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2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892篇
安全科学   1607篇
废物处理   470篇
环保管理   605篇
综合类   2405篇
基础理论   268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577篇
评价与监测   361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燃烧过程,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排放的CO2对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燃烧过程排放的CO2,分析了CO2捕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优劣性和适用性,并归纳了CO2捕集技术的研发趋势.结果表明:CO2捕集技术主要包括燃料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为了有效缓解因CO2排放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及社会问题,后续需要进一步降低CO2捕集技术的成本以及通过立法以约束企业的CO2排放行为.  相似文献   
102.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及其主要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其污染现状、燃煤电厂湿法、半干法、干法、可回收工艺和联合SO2/NOx工艺等五类烟气脱硫(FGD)技术及其主要的工艺,并对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我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应走国产化的道路,在具体的脱硫工艺的选择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3.
李晋波  姚楠  李秀  赵英  张阿凤  兰志龙  范庭 《环境科学》2018,39(5):2330-2338
为了评估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季节性冻土区温室气体产生机制的影响,通过气体原位采集系统对该区土壤剖面不同土层N_2O、CO_2浓度动态变化进行了为期1a的田间原位监测.共设3个处理:1979年以来规划的禁牧(UG79)、1999年以来规划的禁牧(UG99)和持续放牧(CG)小区.结果表明:土壤剖面N_2O、CO_2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3个处理不同时期土壤剖面CO_2平均浓度均表现为:生长期冻融期冻结期,且生长期CO_2浓度要远大于冻融期和冻结期;UG79土壤剖面CO_2浓度最高,CG最低;不同土层间CO_2浓度有所差异,具体表现为UG79、UG99:20 cm≥50 cm≥35 cm≥10 cm≥5 cm;CG:50 cm≥35 cm≥20 cm≥10 cm≥5 cm;(2)土壤剖面N_2O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则与CO_2不同,UG79、UG99呈现出"单峰型"变化规律,CG为"双峰型"变化规律,即虽然CG在生长期N_2O也有微弱的释放,但3个处理土壤剖面N_2O浓度均在土壤冻融期内急剧增加,其中CG处理土壤剖面N_2O平均浓度最高,与UG79、UG99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层土壤剖面N_2O浓度表现为UG79:20 cm≥50 cm≥35 cm≥10 cm≥5 cm;CG:50 cm≥35 cm≥20 cm≥10 cm≥5 cm;UG99:35 cm≥50 cm≥20 cm≥10 cm≥5 cm.研究得出放牧可以使该区土壤剖面CO_2浓度降低、N_2O浓度升高,这为我国草原季节性冻土区温室气体的准确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4.
白泥治理和综合利用是氨碱厂的一大技术难题。白泥用于电厂烟气脱硫既可以消化废弃物白泥,又可以削减二氧化硫的排放,可实现"以废治废",并可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在对白泥的产生、性状以及青岛碱厂白泥成分和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制碱企业对于白泥的处置方法,并在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1#发电机组进行了白泥烟气脱硫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白泥脱硫效率大幅度提高,稳定在90%以上;同时也减少了电厂海水和曝气风机的使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5.
海洋硫酸盐还原菌群处理烟气脱硫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盐硫酸根废水的特性,从海底沉积物中富集得到1个硫酸盐还原菌菌群SRB-2,并研究了盐度、温度、pH值、碳源、硫酸根浓度和铁形态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RB-2为嗜盐中温硫酸盐还原菌群, 可以利用乙醇及乳酸为单一碳源,最佳生长温度为30~40℃,最佳生长pH值为7.4~8.3,SRB-2菌群能够在硫酸根浓度为5 200 mg/L或盐度为60 g/L的条件下正常生长,还原铁粉对该菌群还原硫酸根的能力具有加强作用,而二价铁离子则抑制细菌活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对菌体形态研究发现,在反应器填料表面,该菌群中有大量短竿状及螺旋状细菌黏附,而在底部,主要为表面覆盖大量黑色粘稠物质,由短竿状细菌组成,推测其可能是菌种SRB-2-64(GenBank 序列号:EU167911)的堆积.  相似文献   
106.
针对中国石化普光气田产出水属于典型的含硫污水,密闭处理系统中产生大量高含硫尾气,论述了尾气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了单一的生物除硫、活性炭吸附工艺,增加了一级碱洗、氧化除硫工艺,实现尾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7.
液体吸收-活性炭吸附净化苯乙烯废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液体吸收-活性炭吸附净化苯乙烯废气的原理.当吸收液中石油类物质占总体积的40%时吸收率最佳,小试液体吸收段对苯乙烯废气的吸收率在74%-97.6%之间,在工业净化装置中使用该吸收液,对苯乙烯废气的吸收率在60%-97.4%之间.活性炭对苯乙烯的吸附率为自重的30%.工业净化装置中,两种方法并用苯乙烯废气的净化效率在94.8%以上.该方法关键是寻找高效的吸收液和设计实用的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108.
当今治理SO2大气污染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探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脱硫技术是现阶段环保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电晕放电等离子脱硫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极有发展前途的干法烟气处理技术。在电晕放电脱硫试验中,考察直流电源和脉冲电源在脱硫反应中的放电性能,相同条件下,脉冲电源的脱硫效率高于直流电源。对比四种不同电极的放电性能,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喷嘴电极的脱硫效率最高,锯齿电极脱硫效率次之,角钢芒刺电极脱硫效率第三,星型线电极脱硫效率最低。其原因为放电性能主要取决于放电极的曲率半径。  相似文献   
109.
半干法钙基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阐述了半干法脱硫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针对半干法脱硫剂利用率低、Ca/S高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提高脱硫剂利用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0.
霾不同发展阶段下污染气体和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王振彬  刘安康  卢文  杨晓旻  王红磊  陈魁  夏丽 《环境科学》2019,40(12):5213-5223
为探讨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使用MARGA观测了2018年11月18日~12月7日长三角地区一次区域霾过程中前体污染气体(NH_3、HNO_3、SO_2)和8种水溶性离子浓度.结合环保数据(PM_(2.5)、NO_2、CO、O_3)和气象数据,分析此次区域霾过程的成因、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在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霾过程中长三角地区主要受到高压脊控制,天气形势稳定,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累积.霾天时PM_(2.5)、NO_2、NO_3-、SO_24-、NH_4+、Cl-和Na+的浓度分别为(118. 91±39. 23)、(61. 62±26. 34)、(45. 64±16. 01)、(18. 80±8. 02)、(20. 82±7. 16)、(3. 02±2. 25)和(0. 23±0. 22)μg·m-3,分别是干净天的2. 73、1. 63、2. 64、1. 94、2. 50、2. 05和2. 56倍;霾天CO的浓度为(1. 34±0. 39)mg·m-3,是干净天的1. 86倍.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特征不同.霾不同阶段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不同.SO_2的浓度在霾发生阶段最高; PM_(2.5)、NO_2、NH_3、CO和SNA的浓度在霾发展阶段最高; O_3、Cl-、Na+和K+的浓度在霾消散阶段最高.SNA在霾不同阶段下对PM_(2.5)的相对贡献可达94%~96%,且在发展阶段的增速最大,增速排序为NO_3- NH_4+ SO_24-. SNA在干净天、发生阶段和发展阶段以NH_4NO_3为主,在消散阶段(NH_4)2SO4为主.此次霾过程主要由NO_3-增长导致,NO_3-在霾发生、发展和消散阶段对PM_(2.5)的相对贡献分别为51. 06%、51. 85%和48. 22%,主要通过气相均相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