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437篇
安全科学   261篇
废物处理   91篇
环保管理   388篇
综合类   1216篇
基础理论   22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12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332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81.
ABSTRACT: This work begins by defining rational water use, and then discusses important factors that most strongly influence it. A general model is then developed to enable factories to quantify the ratio of rational industrial water reuse based on the least cost method. Th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minimize the cost of water with reference to gross water use and three subsystems ‐ the intake, reuse, and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ter. Discharge cost is determined using data from a 1997 survey of 38 factories, and reuse costs are ranked and expressed by a step function. The model is verified using data from a typical semiconductor factory in northern Taiwan's Hsinchu Science Based Industrial Park, whose effective rational water reuse ratio is about 38 percent. A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improving water reuse technolog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rational water reuse ratio, and the price of water i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When water costs over NT$30 (New Taiwan Dollar, US$1 = NT$34) per cubic meter, increasing reuse becomes significant. The model provides a step towards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water.  相似文献   
182.
介绍了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系统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了产业生态学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并对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产业生态学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3.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江苏太湖地区面积占全省的1/5,2005年仅苏锡常三市的GDP就占全省的55.68%,但本地区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采用水环境治理的“活水”思想,在分析了江苏太湖流域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太湖流域沿江口门引水调水的可行性作了探讨,并按流域调水、分区域调水及组合调水多种方案进行了论证,分析各种调水方案改善水环境的效果。研究表明:通过流域或区域调水可有效改善太湖流域江苏境内的水环境,其中湖西及阳澄淀泖引水、武澄锡排水这种组合方案对水环境的改善最佳。  相似文献   
184.
The dominant use of coal in power sector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mbient air monitoring for the two size frac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RSPM) and non-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NRSPM) in the downwind and upwind directions of a large coal-fired power station in central India, was carried out. Collected samples of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were analyse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ically for 15 elements. Spatial variability in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RSPM and NRSPM and the degree of enrichment of these toxic metals in RSPM were investigat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bility for the elements in RSPM and NRSPM and higher degrees of enrichment of the elements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85.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离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东部发达地区的自发转型模式、辽宁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模式和西部地区典型的跨越发展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6.
山区发展与特色经济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探讨了山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其资源环境结构与产业结构作了对应分析,得出该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山林”,而不在“耕地”,在地方“特色资源”,而不在“大众资源”。并采取经济区位商法,对本区众多资源进行了优势评价。根据其资源优势特点,指出恩施的优势在“山上”,应走以“绿色农业”为基础、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使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由长期以来的一、二、三产业低位的传统排序逐步变为高层面的二、一、三的新排序。构建符合山区特色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7.
中日韩循环经济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投资主导型的经济模式中环境保护要素的缺失导致我国工业化发展旱、中期的资源、能源约束、效率低下和浪费严重。在我国实施循环经济刻不容缓。循环经济政策是依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而制定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日韩三国在地缘关系、政治传统、风俗习惯、文化教育等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彼此趋同,反映在循环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上也有某些相似的地方。对三国循环经济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有益于我国的经验,无疑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采用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对中日韩循环经济政策演变的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深入全面地考量其指导思想和举措的选择动机,系统广泛地从多方面研究中日韩循环经济政策。并将三者加以比较,以得出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经验,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8.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与基础工业布局研究──以镇江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气环境容量是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之一。基于大气科学理论及运筹学的线性优化,创建了一个由三维中央尺度风场动力学模式、三维大气扩散数值模式及线性优化容量模式构成的动态优化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模拟系统,并用该系统就镇江市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及各污染源的最优排污量进行了计算,由此对镇江市现有重点污染企业的最优排污量及发展提出意见,并对未来基础工业的布局提供依据。该模拟系统具有普适性,故只要收集到模式所需要的长江沿岸地区的地理、气象及污染源资料,即可计算沿江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及基础工业企业的布局与规模,为长江产业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9.
延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知识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吉市土地面积小 ,水土资源紧张 ,人口与环境压力较大 ,但智力资源丰富。延吉市已经形成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但产业内部存在结构性问题。文章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知识产业相结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进而探讨了延吉市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提出知识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0.
朱苗淼  朱武卫 《灾害学》2022,(1):129-133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面积较广,在我国也有约60×104 km2的分布,具有湿陷性是其区别于其它区域性土的最显著特点,并由此引发造成各种地质灾害和工程问题.采用石灰、水泥或高分子材料等对其进行改性以达到消除湿陷性或提高黄土强度的目的,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选用矿渣和工业废渣作为改性参料,用以研究改性黄土的力学特性变化和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