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62篇 |
免费 | 351篇 |
国内免费 | 106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63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377篇 |
综合类 | 2311篇 |
基础理论 | 564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282篇 |
评价与监测 | 212篇 |
社会与环境 | 363篇 |
灾害及防治 | 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213篇 |
2021年 | 267篇 |
2020年 | 191篇 |
2019年 | 211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205篇 |
2016年 | 232篇 |
2015年 | 246篇 |
2014年 | 207篇 |
2013年 | 320篇 |
2012年 | 282篇 |
2011年 | 335篇 |
2010年 | 226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84篇 |
2007年 | 238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堵塞机制:堵塞成因及堵塞物积累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解决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需首先探明人工湿地的堵塞成因和堵塞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分布规律.在发生堵塞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通过研究基质间各物质与雍水面积、基质间空隙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人工湿地发生堵塞的成因主要是基质层中不可滤物质的积累,并得出以砂子为基质的人工湿地每mL基质间不可滤堵塞物超过18.23 mg时即会出现雍水表观现象;同时研究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人工湿地布水口周围容易先产生堵塞现象,堵塞层主要分布于距布水管下10~20cm处;基质中不可滤无机物积累的程度比不可滤有机物更明显,且有随着水流方向沿程迁移的趋势;有机物质积累于基质深度基本呈负相关性,基质越深,有机质含量越少,雍水后基质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于其它各层. 相似文献
992.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attacks on education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and Somalia 下载免费PDF全文
Cyril Bennouna Elburg van Boetzelaer Lina Rojas Kinyera Richard Gang Karume Marius Nshombo Leslie Roberts Neil Boothby 《Disasters》2018,42(2):314-335
The United Nations'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Mechanism is charged with documenting six grave violations against children in a time of conflict, including attacks on schools. Many of these incidents, however, remain unreported across the globe. This study explores whether or not a local knowledge base of education and child protection actors in North and South Kivu Provinc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and in Mogadishu, Somalia, could contribute to a more complete record of attacks on education in those areas. Hundreds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key informants across the three settings, and in total 432 attacks on education were documented. Purposive samples of these reports were verified and a large majority was confirmed. Loc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an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ere most knowledgeable about these incidents, but most never reported them to a monitoring authority.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attack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were largely insufficient, and recommends investing in mechanisms that utilise local knowledge to address these shortcomings. 相似文献
993.
美国地震风险评估中灾害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以美国地震灾害模型为例的地震风险评估在金融保险业和土木工程两大领域的应用,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的历史背景,其中,金融保险业的模型更测重于对历史理赔数据的分析,土木工程业的模型则注重于对工程结构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评估模型中地震灾害部分的建立,其中包括致灾因子模块及孕灾环境模块。针对建模中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等的关键要素,如地震源及震级、地震衰减方式、场地土壤土质条件、地震复发率等,作了分析及归纳总结,并系统地介绍了所涉及要素的数据信息获取过程及对应的建模方法,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风险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通过对陕南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清代(1644-1911年)陕南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变化及不同等级灾害周期性等。统计分析显示,陕南清代发生霜雪灾害28次,平均每9.57年发生一次;霜雪灾害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21%,72%和7%;清代霜雪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1644-1668年和1819-1868年的第1、第3阶段为灾害多发期,而1669-1818年和1869-1911年的第2、第4阶段为灾害少发期。霜雪灾害的自相似性揭示了灾害的分形性,分形结果显示陕南地区清代各等级灾害呈周期变化,且这些灾害的集中性非常强。陕南清代轻度、中度和重度霜雪灾害发生分别存在着16~18 a,7~8 a和46 a振荡周期。该地区霜雪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偏暖月的持续性降雪、积雪或由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造成的。初步确定陕南清代发生了两次霜雪灾害气候事件,时间在公元1649-1663年和1817-1842年。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