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819篇
安全科学   527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249篇
综合类   1787篇
基础理论   234篇
污染及防治   188篇
评价与监测   154篇
社会与环境   207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分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具体要求,阐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2.
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土壤-大气界面释汞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与大气间汞交换的规律,应用动力学通量箱与Lumex RA 915+测汞仪联用技术,选择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于2011年4月~2012年3月对针阔混交林土/气界面释汞通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连续监测,并考察了各环境因子对土壤释汞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地土壤年平均释汞通量值为(16.82±6.70)ng·(m2·h)-1,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自然背景区;受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亚热带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变化规律影响,缙云山地区林地土壤释汞通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暖季林地土壤释汞通量[(22.23±13.19)ng·(m2·h)-1]明显高于冷季[(6.01±4.05)ng·(m2·h)-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释汞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和1 d中光照强度变化有密切关系,土温、气温和相对湿度与土壤释汞通量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可能是光照强度与土壤释汞通量相关关系的表象.  相似文献   
143.
石墨-活性炭纤维复合电极电吸附处理含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盐废水是目前水处理领域的难点,作为一种新型的除盐技术,电吸附技术具有众多优点.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碳基复合材料,石墨-活性炭纤维复合电极,并考察了其应用于电吸附的影响因素和除盐效果.在电压为1.6 V,停留时间为60min,极板间距为1 cm时电吸附装置的除盐效果最优.用其分别对精制棉黑液和叶绿素铜钠废水进行了处理.电极对数为8对时对经酸析处理后的精制棉黑液的电导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8%和75.6%;电极对数为6~8时对叶绿素铜钠生产废水的电导率的去除率能超过50.0%,COD的去除率约为13.5%.  相似文献   
144.
千岛湖溶解氧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2011~2012年1~12月千岛湖6个站点的溶解氧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溶解氧的垂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溶解氧动态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溶解氧分布特征有明显的垂向差异以及季节差异.冬季,平均溶解氧值较高,除大坝前站点,其余各站点溶解氧无显著垂向差异;夏季,溶解氧垂向差异显著大于春秋两季.水深较深的小金山、三潭岛和大坝前站点其夏季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真光层,分别达到11.59、12.52和10.96 mg·L-1.千岛湖表层溶解氧最大值出现在春季,而最小值出现在秋季.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与水温、pH、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水温与溶解氧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温度热力分层是影响溶解氧在夏季垂直分布的关键因素.春夏季,pH、叶绿素a浓度与溶解氧的相关系数较高,主要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5.
杭州灰霾天气超细颗粒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陈秋方  孙在  谢小芳 《环境科学》2014,35(8):2851-2856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MPS)对杭州2013年12月6~11日连续灰霾天气和灰霾消退过程超细颗粒进行监测,分析颗粒物浓度变化和粒径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日变化特征为夜晚数浓度较高,凌晨数浓度开始降低,08:00和18:00上下班高峰期出现一个小峰值,体现出明显的交通源峰值,表明交通排放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大.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最高数浓度达到8.0×104cm-3.粒径谱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分别为15 nm和100 nm,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占大多数,粒子以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为主,平均数量中位径CMD(count medium diameter)为85.89 nm.而在灰霾消退过程,颗粒物数浓度降低,峰值粒径向小粒径演变,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逐渐减少,核模态粒子增多,大于积聚模态,平均CMD为58.64 nm.气象因素中能见度和风力与数浓度主要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25和-0.229,相对湿度与数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271,冬季大气比较稳定,水平温度与数浓度的相关性较小.研究灰霾天气数浓度分布和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其形成机制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6.
通过调研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对包含二噁英排放水平的设施按处置对象、炉型和处理量分类,并作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烟气中二噁英的浓度比医疗废物低,达标率为74.19%;危险废物选用回转窑处置效果较好,达标率为66.67%;而医疗废物选用回转窑或热解炉,要综合考虑处置规模、生产成本和二英排放总量等因素;危险废物介于10~30 t·d-1和医疗废物介于10~20 t·d-1的处置设施要尤其注意二噁英的排放问题;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二噁英的均值浓度为危险废物6倍以上,仅有16.67%满足填埋要求.二者烟气中二英的浓度分布以1,2,3,4,6,7,8-HpCDF、2,3,7,8-TCDF和OCDD为主.  相似文献   
147.
2011年10月珠江三角洲一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1年10月18—25日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重污染区域集中在西部,后期向中部转移,PM10为首要污染物.针对本次空气污染过程的研究发现,此次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过程主要受大尺度冷高压活动的影响,一直为下沉气流所控制,500 m以下近地层风速很小,边界层高度较低,存在贴地逆温层,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PM10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且与风速和温度的相关性存在滞后性.稳定天气形势、大范围下沉气流、近地层静小风和贴地逆温是导致这次区域性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原因,PM10浓度增加导致珠江三角洲能见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8.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险废物对人类和环境能产生极大的危害,具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是从其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利用的全过程管理。文章阐述了危险废物的管理现状和特点,结合当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摸清危险废物底数、提升企业危险废物管理水平、推进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设、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对策,以更好地促进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9.
废旧荧光灯管因含汞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若采取不当方式回收处置对环境存在污染隐患,由于多种原因大部分废旧荧光灯管未得到无害化处置,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结合上海市的废旧荧光灯管产生及回收处置现状,针对法规、政策、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源头控制、多渠道回收、建立豁免管理制度以及基金补贴机制等措施,为从根本上解决废旧灯管的回收难问题和探索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0.
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阳澄湖6个点位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91属184种,其中硅藻门为阳澄湖的主要优势门类,硅藻门中的小环藻属占主要优势种.对六个点位的浮游植物结构组成与9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东湖南与中湖北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其他4个点位差异性较大,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