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4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为了实现面向突发事件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提出了智能建筑突发事件的抽象模型、基本运算操作及优先权分配机制,并根据突发事件监控和管理的目标,提出了IBMS的"分布式虚拟应急中心"集成结构.  相似文献   
72.
中美两国经济发展与铜消费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表明,经济增长与铜消费量密切相关。本文由IPAT方程推导了铜消费指标与GDP间的关系式,得出GDP的年增长率(g)的单位GDP铜消费量的年下降率(t)是影响铜消费量变化的两个重要参数。给出了中、美两国铜消费指标与GDP间的关系曲线;中国1960-2004年间单位GDP的铜消费量并未形成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美国1941-2004年间单位GDP铜消费量的变化总体上逐年降低,1941年为17.80kg/10^4USD,2003年为2.56kg/10^4USD,单位GDP的铜消费量降低近7倍。对应不同的单位GDP铜消费量年下降率的假设,估计了未来25年内中国经济增长与铜消费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单位GDP铜消费量降低的倍数。  相似文献   
73.
建筑物对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从材料的开采生产,建筑物的建造、运行直至建筑物被拆除来研究建筑物的环境影响。在一个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备以及建设场地的环境影响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建筑物的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BEPAS(BuildingEnvironmentalPerformanceAnalysisSystem)。模型从3个方面:建筑设备运行、建筑材料和建筑场地来研究建筑的环境影响。最后,测算了一个案例,分析了其环境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74.
石林风景名胜区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林风景名胜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旅游开发经历了居民游览、服务中心城市的接待观光型到区域支柱产业的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地影响了石林旅游业,旅游产品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接待观光游览型,形成以门票收入为主体的旅游经济收入格局,对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石林旅游业对县级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财政、税收有积极影响,近5年石林旅游业占当地GDP的9%~11%,占第三产业产值的27.9% ~33%、财政收入的10.8%~0.1%,但对农业生产、农村居民就业和家庭收入的带动力弱,有明显的“距离衰减效应”。获得旅游效益的居民限于风景区旅游中心的村寨,约占风景区人口的15%,中心旅游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比其它地区高7%~35%。中心区农民参与旅游业方式的调查表明,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方式被动:耕地被征用后,或被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雇佣、或成个体工商户、或被外来企业雇佣,就业领域局限于餐饮服务、环卫和绿化、民族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照相、旅游交通、导游等。风景区农村的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就业领域与风景区功能和旅游业目标的协调存在距离。促进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对所在地的“三农”发展的协调值得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75.
固体废弃物在新型墙体材料中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在新型墙体材料中的各种资源化利用。将各种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缓解资源紧张现象,是利国利民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76.
利用大涡模拟软件FDS对某居民楼火灾发生发展和烟气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烟气质量浓度在侧间-走廊建筑的分布情况。在不同房间的目标位置设置探测点,分析烟气质量浓度、CO体积分数分布。结果表明,距离火源位置最远的房间烟气质量浓度、CO体积分数最高且在短时间内达到致死浓度;烟气更容易在最远的房间聚集,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始终比其他房间的危险性要高。对于此类居民楼建筑火灾中的人员安全而言,最远端房间的危险性最高,火灾时要着重注意此区域的疏散。此外,在走廊顶棚上间隔适当的距离设置了挡烟垂壁,并且模拟了该工况下烟气质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加入挡烟垂壁后走廊的烟气蔓延相对均匀,各个房间烟气质量浓度更为接近,最大烟气质量浓度也有明显降低,从而延缓了整个建筑达到危险状态的时间。  相似文献   
77.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力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正不断地向高空发展,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然而,高层建筑在朝向现代化、大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的同时,也由于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在火灾发生时不能像一般建筑从外部灭火,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困难。本文作者对火灾进行了分类分级,建立了火灾蔓延模型,依据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发展的一般特点和基层中队进行灭火救援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过火面积等不同情况,提出了高层建筑火灾第一救援力量调派方案,建立了增援力量模型,有利于快速生成救援力量方案,为消防队有效调度和科学利用消防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的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实现快速灭火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78.
针对上部结构荷载不大,场地内回填土较厚且回填时间较长的某一轻型厂房,笔者选择人工挖孔桩,冲击式夯扩桩和换土垫层三种不同的基础施工方案进行比较,在保证强度、刚度、稳定性和严格控制基础沉降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9.
Indoor rad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health hazards for mankind. Common building materials used for construction of houses, which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this gas in indoor environment, have been studied for exhalation rate of radon. Non-nuclear industries, such as coal fired power plants or fertilizer production facilities, generate large amounts of waste gypsum as by-products. Compared to other building materials waste gypsum from fertilizer production facilities (phosphogypsum) shows increased rates of radon exhalation.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solid state alpha track detectors, CR-39 plastic detector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indoor radon concentration and the radon exhalation rates from some building materials used in Egypt. The indoor radon concentration and the radon exhalation rate ranges were found to be 24–55 Bq m−3 and 11–223 mBq m−2 h−1,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 dose equivalent range for the indoor was found 0.6–1.4 mSv y−1. The equilibrium factor between radon and its daughter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lative humidity.  相似文献   
80.
Plastic lumber manufactured using post consumer waste plastic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acceptable material for u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cks, piers and bulkheads and is touted to outlast conventional wood products due to its strength, dur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ro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long-term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plastic lumber manufactured using post consumer waste plastic (TRIMAX, Ronkonkoma, NY). Plastic lumber profiles were used in the decking of a pier built in West Meadow Creek, Old Field, NY during December 1995. Samples of plastic lumber were removed from the deck of the pier periodically over a two-year period and returned to the laboratory for testing. Results of engineering tests showed the in-plane compression modulus (260±30 MPa), dimensional stability and the Shore D surface hardness (60±2) of plastic lumber removed from the pier remained similar to or greater than their pre-placement values. In contras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plastic lumber were measured with prolonged weathering.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plastic lumber initially decreased from 1370 Pa to 750 Pa following 12 months weathering, a decrease equal to 45% of its pre-placement value and then increased during the second year to close to its initial value. The high variability in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should restrict the use of plastic lumber profiles to non-load bearing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