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Abstract: Ecosystem services are being protected and restored worldwide through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in which participants are paid to alter their land‐management approaches to benefit the environment. The efficiency of such investments depends on the design of the payment scheme. Land features have been used to measure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and amount of payment for land enrollment in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schemes.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of program participants, however, may also be important in the targeting of land for enrollment. We u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s participating in China's Grain‐to‐Green program, and features of enrolled land to examine the targeting of land enrollment in that program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We compared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at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cost‐effective targeting of land enrollment for different types of benefits under different payment schemes.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s in a discriminative payment scheme (payments differ according to opportunity costs, i.e., landholders’ costs of forgoing alternative uses of land)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in a flat payment scheme (same price paid to all participants). Both optimal targeting and suboptimal targeting of land enrollment for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chieved substantially mor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an random selection of land for enrollmen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st‐effective targeting of land through the use of discriminative conservation payments can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s in the Grain‐to‐Green program and other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ams.  相似文献   
242.
根据能源强度的定义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构成,将能源强度细分为生产能源强度和生活能源强度.生产能源强度是影响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生活能源强度快速增加态势应引起高度关注.基于LMDI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2005-2012年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人均GDP倒数效应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效应和人均GDP倒数效应是河南省能源强度下降的驱动力,而经济结构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成为河南能源强度下降的阻碍因素.为实现“十二五”河南省“双控”目标,除挖掘效率节能潜力外,实现结构节能、合理控制生活能源消费增速十分重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3.
农户视角土地利用对环境压力的适应研究已成为气候变化和持续性科学领域的热点。 文章从适应能力决定因素识别、适应障碍和限制因素诊断、适应的生态环境后果评估三个方面综述了农户土地利用对环境压力的适应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梳理了农户适应环境压力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参与式评估法、统计和计量经济模型法、适应的共同管理模型法。基于已有研究的特征和转型适应的需要,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①构建适应研究的理论框架,为经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②重视提高农户适应能力的制度政策和农户适应实践的生态环境后果评估,为持续适应提供依据;③跨多层次主体综合考察农户土地利用适应过程机理; ④基于系统论思想、多学科和跨学科知识,以及现有方法论基础,构建涉及多层次利益相关主体的农户土地利用对环境压力的适应共同管理模型,以实现适应的科学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44.
饮用水是人体暴露重金属的重要途径之一,准确评估人体经饮用水暴露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对其采取有针对性地健康风险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并准确识别兰州市西固区人群经饮用水途径对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本研究于2015年7~9月(非采暖期)和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暖期)开展现场入户调查,采集当地0~5岁和6~17岁儿童的饮水和用水样品,并开展人群饮用水行为模式问卷调查.通过饮水和用水中Cd、Cr、Pb和As的浓度分析,结合儿童饮用水暴露行为模式特征,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开展儿童饮水和用水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水体中Cd、Cr、Pb和As的浓度均未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用水重金属的浓度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而饮水较小.饮水和用水中4种重金属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水平范围分别为2. 82E-08~2. 43E-02和7. 55E-09~3. 62E-05,均处于可接受风险水平;但饮水中重金属的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均高于用水.同一时期0~5岁儿童用水重金属暴露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6~17岁;而0~5岁儿童饮水中重金属暴露的致癌风险低于6~1...  相似文献   
245.
卢冰洁  张翔  王川  邰俊  李丹 《环境科学》2022,43(10):4367-4379
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垃圾携带大量病原菌,垃圾房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健康造成影响.以上海市某别墅区垃圾房、某校园垃圾房和周边某居民区垃圾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垃圾房内和周边环境空气中可培养细菌的浓度、粒径和种群分布特征,解析环境因素与空气中可培养细菌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采样点(某别墅区垃圾房、其下风向、某校园垃圾房、某办公楼顶和某居民区垃圾房)的可培养细菌浓度分别为:(1254±92)、(280±123)、(172±47)、(84±18)和(175±174) CFU ·m-3,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主要原因是该垃圾房内存在湿垃圾就地处理生化处理设施.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可培养细菌粒径主要分布在1.1~4.7 μm,而其余4个采样点的细菌粒径主要为>7 μm,少数细菌粒径范围为1.1~2.1 μm.本研究5个采样点可培养细菌中优势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分别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检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机会致病菌.某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的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PM2.5和PM10相关性较高,空气中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与PM10、温度和相对湿度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5个采样点的健康危险系数(HQ)值均小于1,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3个垃圾房的男性与女性工作人员健康风险均高于相应的基准值.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活垃圾房对周围环境气溶胶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为评价垃圾房内和周边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6.
Abstract

Migration proces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recent research on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 majority of the existing migration and environment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causes and determinants of migration. With the largest rural-to-urban migration flow in world history, and growing concerns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ccompanying its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provide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ase for migration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This paper reviews major migration theories and recent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migration, with specific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rural-to-urban labor migration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multilevel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for studying the environmental causes of rural-to-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The effects of land resources on household labor migration decisions in rural China are explor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247.
按照农户退耕还林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假设,本文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了国家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被调查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预期是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结论。为此,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48.
基于社区分类的厦门市家庭生活垃圾产量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庭生活垃圾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家庭垃圾产量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垃圾产生格局和和后续的管理评价有重要意义.社区是家庭生活垃圾管理的最基本单元,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引起了城市社区的多样化.因此,本文根据住房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不同阶段,将社区分为建于20世纪80年代福利分房时代的旧式社区,2000年改革后的后市场力量主导的商业社区和介于上述两种社区之间的过渡社区.通过空间抽样选取厦门市20个居住小区,分别于夏季和冬季进行为期1周的采样.结果发现,家庭生活垃圾产量呈不均衡分布.通过多元回归建立了家庭生活垃圾产量驱动模型,结果表明,旧式社区的家庭生活垃圾产生以经济驱动为主,过渡社区以家庭结构的驱动为主,商业社区以生活习惯的驱动为主.通过社区分类,可以更好地解释家庭生活垃圾产生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对家庭生活垃圾管理和减量引导做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49.
张佳乐  费凡  温宗国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946-4953
为识别中小城市居民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决策机制,本文构建了中小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决策模型,并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拟合与修正,分析了主客观因素对居民分类行为的影响,并与大城市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5%,高于一、二线大城市.对于张家港市居民而言,“行为意愿”是影响其分类行为最显著的因素,其次是“环保意识”和“社会影响”;“经济回报”和“法规影响”的显著性较低,尚未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分类知识掌握程度”和“时间花费”的影响不显著.总体来看,主观意识(敏感性系数:0.629)仍是影响中小城市居民分类行为的主导因素,但在强制垃圾分类背景下,随着分类设施的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的颁布和社区管制加强,其影响作用趋于减弱,而客观环境对应的显著观测变量更多,对居民分类行为的影响逐渐增强,将是政府制定管理政策的有效发力点.  相似文献   
250.
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高产淡水鱼生产区——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镇郊15个农户的综合功能效益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少数农户综合功能效益水平较高,具有生产资料较完备,充分利用系统内部资源及各业之间密切配合,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较高,注意闲季户外收入等特点;大多数农户的综合功能效益水平则较低,尚有较大的潜力。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及市场影响是所有农户的共同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