国市中溪镇元竹大面积枯死的原因.在现场调查、污染监测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排除了污染、病虫害致死和元竹而开花死亡的可能性,得出该区元竹枯死是由于非污染生态工程道路改建、水利水电工程和河道采砂等人为活动所导致元竹区的局部生态系统破坏,致使该区地下水位的不正常变动,从而引起大面积不规则分布的元竹干枯或浸泡死亡.文中最后根据该区生态环境状况,给出了防治元竹枯死的生态对策与建议,为防治其它地区的元竹枯死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蒸汽采暖系统的热煤压力选择、工程验收以及减压阀的调整管理等几方面的分析 ,阐述了如何确保蒸汽采暖系统安全运行的有关系统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0.
奥克托今(HMX)作为爆速高和耐热性好的炸药被广泛应用,其制备提纯工艺均在丙酮中进行。为研究HMX在丙酮中的热安全性,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DSC-TG)同步热分析仪研究HMX的热分解过程。测得升温速率为5,10,15,20℃/min的DSC和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曲线,并得出分解峰温分别为279.8,282.5,284.5和288.8℃。用自行设计的临界爆温测试装置,通过小容量法测定HMX、丙酮以及HMX的丙酮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HMX的丙酮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高于纯HMX的临界爆炸温度,说明丙酮抑制了HMX的热分解反应,当HMX溶液质量分数为10%时,临界爆炸温度最高,热安全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