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7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应用HyperMesh建立发动机罩和行人头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人的头部与钢质、铝质发动机罩相撞时的动态响应问题,并经试验验证。对头模撞击铝质发动机罩与钢质发动机罩作了比较,得出铝质发动机罩对行人头部具有更好保护效果的结论。对铝质发动机罩内、外板的厚度进行改进设计,得到综合轻量化、刚度及安全性3方面的要求都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最后对铝质发动机罩的内板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在保证刚度的前提下减重效果最好、具有优异的行人碰撞保护性能的铝质发动机罩结构。  相似文献   
32.
城市生活垃圾渗透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水头测渗实验,对不同压实密度和水力梯度下的新鲜垃圾与陈垃圾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根据达西定律求得渗透系数值。由于垃圾的不均匀性、小颗粒的运动和大孔隙沟道流的形成和改变,实验初始阶段渗透系数值先增大至峰值,然后缓慢降低直至趋于稳定。实验稳定后,新鲜垃圾压实密度为0.75~0.95 t/m3时,渗透系数值约为1.26E-03~1.43E-03 cm/s。陈垃圾在压实密度分别为1.2和1.4 t/m3时,渗透系数为8.29E-04和1.35E-04 cm/s。  相似文献   
33.
采用顶空采样,填充柱分离,ECD测定水和废水中的邻二氯苯,在柱温150℃,进样室温200℃,ECD温300%下,邻二氯苯的保留时间为3.78min,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浓度为0.02μg/L;精密度好,对标准样品六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9%;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5%~104%之间。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克服了萃取法烦琐、有毒、易污染色谱柱等缺点。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洛铜集团熔铸厂2^#低频炉除尘系统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相应对策的总结,探讨了通过对风量和压头的分析来发现除尘系统问题所在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同时为反吹风袋式除尘器履行成脉冲袋式除尘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35.
水力坡度对溪流钙华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钙华沉积的云南白水台景区引水渠道中,通过水准测量以及导线测量的方法,获得了引水渠道各研究点的相对高程和距离。利用流速仪测定了各研究点的水流流速,通过计算获得了各研究点的总水头和水力坡度。利用水化学记录仪,在短时间内测定了各研究点的电导率、水温与pH值,结合现场滴定以及室内水样分析的结果,计算出各点的方解石饱和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发现在方解石饱和指数大于0.8的研究渠段,电导率、Ca2+和HCO3-浓度沿水流方向降低,经成因分析与数学推导,得出Ca2+浓度与总水头呈线性关系,水力坡度与渠段上的钙华沉积量也呈线性关系,这是岩溶作用动力学扩散边界层控制理论的具体体现,也即水力坡度越大,流速越快,扩散边界层越薄,碳酸钙沉积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理论研究了掘进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得出了掘进巷道前方卸压带宽度计算公式,分析了各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影响,现场利用电磁辐射监测技术进行测试,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前方卸压带的宽度与巷道的高度、巷道煤岩与顶板的摩擦角等因素有重要关系,研究为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 of reintroduction biology are needed, but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effectively conduct translocations, particularly with snakes, is lacking.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nake translocation studies to identify potential tactics for reducing postrelease effects. We included studies on intentional, human-mediated, wild–wild, or captive–wild translocations to any location, regardless of motive or number of snakes translocated. Only studies that presented results for at least 1 of 4 outcomes (movement behavior, site fidelity, survival, or population establishment) were included. W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4 databases for published studies and used 5 methods to search the gray literature. Our search and screening criteria yielded 121 data sources, representing 130 translocation cases. We quantifi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15 translocation tactics and short-term translocation outcomes by calculating odds ratios and used forest plots to display results. Snake translocations involved 47 species (from mainly 2 families), and most were motivated by research, were monitored for at least 6 months, occurred in North America, and took place from the 1990s onward. The odds of a positive snake translocation outcome were highest with release of captive reared or juvenile snakes, release of social groups together, delayed release, provision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or social housing before release, or minimization of distance translocated. The odds of a positive outcome were lowest when snakes were released early in their active season. Our results do not demonstrate causation, but outcomes of snake transloca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8 tactics (4 of which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In addition to targeted comparative studies, we recommend practitioners consider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se tactics when planning snake translocations.  相似文献   
38.
本文提出了目前常见的两种烧结机头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工艺技术:CFB脱硫+SCR脱硝工艺和活性焦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并对两种脱硫脱硝技术的工艺过程和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调研,获取了浙江省上虞市水资源现状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对当地的水资源空间分布现状及水资源平衡进行了科学分析,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及城市发展中的用水需求增长趋势,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建议。自2009年6月起,对汤浦水库、四明湖水库、隐潭溪、下管溪、总干渠等5个水源地进行了长期连续监测,为进一步保护优质水源地,城乡统筹一体化供水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结果表明,作为重要备用水源地的总干渠目前呈现有机微污染特征,需要加强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管理,尽快设立水源保护区,确定合理的入河污染物的源头削减任务,以确保2010年前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40.
实验通过对传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调整,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砂滤池工艺,对比研究了4mm柱状炭、4 mm破碎炭和1.5 mm柱状炭3种不同类型活性炭用于给水深度处理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粒径为1.5 mm的柱状炭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出水浊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活性炭,但炭滤池水头损失偏大,且不够稳定,适当增加柱状炭的粒径可稳定和降低滤池的水头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